一种隧道衬砌台车端模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0330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衬砌台车端模,特别涉及一种可固定中埋式止水带及分布筋的隧道衬砌台车端模,包括若干个上模板、下模板及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的中埋式止水带,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均为拱形的钢模板,在上模板外拱一侧贴附外侧钢筋卡槽,在下模板内拱一侧贴附内侧钢筋卡槽,外侧钢筋卡槽、上模板、下模板和内侧钢筋卡槽之间通过径向支撑杆连接在一起;所述外侧钢筋卡槽和内侧钢筋卡槽均设有若干凹槽,凹槽内放置纵向分布筋,凹槽深度大于纵向分布筋直径。

A tunnel lining trolley end formwork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ining trolley end die, in particular to a tunnel lining trolley end die can be fixed in the buried waterstop and distribution reinforcement,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between the template and the lower template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plates of medium buried waterstop, the upper and lower plates are steel template the arch arch, the outer side stick one side of the card slot in the template reinforcement, the arch side attached inside the card slot in the template reinforcement, reinforced outer slot and the upper template and the lower template and the inner steel slot are connected together through a radial support rod; the outer and inner steel reinforced card slot card slots are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grooves placed in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reinforcement in the groove, groove depth is larger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reinforc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衬砌台车端模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衬砌台车端模,特别涉及一种可固定中埋式止水带及分布筋的隧道衬砌台车端模。
技术介绍
目前隧道二次衬砌大多采用衬砌台车模筑法施工,隧道衬砌环向施工缝多设背贴式止水带加中埋式止水带等多道防渗措施,在衬砌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先将中埋式止水带安装固定在衬砌台车端模上,此外目前设计施工缝位置处都有纵向分布筋,纵向分布筋导致模板缝隙增多,拼装不严密,容易漏浆。另外现有二衬台车的端头模板大多数都是采用木板拼装,先将止水带利用钢筋弯卡固定成90°,然后固定在小块模板上,这种方法弊端较多:一是人工用碎木板逐块拼装,耗时较长,严重拖延工期;二是施工缝处的纵向分布筋一般都要求外漏,此方法拼装模板的缝隙过大,封闭性较差,在浇筑过程中漏浆泌水现象严重,影响二衬浇筑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解决纵向分布筋位置处模板拼装不严密、跑模漏浆等问题,提供一种隧道衬砌台车端模及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隧道衬砌台车端模,包括若干个上模板、下模板及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的中埋式止水带,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均为拱形的钢模板,在上模板外拱一侧贴附外侧钢筋卡槽,在下模板内拱一侧贴附内侧钢筋卡槽,外侧钢筋卡槽、上模板、下模板和内侧钢筋卡槽之间通过径向支撑杆连接在一起;所述外侧钢筋卡槽的内拱面和内侧钢筋卡槽的外拱面均设有若干凹槽,凹槽内放置纵向分布筋,凹槽深度大于纵向分布筋直径。优选的,所述上模板相互之间、下模板相互之间均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优选的,所述上模板之间、下模板之间分别连接有环向支撑杆。优选的,所述凹槽与纵向分布筋之间的间隙塞满橡胶。优选的,所述外侧钢筋卡槽和内侧钢筋卡槽由拱形的矩形钢条和若干钢板焊接而成,钢板的厚度大于纵向分布筋的直径,钢板焊接在矩形钢条上,相邻钢板两两组成一钢板单元,钢板单元的两个钢板间的间距大于纵向分布筋的直径,相邻钢板单元之间的间距与纵向分布筋的间距相等。优选的,所述径向支撑杆为L型,径向支撑杆上设有若干圆孔,径向支撑杆通过螺栓与外侧钢筋卡槽、上模板、下模板和内侧钢筋卡槽分别固定在一起。上述隧道衬砌台车端模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安装内侧钢筋卡槽:台车就位后,将内侧钢筋卡槽沿台车弧线放置好,然后将纵向分布筋置于内侧钢筋卡槽的凹槽内,随后用径向支撑杆将内侧钢筋卡槽固定;(2)拼装下模板:逐块拼装下模板,先用径向支撑杆将下模板固定,再用螺栓连接相邻的下模板;(3)安装中埋式止水带:将中埋式止水带固定安装在下模板外拱一侧上;(4)拼装上模板:沿中埋式止水带逐块拼装上模板,然后用径向支撑杆将上模板固定,再用螺栓连接相邻的上模板;(5)安装外侧钢筋卡槽:将外侧钢筋卡槽沿上模板拼装好,然后将纵向分布筋置于外侧钢筋卡槽的凹槽内,将径向支撑杆的上端固定在外侧钢筋卡槽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1)和步骤(5)中,纵向分布筋与凹槽的间隙用橡胶塞严。所述步骤(2)中的下模板之间、步骤(4)中的上模板之间进一步通过环向支撑杆进行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钢筋卡槽的设置能够有效的保证纵向分布筋的外漏长度,及改进了现有隧道衬砌端模模板拼装时纵向分布筋位置处的缝隙过多、拼装不严等问题,防止跑模漏浆现象发生;二、上模板和下模板都是钢模板,拼装快,效率高,解决了传统的木模板之间缝隙大的问题,防止漏浆发生;三、上模板相互之间、下模板相互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上模板、下模板、钢筋卡槽通过径向支撑杆相连接,安装、拆卸方便,能够重复使用;四、上模板之间、下模板之间通过环向支撑杆进行连接,使得模板单元之间连接更牢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侧钢筋卡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径向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板,2下模板,3中埋式止水带,4外侧钢筋卡槽,5内侧钢筋卡槽,7径向支撑杆,8凹槽,9矩形钢条,10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该实施例包括若干个上模板1、下模板2及上模板1和下模板2之间的中埋式止水带3,不同之处在于上模板1和下模板2均为拱形的钢模板,上模板1和下模板2均采用钢模板避免了木模板拼接缝隙过大的问题,由于木模板一般都是规则的直边,施工过程中为了让纵向分布筋露出来,模板之间拼接的缝隙就很大,而上模板1和下模板2均采用钢模板避免了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的改进之处还在于采用了钢筋卡槽,钢筋卡槽分为外侧钢筋卡槽4和内侧钢筋卡槽5,具体的在上模板1外拱一侧贴附有外侧钢筋卡槽4,在下模板2内拱一侧贴附内侧钢筋卡槽5,这里重点对区别于现有技术的钢筋卡槽进行介绍:外侧钢筋卡槽4和内侧钢筋卡槽5弧形与上模板1和下模板2拱形相符,在外侧钢筋卡槽4的内拱面设有凹槽8,内侧钢筋卡槽5的外拱面设有凹槽8,凹槽8内用于放置纵向分布筋,凹槽8深度大于纵向分布筋直径,凹槽8之间的间距与设计的纵向分布筋的间距一致,现有技术中只要符合上述形状、结构和功能的钢筋卡槽结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实施例作为优选方案,钢筋卡槽的具体结构为:所述外侧钢筋卡槽4和内侧钢筋卡槽5由拱形的矩形钢条9和若干钢板10焊接而成,钢板10每隔一定距离焊接在矩形钢条9上,钢板10的厚度大于纵向分布筋的直径,相邻钢板10两两组成一钢板单元,钢板单元的两个钢板10间的间距大于纵向分布筋的直径,相邻钢板单元之间的间距与设计的纵向分布筋的间距相等。如此,每一个钢板单元的两个钢板10之间形成一凹槽8,凹槽8内放置纵向分布筋,上述钢筋卡槽的设置有效的保证了纵向分布筋的外漏长度,且同时改进了现有隧道衬砌端模模板拼装时纵向分布筋位置处的缝隙过多、拼装不严等问题,防止跑模漏浆现象发生。上述的外侧钢筋卡槽4、上模板1、下模板2和内侧钢筋卡槽5之间通过与它们均垂直的径向支撑杆7连接在一起,径向支撑杆7的作用为拉紧固定外侧钢筋卡槽4、上模板1、下模板2和内侧钢筋卡槽5,径向支撑杆7分别通过螺栓与外侧钢筋卡槽4、上模板1、下模板2和内侧钢筋卡槽5之间固定连接在一起,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径向支撑杆7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径向支撑杆7为L型,如附图4所示,径向支撑杆7上设有若干圆孔,圆孔用于穿过螺栓与其他部分固定在一起,径向支撑杆7的L型拐角处卡在外侧钢筋卡槽4侧面上,径向支撑杆7的L型拐角部分通过螺栓与外侧钢筋卡槽4外拱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径向支撑杆7的直边分别通过螺栓与上模板1、下模板2和内侧钢筋卡槽5固定连接在一起。为使模板单元之间彼此加固,本实施例优选的,相邻的上模板1之间、相邻的下模板2之间均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加固;且多个上模板1之间、多个下模板2之间还分别连接有环向支撑杆进一步使模板单元之间连接加固。优选的,所述凹槽8与纵向分布筋之间的间隙用橡胶塞紧,进一步防止跑模漏浆问题发生。上述的隧道衬砌台车端模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安装内侧钢筋卡槽5:台车就位后,将内侧钢筋卡槽5沿台车弧线放置好,然后将纵向分布筋依次放入内侧钢筋卡槽5的凹槽8内,放好后,随后通过螺栓将径向支撑杆7的直边端下端与内侧钢筋卡槽5固定在一起,径向支撑杆7的末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台车上;(2)拼装下模板2:在内侧钢筋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隧道衬砌台车端模及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衬砌台车端模,包括若干个上模板(1)、下模板(2)及上模板(1)和下模板(2)之间的中埋式止水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均为拱形的钢模板,在上模板(1)外拱一侧贴附外侧钢筋卡槽(4),在下模板(2)内拱一侧贴附内侧钢筋卡槽(5),外侧钢筋卡槽(4)、上模板(1)、下模板(2)和内侧钢筋卡槽(5)之间通过径向支撑杆(7)连接在一起;所述外侧钢筋卡槽(4)的内拱面和内侧钢筋卡槽(5)的外拱面均设有若干凹槽(8),凹槽(8)内放置纵向分布筋,凹槽(8)深度大于纵向分布筋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衬砌台车端模,包括若干个上模板(1)、下模板(2)及上模板(1)和下模板(2)之间的中埋式止水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均为拱形的钢模板,在上模板(1)外拱一侧贴附外侧钢筋卡槽(4),在下模板(2)内拱一侧贴附内侧钢筋卡槽(5),外侧钢筋卡槽(4)、上模板(1)、下模板(2)和内侧钢筋卡槽(5)之间通过径向支撑杆(7)连接在一起;所述外侧钢筋卡槽(4)的内拱面和内侧钢筋卡槽(5)的外拱面均设有若干凹槽(8),凹槽(8)内放置纵向分布筋,凹槽(8)深度大于纵向分布筋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衬砌台车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相互之间、下模板(2)相互之间均通过螺栓进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衬砌台车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之间、下模板(2)之间分别连接有环向支撑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衬砌台车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8)与纵向分布筋之间的间隙塞满橡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衬砌台车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钢筋卡槽(4)和内侧钢筋卡槽(5)由拱形的矩形钢条(9)和若干钢板(10)焊接而成,钢板(10)的厚度大于纵向分布筋的直径,钢板(10)焊接在矩形钢条(9)上,相邻钢板(10)两两组成一钢板单元,钢板单元的两个钢板(10)间的间距大于纵向分布筋的直径,相邻钢板单元之间的间距与纵向分布筋的间距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衬砌台车端模,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高树亮李雷赵如忠于曰江方海强吴建亮李秉诚李春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