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刮摆角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4142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雨刮摆角控制装置,包括一雨刮驱动机构和一摆角控制机构,所述摆角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雨刮驱动机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雨刮摆角控制装置,能够有效精确地控制雨刮的摆动角度、停止位置以及摆动误差,并具有运行稳定、降低能量损耗和提高电机运行效率的优点。

Wiper pendulum angle control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iper swing angle control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wiper driving mechanism and a swing angle control mechanism. The pendulum angle control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wiper driv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is a rain wiper swing angle control device can effectively and accurately control the swing angle, wiper stop position and swing error,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table operation,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improve 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of the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刮摆角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刮摆角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雨刮未设置摆角控制机构,从而无法有效精确地控制雨刮的摆动角度、停止位置以及摆动误差。同时,雨刮在摆动的过程中,蜗轮会产生轴向窜动,从而影响蜗轮的运行平衡,增加了电机的损耗,降低了电机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雨刮摆角控制装置,能够有效精确地控制雨刮的摆动角度、停止位置以及摆动误差,并具有运行稳定、降低能量损耗和提高电机运行效率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雨刮摆角控制装置,包括一雨刮驱动机构和一摆角控制机构,所述摆角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雨刮驱动机构上。优选地,所述雨刮驱动机构包括:一壳体、一电机、一蜗杆、一涡轮、一扇形齿轮、一连接板、一异形齿轮和一输出轴;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蜗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蜗杆和所述涡轮啮合连接;所述涡轮开设有一偏心孔,所述扇形齿轮的第一端通过一第一销轴枢接于所述偏心孔;所述扇形齿轮的第二端外围形成轮齿并通过一第二销轴与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枢接;所述输出轴与所述壳体枢接,所述异形齿轮与所述输出轴的周向固定并与所述扇形齿轮的所述轮齿啮合;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出轴枢接。优选地,所述摆角控制机构包括一弧形滑槽,所述弧形滑槽固定或形成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弧形滑槽的圆心与所述输出轴的轴心重合;所述第二销轴的一端可沿所述弧形滑槽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弧形滑槽内。优选地,所述弧形滑槽内壁表面形成一润滑层。优选地,所述弧形滑槽形成于一连板,所述连板固定于所述壳体。优选地,所述连板采用塑料连板。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弧形滑槽和第二销轴的配合,实现了对雨刮的摆动角度、停止位置以及摆动误差的精确控制,并能够防止涡轮在转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轴向窜动,从而保持了涡轮的运行稳定和平衡,并能够降低能量损耗,提高了电机的运行效率。润滑层的采用,确保第二销轴可以灵活地顺着弧形滑槽运动,更有效的确保了扇形齿轮的变形,提高了扇形齿轮与异形齿轮之间的传递效率,从而提高了电机的整体效率,使得输出轴可以获得更大的扭矩,确保了雨刮在冬季的破冰功能更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雨刮摆角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1和图2,给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功能、特点。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的一种雨刮摆角控制装置,包括一雨刮驱动机构和一摆角控制机构,摆角控制机构设置于雨刮驱动机构上。其中,雨刮驱动机构包括:一壳体1、一电机2、一蜗杆11、一涡轮3、一扇形齿轮4、一连接板5、一异形齿轮6和一输出轴7;电机2固定于壳体1,电机2的输出端和蜗杆1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蜗杆11与涡轮3啮合连接,涡轮3通过一转轴枢接于壳体1并与输出轴7传动连接;涡轮3开设有一偏心孔,扇形齿轮4的第一端通过一第一销轴8枢接于偏心孔中;扇形齿轮4的第二端外围形成轮齿并通过一第二销轴9与连接板5的第一端枢接;输出轴7与壳体1枢接,异形齿轮6与输出轴7周向固定并与扇形齿轮4的轮齿啮合;连接板5的第二端与输出轴7枢接。摆角控制机构包括一弧形滑槽101,弧形滑槽101形成于一塑料连板10,塑料连板10固定于壳体1,且弧形滑槽101的圆心与输出轴7的轴心重合;第二销轴9的一端可沿弧形滑槽101滑动地设置于弧形滑槽101内。弧形滑槽101内壁表面形成一润滑层。弧形滑槽101和第二销轴9的配合,实现了对雨刮的摆动角度、停止位置以及摆动误差的精确控制,并能够防止涡轮3在转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轴向窜动,从而保持了涡轮3的运行稳定和平衡,并能够降低能量损耗,提高了电机2的运行效率。润滑层的采用,确保第二销轴9可以灵活地顺着弧形滑槽101运动,更有效的确保了扇形齿轮4的变形,提高了扇形齿轮4与异形齿轮6之间的传递效率,从而提高了电机2的整体效率,使得输出轴7可以获得更大的扭矩,确保了雨刮在冬季的破冰功能更强。电机2驱动蜗杆11转动,蜗杆11啮合驱动涡轮3进行转动,涡轮3通过设在涡轮3的偏心孔内的第一销轴8驱动一扇形齿轮4转动,在扇形齿轮4转动的同时,第二销轴9会沿着弧形滑槽101内的轨迹滑动,第二销轴9同时驱动连接板5的第一端沿着弧形滑槽101内的轨迹滑动;扇形齿轮4再啮合驱动一异形齿轮6转动,异形齿轮6驱动输出轴7进行转动。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雨刮摆角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刮摆角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雨刮驱动机构和一摆角控制机构,所述摆角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雨刮驱动机构上;所述雨刮驱动机构包括:一壳体、一电机、一蜗杆、一涡轮、一扇形齿轮、一连接板、一异形齿轮和一输出轴;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蜗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蜗杆和所述涡轮啮合连接;所述涡轮开设有一偏心孔,所述扇形齿轮的第一端通过一第一销轴枢接于所述偏心孔;所述扇形齿轮的第二端外围形成轮齿并通过一第二销轴与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枢接;所述输出轴与所述壳体枢接,所述异形齿轮与所述输出轴的周向固定并与所述扇形齿轮的所述轮齿啮合;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出轴枢接;所述摆角控制机构包括一弧形滑槽,所述弧形滑槽固定或形成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弧形滑槽的圆心与所述输出轴的轴心重合;所述第二销轴的一端可沿所述弧形滑槽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弧形滑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刮摆角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雨刮驱动机构和一摆角控制机构,所述摆角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雨刮驱动机构上;所述雨刮驱动机构包括:一壳体、一电机、一蜗杆、一涡轮、一扇形齿轮、一连接板、一异形齿轮和一输出轴;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蜗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蜗杆和所述涡轮啮合连接;所述涡轮开设有一偏心孔,所述扇形齿轮的第一端通过一第一销轴枢接于所述偏心孔;所述扇形齿轮的第二端外围形成轮齿并通过一第二销轴与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枢接;所述输出轴与所述壳体枢接,所述异形齿轮与所述输出轴的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晓骏余召锋郑志军贾荣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