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挡泥板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135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0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两轮车零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挡泥板支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后挡泥板支架连接不稳定的技术问题。包括支架本体、链条调节器主体,以及位于支架本体和链条调节器主体之间的,用于连接支架本体和链条调节器主体的连接件,链条调节器主体与车体后轮的轮轴转动连接,支架本体从连接件延伸至车体后轮上部,支架本体用于支撑挡泥板,且支架本体与连接件一体连接。由于支架本体与连接件一体连接,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支架本体与安装座之间由于采用螺栓连接而导致的连接不牢固的技术问题。

Rear mudguard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spare parts for two wheeled vehicles, in particular to a rear mudguard bracket. The aim is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the unstable connection of the rear mudguard bracket in the prior art. Includes a bracket body, a chain regulator body, and is located in the bracket body and chain regulator body, a connecting component for connecting bracket body and chain regulator body, chain regulator body and vehicle rear axle rotational connection bracket body from the connector extends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rear body, a bracket body for supporting fender and the bracket body and a connecting piece connected. Because the bracket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iece integrally,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bracket body and the mounting seat caused by bolt connection is effectively avoi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挡泥板支架
本技术涉及两轮车零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挡泥板支架。
技术介绍
两轮车(例如摩托车、电动车等)在行驶过程中,后轮的转动会扬起路面的尘土和泥渍,特别是在较为泥泞的路面,被后轮带起的的尘土和泥渍不仅会使车体附着上尘土和泥渍,某些情况下甚至使路上的行人身上溅上尘土和泥渍。为了避免上述问题,人们开发出了挡泥板,挡泥板通过后挡泥板支架安装于两轮车的后轮上,由后轮扬起的尘土和泥渍向后飞溅的过程中被挡泥板阻挡,尘土和泥渍在受到挡泥板的阻力后在竖直方向下坠落,或者黏附于挡泥板上,因而有效避免了由后轮扬起的尘土和泥渍飞溅而导致的车体或者行人的脏污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后挡泥板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安装座,支架本体和安装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安装座安装于后轮轮轴处,支架本体从后轮轮轴处向上延伸至后轮上部,支架本体上部用于安装挡泥板。由于支架本体和安装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螺栓连接处会出现松动的情况,导致连接支架发生位置偏移,影响挡泥效果。因而,如何提高后挡泥板支架的稳定性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挡泥板支架,该后挡泥板支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后挡泥板支架的稳定性不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的技术为一种后挡泥板支架,包括支架本体、链条调节器主体,以及位于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链条调节器主体之间的,用于连接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链条调节器主体的连接件,所述链条调节器主体与车体后轮的轮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架本体从所述连接件延伸至车体后轮上部,所述支架本体用于支撑挡泥板,且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连接件一体连接。另外,技术方案2的技术,在技术方案1的技术的后挡泥板支架中,所述支架本体包括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且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的距离从所述连接件向远离所述连接件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与所述连接件一体连接。另外,技术方案3的技术,在技术方案2的技术的后挡泥板支架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包括有竖直段和弯折段,所述竖直段和所述弯折段之间通过螺栓紧固。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竖直段从所述连接件向远离所述连接件的方向向上延伸,所述弯折段从所述竖直段的自由端向上延伸并经后轮的上部过渡为水平方向。另外,技术方案4的技术,在技术方案3的技术的后挡泥板支架中,所述竖直段和所述弯折段的连接处在靠近所述后轮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另外,技术方案5的技术,在技术方案2的技术的后挡泥板支架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通过加强板连接,所述加强板中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挡泥板的螺孔。另外,技术方案6的技术,在技术方案1的技术的后挡泥板支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同一侧,且靠近所述链条调节器主体的中间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中间连接板围设成开口朝向所述支架本体,且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支架端部和所述第二支架端部的空间。另外,技术方案7的技术,在技术方案6的技术的后挡泥板支架中,所述第一支架伸入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表面焊接,所述第二支架伸入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表面焊接。另外,技术方案8的技术,在技术方案7的技术的后挡泥板支架中,所述链条调节器主体包括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同一侧,且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中间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中间挡板围设成开口向外,且用于容纳车体后轮的轮轴的空间。另外,技术方案9的技术,在技术方案8的技术的后挡泥板支架中,所述连接件的中间连接板和所述链条调节器主体的中间挡板一体连接。技术方案10的技术为一种两轮车,包括上述的后挡泥板支架,所述后挡泥板支架安装于两轮车后轮的轮轴。结合以上分析:根据技术方案1的技术,后挡泥板支架包括支架本体、链条调节器主体以及连接件,连接件位于支架本体和链条调节器主体之间且用于连接支架本体和链条调节器主体。由于支架本体与连接件一体连接,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支架本体与安装座之间由于采用螺栓连接而导致的连接不牢固的技术问题。根据技术方案2的技术,支架本体包括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设置两根支架可以更加稳定地固定挡泥板,挡泥板的作用力可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散于连接件上,避免出现由一根支架导致的连接部位局部应力过大的问题。根据技术方案3的技术,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包括有竖直段和弯折段,所述竖直段和所述弯折段之间通过螺栓紧固。竖直段和弯折段的设置方式是为了将后挡泥板支架装配于后轮上,在装配状态下,竖直段位于后轮的侧面,弯折段位于后轮的上部。竖直段和所述弯折段之间通过螺栓紧固,则竖直段和弯折段可拆卸,方便维修以及组装。根据技术方案4的技术,所述竖直段和所述弯折段的连接处在靠近所述后轮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由于竖直段和弯折段的连接处通过螺栓紧固,因而在竖直段和弯折段的连接处机械强度较低,设置加强筋后可有效提高上述连接处的机械强度。根据技术方案5的技术,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通过加强板连接,所述加强板中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挡泥板的螺孔。加强板的设置原因主要在于提高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后挡泥板支架工作的稳定性。加强板中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挡泥板的螺孔,螺孔用于连接挡泥板。根据技术方案6的技术,连接件包括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同一侧,且靠近所述链条调节器主体的中间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中间连接板可以形成用于容纳第一支架端部和第二支架端部的空间。根据技术方案7的技术,所述第一支架伸入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表面焊接,所述第二支架伸入所述连接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表面焊接。焊接的固定方式较为牢固,可以避免支架本体与连接件的松动,提高支架本体和连接件之间的稳定性。根据技术方案8的技术,链条调节器主体包括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同一侧,且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中间挡板,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中间挡板形成开口向外,且用于容纳车体后轮的轮轴的空间。根据技术方案9的技术,所述连接件的中间连接板和所述链条调节器主体的中间挡板一体连接。一体连接的方式可以有效固定连接件和链条调节器主体。根据技术方案10的技术,包括上述的后挡泥板支架,所述后挡泥板支架安装于两轮车后轮的轮轴。由于两轮车包括有上述后挡泥板支架,该后挡泥板支架的支架本体与连接件一体连接,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支架本体与安装座之间由于采用螺栓连接而导致的连接不牢固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后挡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后挡泥板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挡泥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1)、链条调节器主体(2),以及位于所述支架本体(1)和所述链条调节器主体(2)之间的,用于连接所述支架本体(1)和所述链条调节器主体(2)的连接件(3),所述链条调节器主体(2)与车体后轮的轮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架本体(1)从所述连接件(3)延伸至车体后轮上部,所述支架本体(1)用于支撑挡泥板,且所述支架本体(1)与所述连接件(3)一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挡泥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1)、链条调节器主体(2),以及位于所述支架本体(1)和所述链条调节器主体(2)之间的,用于连接所述支架本体(1)和所述链条调节器主体(2)的连接件(3),所述链条调节器主体(2)与车体后轮的轮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架本体(1)从所述连接件(3)延伸至车体后轮上部,所述支架本体(1)用于支撑挡泥板,且所述支架本体(1)与所述连接件(3)一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挡泥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包括有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且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之间的距离从所述连接件(3)向远离所述连接件(3)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分别与所述连接件(3)一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挡泥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均包括有竖直段(13)和弯折段(14),所述竖直段(13)和所述弯折段(14)之间通过螺栓紧固;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竖直段(13)从所述连接件(3)向远离所述连接件(3)的方向向上延伸,所述弯折段(14)从所述竖直段(13)的自由端向上延伸并经后轮的上部过渡为水平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挡泥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13)和所述弯折段(14)的连接处在靠近所述后轮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4)。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挡泥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之间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慧冠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