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继代增殖培养基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0197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0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莓继代增殖培养基及其应用。继代增殖培养基按每升计,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5mg、萘乙酸0.01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之后将其用于草莓脱毒组培快繁方法中进行多代继代增殖培养。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继代增殖培养基,可以使草莓试管苗的增值率提高约8倍,平均株高增加约25.85%、平均叶片数增加约16.03%、平均单株繁殖匍匐茎数增加约109.51%、最终草莓产量增产约53.98%,而且草莓的患病数目和成活率均显著提高;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继代增殖培养基应用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普及,显著提高了草莓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草莓继代增殖培养基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草莓继代增殖培养基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遗传能力;细胞全能性概念成为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根据该理论,使离体的植物茎尖,通过植物激素的调控作用,培养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使其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草莓又叫洋莓、地莓等,属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莓果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且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胡萝卜素等,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国外最新研究指出:草莓中含有一种胺类物质,对治疗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的功效。因此,草莓作为一种老少皆宜的时令水果,市场价位高、需求量大。然而,草莓病毒病作为影响草莓生产的主要病害,严重导致草莓减产。浸染草莓的病毒病主要有四种:草莓斑驳病毒、草莓皱缩病毒、草莓轻和黄边病毒以及草莓镶脉病毒。据项目组调查:麻江下司,贵阳花溪等地,有良好的草莓种植基础,种植面积约2万亩,由于病毒浸染,导致产量下降,严重挫伤了莓农的种植积极性,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仅下司花桥一带,种植面积减少了近1000亩。一些品质较好的品种(如春香)也由于产量低而被淘汰。基于此,组织培养技术作为脱病毒、提高草莓产量的有效途径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脱病毒苗在生产上具有长势旺、果子大、结果期长和产量高等优点。然而,由于科研、生产流通以及经济成本等领域的严重脱节,转化机制不畅,脱毒苗的推广应用进展缓慢。因此,研究一种新型的、节约成本且便于推广普及的方法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草莓继代增殖培养基及其应用。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继代增殖培养基,可以使草莓试管苗的增值率提高约8倍,平均株高增加约25.85%、平均叶片数增加约16.03%、平均单株繁殖匍匐茎数增加约109.51%、最终草莓产量增产约53.98%,而且草莓的患病数目和成活率均显著提高;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继代增殖培养基应用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普及,显著提高了草莓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继代增殖培养基,培养基按每升计,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1mg~1.0mg、萘乙酸0.001mg~0.05mg、白糖15g~35g、琼脂3.0g~5.0g,余量为MS培养基。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5mg、萘乙酸0.01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原料组分还包括:茉莉酸0.005mg~0.01mg、硅藻土3g~8g、电气石粉5g~10g以及赤霉素0.002mg~0.005mg。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5mg、萘乙酸0.01mg、白糖30g、琼脂3.8g、茉莉酸0.008mg、硅藻土5g、电气石粉10g、赤霉素0.003mg、余量为MS培养基。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调节培养基的pH值为6.0~6.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继代增殖培养基在草莓脱毒组培快繁方法中的应用。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包括以下步骤:S101:选取草莓植株的匍匐茎作为外植体,依次进行热处理和消毒处理;S102:从消毒处理后的外植体剥离茎尖,然后诱导得到不定芽;S103:将诱导得到的不定芽移栽至继代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多代继代增殖培养,得到试管苗;S104:将试管苗分株接种于诱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S105:将生根培养后的试管苗进行炼苗驯化,之后移栽至基质中进行管理培养,得到草莓苗。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S103中,多代继代增殖培养具体为2~5代;培养的条件具体包括:空气相对湿度为80%~95%,光照时间为11h·d-1~13h·d-1,光照强度为2000lux~3000lux,温度为21℃~25℃。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实施方式中,光照包括交替照射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的光照时间之比为1:1,且光照强度之比为(5~8):1;第一光源为655nm~670nm的光源;第二光源包括430nm~460nm的光源和230nm~250nm的光源,且430nm~460nm的光源和230nm~250nm的光源的光照强度之比为(1~3):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申请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继代增殖培养基,可以使草莓试管苗的增值率提高约8倍,而且草莓的患病数目和成活率均显著提高;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继代增殖培养基应用方便,成本低廉,易于推广普及,显著提高了草莓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2)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使得培养得到的草莓苗平均株高增加约25.85%、平均叶片数增加约16.03%、平均单株繁殖匍匐茎数增加约109.51%、最终草莓产量增产约53.98%,从而将草莓生产水平提高到一个新水平。(3)对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继代增殖培养基,将其用于黔东南州农业生产上,平均每亩产值1.625万元,总产值达3.25亿元,从而在解决草莓品种退化,提高产量和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实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数据为三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值或平均值±标准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继代增殖培养基,培养基按每升计,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1mg~1.0mg、萘乙酸0.001mg~0.05mg、白糖15g~35g、琼脂3.0g~5.0g,余量为MS培养基。其中,调节培养基的pH值为6.0~6.2。优选地,原料组分还包括:茉莉酸0.005mg~0.01mg、硅藻土3g~8g、电气石粉5g~10g以及赤霉素0.002mg~0.005mg。另外,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继代增殖培养基应用与草莓脱毒组培快繁方法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01:选取草莓植株的匍匐茎作为外植体,依次进行热处理和消毒处理。S102:从消毒处理后的外植体剥离茎尖,然后诱导得到不定芽。S103:将诱导得到的不定芽移栽至继代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多代继代增殖培养,得到试管苗。其中,多代继代增殖培养具体为2~5代;培养的条件具体包括:空气相对湿度为80%~95%,光照时间为11h·d-1~13h·d-1,光照强度为2000lux~3000lux,温度为21℃~25℃。光照包括交替照射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的光照时间之比为1:1,且光照强度之比为(5~8):1;第一光源为655nm~670nm的光源;第二光源包括430nm~460nm的光源和230nm~250nm的光源,且430nm~460nm的光源和230nm~250nm的光源的光照强度之比为(1~3):1。S104:将试管苗分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继代增殖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按每升计,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1mg~1.0mg、萘乙酸0.001mg~0.05mg、白糖15g~35g、琼脂3.0g~5.0g,余量为MS培养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代增殖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按每升计,包括下述原料组分:6-苄氨基嘌呤0.1mg~1.0mg、萘乙酸0.001mg~0.05mg、白糖15g~35g、琼脂3.0g~5.0g,余量为MS培养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代增殖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6-苄氨基嘌呤0.5mg、萘乙酸0.01mg、白糖30g、琼脂3.8g,余量为MS培养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代增殖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组分还包括:茉莉酸0.005mg~0.01mg、硅藻土3g~8g、电气石粉5g~10g以及赤霉素0.002mg~0.005mg。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代增殖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6-苄氨基嘌呤0.5mg、萘乙酸0.01mg、白糖30g、琼脂3.8g、茉莉酸0.008mg、硅藻土5g、电气石粉10g、赤霉素0.003mg、余量为MS培养基。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继代增殖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调节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6.0~6.2。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继代增殖培养基在草莓脱毒组培快繁方法中的应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继代增殖培养基在草莓脱毒组培快繁方法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1:选取草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峰黄刚何宪江付燕万新屏周黎
申请(专利权)人: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