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33798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03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包括框架、车体机构和成像机构;其中,框架包括底座、三个侧板和顶棚;车体机构包括若干个升降轴、踏板、支杆和手柄;踏板设于底座的上方,若干个升降轴设于踏板和底座之间,踏板随升降轴起伏运动;支杆竖直设置在踏板上,可以旋转;手柄固定在支杆的上端;成像机构包括前成像组件、左成像组件和右成像组件;前成像组件设于车体机构的前侧,包括前成像屏和前显示屏;左成像组件设于车体机构的左侧,包括左成像屏和左显示屏;右成像组件设于车体机构的右侧,包括右成像屏和右显示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模拟效果生动、骑行体验好等优点。

Three dimensional simulation device for body feeling vehicle rid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omatosensory car riding 3D simula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body and imaging mechanism; wherein, the frame comprises a base, three side walls and ceilings; body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lifting shaft, a pedal, a rod and a handle; on the pedal is arranged on a base, a lifting shaft is arranged between a number of the pedal and a pedal lifting shaft with rolling motion; supporting rod can rotate vertically arranged on the pedal, the upper end of the handle is fixed on the supporting rod;; the imag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ront imaging component, left and right imaging imaging assembly components; before the imag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the body of the front side and front display screen comprises a front imaging imaging; left the car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the left side, including Zuo Cheng like screen and screen left; right imag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the body to the right, including the right and the right imaging screen displa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vivid simulation effect, good riding experience and the li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维仿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
技术介绍
虚拟现实是计算机生成的、给人多重感官体验的虚拟环境,是一种高级的人机交互系统。目前,在展览展示、科技科普的多媒体实际应用中,大多采用平面投影的方式,体验者看到的是二维图像,体验感不自然,模拟效果较差,逼真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包括框架、车体机构和成像机构;其中,框架包括底座、三个侧板和顶棚,侧板竖直固定在底座上,分别设于底座的前侧、左侧和右侧,顶棚水平地固定在侧板上;车体机构和成像机构均设于框架内;车体机构包括若干个升降轴、踏板、支杆和手柄;踏板设于底座的上方,若干个升降轴设于踏板和底座之间,踏板随升降轴起伏运动;支杆竖直设置在踏板上,可以旋转;手柄固定在支杆的上端;成像机构包括前成像组件、左成像组件和右成像组件;前成像组件设于车体机构的前侧,包括前成像屏和前显示屏,前成像屏倾斜地固定在底座和顶棚之间,底端朝向车体机构倾斜,前显示屏水平地嵌入顶棚,位于前成像屏的上方;左成像组件设于车体机构的左侧,包括左成像屏和左显示屏,左成像屏倾斜地固定在底座和顶棚之间,底端朝向车体机构倾斜,左显示屏水平地嵌入顶棚,位于左成像屏的上方;右成像组件设于车体机构的右侧,包括右成像屏和右显示屏,右成像屏倾斜地固定在底座和顶棚之间,底端朝向车体机构倾斜,右显示屏水平地嵌入顶棚,位于右成像屏的上方。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升降轴倾斜地设在底座和踏板之间,下端与底座铰接,上端与踏板铰接;若干个升降轴呈环形排列,任意一个升降轴的上端与其一侧的升降轴的上端相连,下端与其另一侧的升降轴的下端相连。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成像机构还包括左前成像组件和右前成像组件;左前成像组件设于车体机构的左前侧,位于左成像组件和前成像组件之间,包括左前成像屏和左前显示屏;左前成像屏倾斜地固定在底座和顶棚之间,底端朝向车体机构倾斜,两侧分别与前成像屏和左成像屏固定拼接;左前显示屏水平地嵌入顶棚,位于左前成像屏的上方;右前成像组件设于车体机构的右前侧,位于右成像组件和前成像组件之间,包括右前成像屏和右前显示屏;右前成像屏倾斜地固定在底座和顶棚之间,底端朝向车体机构倾斜,两侧分别与前成像屏和右成像屏固定拼接;右前显示屏水平地嵌入顶棚,位于右前成像屏的上方。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左成像组件与右成像组件对称设置;左前成像组件与右前成像组件对称设置。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前成像屏与前显示屏之间的夹角为40-50°;左成像屏与左显示屏之间的夹角为40-50°。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左成像屏与左显示屏之间的夹角,与前成像屏与前显示屏之间的夹角相等。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音响机构;音响机构包括四个上音响和四个下音响;上音响嵌入顶棚,四个上音响环绕在车体机构上方相对位置的周围;下音响嵌入底座,四个下音响环绕在车体机构下方相对位置的周围。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射灯机构;射灯机构包括四个上射灯和四个下射灯;上射灯嵌入顶棚,四个上射灯环绕在车体机构上方相对位置的周围,并与上音响交叉设置;下射灯嵌入底座,四个下射灯环绕在车体机构下方相对位置的周围,并与下音响交叉设置。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车体机构还包括两个轮形板,轮形板呈车轮状,固定在踏板的两侧。进一步,本技术提供一种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升降轴为液压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车体机构通过若干个升降轴带动踏板起伏运动,使其实现前倾、后倾、振动等效果,模拟体感车骑行时的各种状态。此外,成像机构包括五个方位的成像组件,可以在体验者的周围形成立体的虚像,结合音响机构的声音和射灯机构的光亮,生动形象地模拟体感车行驶过程的周围环境。本技术具有模拟效果生动、骑行体验好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的去除右成像组件和右前成像组件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包括框架100、车体机构200、成像机构300、音响机构和射灯机构,其中,车体机构200、成像机构300、音响机构和射灯机构均设于框架100内,成像机构300设于车体机构200的前侧、左侧和右侧,音响机构和射灯机构设于车体机构200的上方和下方,具体为:框架100包括底座110、三个侧板120和顶棚130。侧板120竖直固定在底座上,三个侧板120分别设于底座110的前侧、左侧和右侧,顶棚130水平地固定在三个侧板120上,底座110、侧板120和顶棚130组成半封闭的结构。车体机构200包括若干个升降轴210、踏板220、支杆230、手柄240和两个轮形板250,本实施例中,升降轴210为液压轴。踏板220设于底座110的上方,液压轴210均倾斜地设在底座110和踏板220之间,液压轴210的下端与底座110铰接,上端与踏板220铰接。若干个液压轴210呈环形排列,任意一个液压轴210的上端与其一侧的液压轴210的上端相连,下端与其另一侧的液压轴210的下端相连,即若干个液压轴210组成锯齿形结构。支杆230竖直设置在踏板220上,可以旋转。手柄240固定在支杆230的上端。轮形板250呈车轮状,固定在踏板220的两侧,模拟体感车的外形。成像机构300包括前成像组件、左成像组件、右成像组件、左前成像组件和右前成像组件。前成像组件设于车体机构200的前侧,包括前成像屏311和前显示屏312。前成像屏311倾斜地固定在底座110和顶棚130之间,其底端朝向车体机构200倾斜。前显示屏312水平地嵌入顶棚130,其显示面与顶棚130的下表面平齐,并位于前成像屏311的上方。左成像组件设于车体机构200的左侧,包括左成像屏321和左显示屏322。左成像屏321倾斜地固定在底座110和顶棚220之间,其底端朝向车体机构200倾斜。左显示屏322水平地嵌入顶棚130,其显示面与顶棚130的下表面平齐,并位于左成像屏321的上方。右成像组件设于车体机构200的右侧,包括右成像屏331和右显示屏332。右成像屏331倾斜地固定在底座110和顶棚220之间,其底端朝向车体机构200倾斜。右显示屏332水平地嵌入顶棚130,其显示面与顶棚130的下表面平齐,并位于右成像屏331的上方。左前成像组件设于车体机构200的左前侧,位于左成像组件和前成像组件之间,包括左前成像屏341和左前显示屏342。左前成像屏341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车体机构和成像机构;其中,所述框架包括底座、三个侧板和顶棚,所述侧板竖直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分别设于所述底座的前侧、左侧和右侧,所述顶棚水平地固定在所述侧板上;所述车体机构和所述成像机构均设于所述框架内;所述车体机构包括若干个升降轴、踏板、支杆和手柄;所述踏板设于所述底座的上方,若干个所述升降轴设于所述踏板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踏板随所述升降轴起伏运动;所述支杆竖直设置在所述踏板上,可以旋转;所述手柄固定在所述支杆的上端;所述成像机构包括前成像组件、左成像组件和右成像组件;所述前成像组件设于所述车体机构的前侧,包括前成像屏和前显示屏,所述前成像屏倾斜地固定在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棚之间,底端朝向所述车体机构倾斜,所述前显示屏水平地嵌入所述顶棚,位于所述前成像屏的上方;所述左成像组件设于所述车体机构的左侧,包括左成像屏和左显示屏,所述左成像屏倾斜地固定在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棚之间,底端朝向所述车体机构倾斜,所述左显示屏水平地嵌入所述顶棚,位于所述左成像屏的上方;所述右成像组件设于所述车体机构的右侧,包括右成像屏和右显示屏,所述右成像屏倾斜地固定在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棚之间,底端朝向所述车体机构倾斜,所述右显示屏水平地嵌入所述顶棚,位于所述右成像屏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车体机构和成像机构;其中,所述框架包括底座、三个侧板和顶棚,所述侧板竖直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分别设于所述底座的前侧、左侧和右侧,所述顶棚水平地固定在所述侧板上;所述车体机构和所述成像机构均设于所述框架内;所述车体机构包括若干个升降轴、踏板、支杆和手柄;所述踏板设于所述底座的上方,若干个所述升降轴设于所述踏板和所述底座之间,所述踏板随所述升降轴起伏运动;所述支杆竖直设置在所述踏板上,可以旋转;所述手柄固定在所述支杆的上端;所述成像机构包括前成像组件、左成像组件和右成像组件;所述前成像组件设于所述车体机构的前侧,包括前成像屏和前显示屏,所述前成像屏倾斜地固定在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棚之间,底端朝向所述车体机构倾斜,所述前显示屏水平地嵌入所述顶棚,位于所述前成像屏的上方;所述左成像组件设于所述车体机构的左侧,包括左成像屏和左显示屏,所述左成像屏倾斜地固定在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棚之间,底端朝向所述车体机构倾斜,所述左显示屏水平地嵌入所述顶棚,位于所述左成像屏的上方;所述右成像组件设于所述车体机构的右侧,包括右成像屏和右显示屏,所述右成像屏倾斜地固定在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棚之间,底端朝向所述车体机构倾斜,所述右显示屏水平地嵌入所述顶棚,位于所述右成像屏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升降轴倾斜地设在所述底座和所述踏板之间,下端与所述底座铰接,上端与所述踏板铰接;若干个所述升降轴呈环形排列,任意一个所述升降轴的上端与其一侧的所述升降轴的上端相连,下端与其另一侧的所述升降轴的下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感车骑行三维仿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机构还包括左前成像组件和右前成像组件;所述左前成像组件设于所述车体机构的左前侧,位于所述左成像组件和前成像组件之间,包括左前成像屏和左前显示屏;所述左前成像屏倾斜地固定在所述底座和所述顶棚之间,底端朝向所述车体机构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乔申程丹张涛蔡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风语筑展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