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组合物及其成形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1418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聚氨酯组合物,其含有化合物(A)和化合物(B)。所述化合物(A)是使聚异氰酸酯与100重量份的多元醇按NCO/OH当量比大于0.5而小于15的比例反应而得到的氨酯化合物;所述化合物(B)是选自碳原子数为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碳原子数为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的低聚物或者碳原子数为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的低聚物的环氧基体中的化合物,相对于所述多元醇100重量份,化合物(B)的配合量为大于5重量份而小于400重量份。该组合物是没有环境激素之虞的聚氨酯组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氨酯组合物及其成形品
技术介绍
聚氨酯组合物通过将所用多元醇、聚异氰酸酯、增塑剂、其他添加剂适当组合,可以对化学、物理性质进行多种调整,其被用于粘合剂、涂料、纤维、泡沫、人造革、成形品等从软质到硬质的各种用途中。邻苯二甲酸酯类作为便宜的增塑剂,一直以来被用于聚氨酯组合物中。然而,这种作为以往增塑剂使用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具有环境激素的嫌疑,作为化学物质管理促进法(PRTR法)的第一种指定化学物质,要求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因此,人们要求开发出代替这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的便宜且安全的增塑剂。例如,作为非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增塑剂,公开有聚酯类增塑剂(参照专利文献1)。还公开有把双乙酰单酰甘油酯作为增塑剂使用的例子(参照专利文献2)。进一步公开有将多元酸和具有醚键的醇酯化而得到的化合物作为增塑剂使用的例子(参照专利文献3)。但是,这些增塑剂中的任意一种都存在配合后的操作性差的缺点。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16089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2900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2125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无环境激素嫌疑的聚氨酯组合物及其成形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人等反复进行了精心研究,结果发现如果把含有至少1个双键的脂肪族不饱和烃化合物作为增塑剂使用,则安全性高,而且具有与以往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例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相同的增塑效果,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以下的聚氨酯组合物等。1、聚氨酯化合物,其特征为,含有化合物(A)和化合物(B),所述化合物(A)是使聚异氰酸酯与100重量份的多元醇按NCO/OH当量比大于0.5而小于15的比例反应而得到的氨酯化合物;所述化合物(B)是选自碳原子数为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碳原子数为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的低聚物或者碳原子数为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的低聚物的环氧基体中的化合物,相对于所述多元醇100重量份,所述化合物(B)的配合量为大于5重量份而小于400重量份。2、如第1项所述的聚氨酯组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B)的碳原子数为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是碳原子数为6~30的α-烯烃。3、如第1项所述的聚氨酯组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B)的碳原子数为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是碳原子数为6~18的α-烯烃。4、如第1项所述的聚氨酯组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B)的碳原子数为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是碳原子数为6~30的直链内烯烃。5、如第1项所述的聚氨酯组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B)的碳原子数为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的低聚物是碳原子数为6~30的直链烯烃化合物的二聚体~八聚体。6、如第1项所述的聚氨酯组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B)的碳原子数为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的低聚物的环氧基体是碳原子数为6~30的直链烯烃化合物的二聚体的环氧化物。7、一种成形品,其是将第1~6项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组合物称形而得到的。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无环境激素嫌疑的聚氨酯组合物及其成形品。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的配合后操作性也优异。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聚氨酯组合物含有化合物(A)和化合物(B),其中,化合物(A)是使聚异氰酸酯与100重量份的多元醇按NCO/OH当量比大于0.5而小于15的比例反应而得到的氨酯化合物,化合物(B)是选自碳原子数为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碳原子数为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的低聚物或者碳原子数为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的低聚物的环氧基体中的化合物。氨酯化合物(A)是通过含有2个以上羟基(OH)的多元醇和含有2个以上异氰酸酯基(NCO)的聚异氰酸酯的缩合反应而得到的聚合物。氨酯化合物(A)是使聚异氰酸酯与100重量份的多元醇按NCO/OH当量比大于0.5而小于15的比例反应而得到的。NCO/OH当量比为0.5以下时,多元醇与聚异氰酸酯的反应性小,不能得到聚氨酯组合物。另一方面,NCO/OH当量比为15以上时,与化合物(B)的相溶性变差。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组合物固化而制成聚氨酯固化物时,氨酯化合物(A)使用以如下方法制得的物质,即相对于多元醇100重量份,优选按NCO/OH当量比大于0.5而小于等于2.0、更优选按0.9~1.2使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而得到的物质。另一方面,不使组合物固化而制成氨酯预聚物时,氨酯化合物(A)使用以如下方法制得的物质,即相对于多元醇100重量份,优选按NCO/OH当量比大于等于2.0而小于15、更优选按2.0~10、进一步优选按2.0~8.0使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反应而得到的物质。由此,根据目的来控制聚异氰酸酯的活性(能够与羟基反应)异氰酸酯基的量,从而制造氨酯化合物(A)。优选在氮或干燥空气气流中于70~100℃使多元醇和聚氨酯反应数小时。也可以将氨酯预聚物固化来制成聚氨酯固化物。多元醇只要是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含有活性氢的化合物,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一般而言,优选使用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更具体而言,例如,聚醚多元醇可以举出在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等二元醇类、甘油、三羟甲基丙烷等三元醇类、季铵、乙二胺等胺类等的至少1种存在的条件下,使环氧丙烷和/或环氧乙烷等开环聚合而得到的无规或嵌段共聚物等。聚酯多元醇可以举出在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等存在的条件下,使己二酸、癸二酸、对苯二甲酸等缩聚而得到的共聚物等。进而,聚丁二烯类多元醇、聚异戊二烯类多元醇及它们的氢化物等聚烯烃类多元醇也是优选的。除了上述物质以外,还可以使用双酚A、蓖麻油中的糖酯(ラムエステル)等含有2个以上羟基的低分子活性氢化合物。这样的化合物通常可以优选使用分子量为100~7000、1分子中的羟基为2~4个的物质。聚异氰酸酯只要含有2个以上异氰酸酯基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具体可以举出,除了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萘二异氰酸酯等芳香族聚异氰酸酯类之外,还有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赖氨酸甲酯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聚异氰酸酯类、氢化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降冰片烷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等脂环式聚异氰酸酯类。其中,从毒性和价格等方面优选使用MDI。化合物(B)使用选自含有至少1个以上双键的脂肪族不饱和烃,具体而言,使用选自碳原子数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碳原子数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的低聚物或者碳原子数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的低聚物的环氧基体中的化合物。另外,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碳原子数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碳原子数优选为6~30、更优选为6~18的α-烯烃。例如,可以举出1-己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烯、1-十四烯、1-十六烯、1-十八烯等。另外,碳原子数优选6~30、更优选18~24的直链内烯烃。例如,优选2-十八烯、3-十八烯、4-十八烯、5-十八烯、2-二十烯、3-二十烯、4-二十烯、5-二十烯等。在此,内烯烃是在末端之外含有双键的烯烃化合物。内烯烃可以通过烯烃的异构化反应等而得到。当为含有2个以上双键的脂肪族不饱和烃化合物时,非共轭化合物由于稳定性优异而优选。碳原子数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的低聚物优选为直链烯烃化合物的二聚体~八聚体。九聚体以上时,粘度高,有时不适合作为增塑剂。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聚氨酯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化合物(A)和化合物(B),所述化合物(A)是使聚异氰酸酯与100重量份的多元醇按NCO/OH当量比大于0.5而小于15的比例反应而得到的氨酯化合物;所述化合物(B)是选自碳原子数为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碳原子数为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的低聚物或者碳原子数为6以上的直链烯烃化合物的低聚物的环氧基体中的化合物,相对于所述多元醇100重量份,所述化合物(B)的配合量为大于5重量份而小于400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慎太郎福永裕一佐藤治仁
申请(专利权)人: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