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梁式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04461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扭转梁式悬架,其具备:一对纵臂;扭转梁,其配置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轴向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各纵臂相连接;以及一对增强部件,其以分别在该扭转梁的轴向的两个端部处横跨在扭转梁和各纵臂上的方式而配置,并与扭转梁以及各纵臂相接合。在各增强部件的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内侧接合部,该内侧接合部是各增强部件与扭转梁相接合的接合部分。在一对增强部件以及扭转梁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焊接用孔。各内侧接合部是在各焊接用孔的周缘整周形成为环状的环状焊接部。

Torsion beam suspens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orsion beam suspension, which includes a pair of longitudinal arm; torsion beam, which is configured to extend in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the two end and the axial direction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longitudinal arm; and a reinforcing member of its, in two at the end of the torsion beam the axial and torsional beam across the longitudinal arm and configuration, and combining with the torsional beam and the vertical arm. An inner joint is provided at each end of the reinforcing member in the interior of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and the inner joint portion is a joint portion of each reinforcing member which is joined with the torsion beam. At least one of the pair of reinforcing members and the torsion beam is provided with a welding hole. Each inner joint is formed into an annular annular welding part around the circumference of each welding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扭转梁式悬架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国际申请要求2015年1月30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第2015-17066号的优先权,所述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扭转梁式悬架。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具备一对纵臂以及扭转梁的扭转梁式悬架,该扭转梁配置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扭转梁轴向的两个端部与各纵臂相连接。具有上述结构的扭转梁式悬架存在侧倾刚度较弱的倾向。因此,提出了使用增强部件来提高扭转梁式悬架的侧倾刚度的技术(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404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扭转梁式悬架中,虽然能够通过使用增强部件而提高侧倾刚度,但是伴随扭转梁的扭转而出现的应力会集中地产生在扭转梁与增强部件相焊接的焊接部分。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于集中产生应力的地方,在扭转梁中会出现裂纹,而增强部件会从扭转梁剥离。针对该问题,具有增加扭转梁、增强部件等部件的板厚的对策,但是,如果增加部件的板厚,则会出现会使扭转梁式悬架整体的重量增加的新问题。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期望提供一种能有效地减小在扭转梁与一对增强部件相接合的接合部分所产生的应力,从而具有优异耐久性的扭转梁式悬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扭转梁式悬架具备:一对纵臂;扭转梁,其配置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其轴向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各纵臂相连接;以及一对增强部件,其以分别在该扭转梁的轴向的两个端部处横跨在扭转梁和各纵臂上的方式而配置,并与扭转梁以及各纵臂相接合。在各增强部件的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内侧接合部,该内侧接合部是各增强部件与扭转梁相接合的接合部分。在一对增强部件以及扭转梁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焊接用孔。各内侧接合部是在各焊接用孔的周缘整周形成为环状的环状焊接部。在上述扭转梁式悬架中,在各增强部件的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设置有内侧接合部(环状焊接部),该内侧接合部(环状焊接部)是各增强部件与扭转梁相接合的接合部分。各内侧接合部(环状焊接部)于设置在一对增强部件以及扭转梁中的至少一方的各焊接用孔的周缘整周形成为环状。换言之,伴随扭转梁的扭转而产生的应力容易集中在各增强部件的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与扭转梁相接合的接合部位,而在该接合部位分别形成有形成为环状的且没有端部的焊接部分,即,分别形成有焊接强度高的环状焊接部。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小在扭转梁与各增强部件相接合的接合部分(焊接部分)所产生的应力。由此,能够提高扭转梁式悬架的耐久性。此外,上述扭转梁式悬架具备一对增强部件,该一对增强部件以横跨在扭转梁和各纵臂上的方式而配置,并且与扭转梁以及各纵臂相接合。因此,能够使伴随扭转梁的扭转而产生的应力分散到一对增强部件上。由此,能够提高扭转梁式悬架的侧倾刚度。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可提供一种能有效地减小在扭转梁与一对增强部件相接合的接合部分所产生的应力,从而具有优异耐久性的扭转梁式悬架。在上述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扭转梁式悬架中,焊接用孔可以是使长径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而配置的椭圆形状。在此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减小尤其是在应力容易集中的内侧接合部(环状焊接部)所产生的应力,该内侧接合部(环状焊接部)是各增强部件的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与扭转梁相接合的接合部分(焊接部分)。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扭转梁式悬架的耐久性。此外,各焊接用孔可以设置在扭转梁上。在此情况下,特别是当将一对增强部件配置在扭转梁的内侧时,能够从扭转梁的外侧经由各焊接用孔而容易地对扭转梁与配置在该扭转梁内侧的各增强部件进行焊接。由此,能够提高扭转梁与各增强部件在各内侧接合部(环状焊接部)的焊接自由度,从而能够提高扭转梁式悬架的生产率。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扭转梁式悬架是如下的一种扭转梁式悬架,其具备:一对纵臂;扭转梁,其配置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其轴向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各纵臂相连接;以及一对增强部件,其以分别在该扭转梁的轴向的两个端部处横跨在扭转梁和各纵臂上的方式而配置,并与扭转梁以及各纵臂相接合。在各增强部件的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内侧接合部,该内侧接合部是各增强部件与扭转梁相接合的接合部分。各内侧接合部是形成为点状的点状接合部。在上述扭转梁式悬架中,在各增强部件的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设置有内侧接合部(点状接合部),该内侧接合部(点状接合部)是各增强部件与扭转梁相接合的接合部分。各内侧接合部(点状接合部)形成为点状。换言之,伴随扭转梁的扭转而产生的应力容易集中在各增强部件的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与扭转梁相接合的接合部位,在该接合部位分别形成有形成为点状的且没有端部的接合部分,即,分别形成有接合强度高的点状接合部。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小在扭转梁与各增强部件相接合的接合部分所产生的应力。由此,能够提高扭转梁式悬架的耐久性。此外,上述扭转梁式悬架具备一对增强部件,该一对增强部件以横跨在扭转梁和各纵臂上的方式而配置,并与扭转梁以及各纵臂相接合。因此,能够使伴随扭转梁的扭转而产生的应力分散到一对增强部件上。由此,能够提高扭转梁式悬架的侧倾刚度。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能够提供一种能有效地减小在扭转梁与一对增强部件相接合的接合部分所产生的应力,从而具有优异耐久性的扭转梁式悬架。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的扭转梁式悬架中,在各增强部件的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可以分别设置多个内侧接合部。在此情况下,能够通过设置多个内侧接合部(点状接合部),而进一步提高扭转梁式悬架的耐久性。在上述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以及其它方面的扭转梁式悬架中,内侧接合部可以具有与各增强部件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与扭转梁相接合的接合部分相比位于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在此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减小尤其是在应力容易集中的、各增强部件的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与扭转梁相接合的接合部分(内侧接合部)所产生的应力。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扭转梁式悬架的耐久性。扭转梁可具有顶面部以及从顶面部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两端向车辆下侧延伸的一对侧面部,并且,扭转梁向车辆下侧开口,各内侧接合部可以是扭转梁的顶面部与各增强部件相接合的接合部分。在此情况下,能够提高扭转梁与各增强部件在内侧接合部的接合强度。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扭转梁式悬架的耐久性。此外,一对增强部件可以配置在扭转梁的内侧。在此情况下,可以增加通过设置一对增强部件来提高扭转梁式悬架的侧倾刚度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扭转梁式悬架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扭转梁式悬架的右侧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扭转梁式悬架的右侧部分的后视图。图4是图2的IV-IV线向视剖视图。图5是图2的V-V线向视剖视图。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扭转梁式悬架的右侧部分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增强部件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内侧焊接部另一例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内侧焊接部另一例的剖视图。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3中的扭转梁式悬架的右侧部分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的XI-XI线向视剖视图。图12是图10的XII-XII线向视剖视图。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3中的扭转梁式悬架的右侧部分的立体图。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4中的内侧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扭转梁式悬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扭转梁式悬架,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纵臂;扭转梁,该扭转梁配置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该扭转梁轴向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各所述纵臂相连接;以及一对增强部件,该一对增强部件以分别在该扭转梁的轴向的两个端部处横跨在所述扭转梁和各所述纵臂上的方式而配置,并且该一对增强部件与所述扭转梁以及各所述纵臂相接合,在各该增强部件的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内侧接合部,该内侧接合部是各该增强部件与所述扭转梁相接合的接合部分,在所述一对增强部件以及所述扭转梁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焊接用孔,各所述内侧接合部是在各所述焊接用孔的周缘整周形成为环状的环状焊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1.30 JP 2015-0170661.一种扭转梁式悬架,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纵臂;扭转梁,该扭转梁配置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该扭转梁轴向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各所述纵臂相连接;以及一对增强部件,该一对增强部件以分别在该扭转梁的轴向的两个端部处横跨在所述扭转梁和各所述纵臂上的方式而配置,并且该一对增强部件与所述扭转梁以及各所述纵臂相接合,在各该增强部件的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内侧接合部,该内侧接合部是各该增强部件与所述扭转梁相接合的接合部分,在所述一对增强部件以及所述扭转梁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焊接用孔,各所述内侧接合部是在各所述焊接用孔的周缘整周形成为环状的环状焊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梁式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用孔是使长径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而配置的椭圆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转梁式悬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焊接用孔设置于所述扭转梁。4.一种扭转梁式悬架,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纵臂;扭转梁,该扭转梁配置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该扭转梁轴向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各所述纵臂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宇野贵昭藤田将夫
申请(专利权)人:双叶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