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梁式悬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87032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扭转梁式悬架装置,通过对拼焊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一体形成出纵臂部(15)及扭转梁部(14),该拼焊板材通过将厚度不同的板材的端部彼此对接并在焊接部进行焊接而成。拼焊板材的焊接部(17)具备通过底壁部(31)将前后的侧壁部(32、33)连接的U字状的横截面,在各侧壁部(32、33)的端缘上的夹着焊接部(17)的位置形成有一对切口(34a、34b;35c、35d),因此在扭转梁部(14)发生扭转变形时,应力集中从焊接部(17)向切口(34a、34b;35c、35d)转移,由此能够防止焊接端部的剥离而提高扭转梁式悬架装置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扭转梁式悬架装置,其具备: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前端能够上下摆动地枢轴支承在车身上,且在后端将车轮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左右的纵臂部;沿着车身左右方向延伸且两端与所述左右的纵臂部连接的扭转梁部,其中,所述纵臂部及所述扭转梁部通过对拼焊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一体形成,该拼焊板材通过使厚度不同的板材的端部彼此对接并在焊接部进行焊接而成。
技术介绍
通过下述专利文献I公知有如下技术:利用不同构件构成扭转梁式悬架装置的左右的纵臂部和扭转梁部,使左右的纵臂部的侧壁部与扭转梁部的左右两端重合并进行焊接,由此进行一体化。另外,通过下述专利文献2公知有利用将厚度·不同的金属板的端部彼此对接并进行焊接而成的拼焊板材构成作为冲压加工产品的原料的坯料的技术。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6-28188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06211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I记载的扭转梁式悬架装置中,由于使纵臂部与扭转梁部重合并进行焊接,因此因该重合的部分而存在重量增加的问题。因此,若将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拼焊板材采用于扭转梁式悬架装置,则能够防止重量的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23 JP 2010-165925;2010.07.23 JP 2010-165921.一种扭转梁式悬架装置,其具备: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前端能够上下摆动地枢轴支承在车身上,且在后端将车轮(W)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左右的纵臂部(15);沿着车身左右方向延伸且两端与所述左右的纵臂部(15)连接的扭转梁部(14), 所述纵臂部(15)及所述扭转梁部(14)通过对拼焊板材(13)进行冲压加工而一体形成,该拼焊板材(13)通过将厚度不同的板材的端部彼此对接并在焊接部(17)进行焊接而成, 所述扭转梁式悬架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拼焊板材(13)的焊接部(17)具备通过底壁部(31)将大致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前后的侧壁部(32、33)连接的U字状的横截面,且在至少一方的侧壁部(32、33)的端缘上的夹着所述焊接部(17)的位置形成有一对切(34a、34b ;35c、35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梁式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转梁式悬架装置具备从所述至少一方的侧壁部(32、33)的下端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凸缘(34、35),所述一对切口(34a、34b ;35c、35d)形成在所述凸缘(34、35)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转梁式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转梁式悬架装置具备构成所述纵臂部(15)及所述扭转梁部(14)的上构件(16)、焊接在所述上构件(16)的所述纵臂部(15)的下表面而构成闭合截面的下构件(18),所述下构件(18)的车宽方向内端延伸到所述一对切(34a、34b ;35c、35d)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转梁式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构件(18)具备向所述上构件(16)的所述扭转梁部(14)的内部延伸并焊接在所述前后的侧壁部(32、33)的内表面上的第一延伸部(18b),所述第一延伸部(18b)以朝向车身中心线而接近所述底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堂孝树森理史冈崎崇藤田匠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