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压痕折弯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7748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3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压痕折弯模具,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凹模底座、连接板、翻板、活动块和弹簧;在所述凹模底座的一组相对侧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板,紧固螺栓依次贯穿活动块、连接板与翻板的端头连接,将所述翻板固定在所述凹模底座与所述翻板匹配的凹槽中,所述翻板所在平面与固定所述连接板的凹模底座的侧面垂直,相邻两个活动块通过弹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解决产品折弯压痕问题,确保表面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压痕折弯模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压痕折弯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立式折弯机上使用的防压痕模具,是在凹模两侧镶嵌尼龙棒:产品折弯时,尼龙棒与产品接触产品受力后,形成折弯;但是这种工具由于接触面较小,折弯后有较明显的压痕,影响产品表面质量,成为产品合格的制约因素。同时,又因为尼龙棒易磨损,使用寿命短,需定期更换。增加折弯成本,且折弯尺寸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压痕折弯模具,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防压痕折弯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凹模底座、连接板、翻板、活动块和弹簧;在所述凹模底座的一组相对侧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板,紧固螺栓依次贯穿活动块、连接板与翻板的端头连接,将所述翻板固定在所述凹模底座与所述翻板匹配的凹槽中,所述翻板所在平面与固定所述连接板的凹模底座的侧面垂直,相邻两个活动块通过弹簧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所述凹模底座的侧面。优选地,所述凹模底座、所述连接板、所述翻板、所述活动块的数量比为1:2:2:4。优选地,紧固螺栓依次贯穿活动块、连接板与翻板的端头连接,具体为:翻板有两个为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每个翻板有两个端头为左端头和右端头;紧固螺栓有四个为第一紧固螺栓、第二紧固螺栓、第三紧固螺栓和第四紧固螺栓;连接板有两个为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活动块有四个为第一活动块、第二活动块、第三活动块和第四活动块;第一紧固螺栓依次贯穿第一活动块、第一连接板与第一翻板的左端头连接;第二紧固螺栓依次贯穿第二活动块、第二连接板与第一翻板的右端头连接;第三紧固螺栓依次贯穿第三活动块、第一连接板与第二翻板的左端头连接;第四紧固螺栓依次贯穿第四活动块、第二连接板与第二翻板的右端头连接。优选地,在每块连接板上设置两个挡销,所述挡销设置在两个活动块之间,且所述挡销凸出连接板的高度大于活动块与同一侧连接板之间的距离。更优选地,两个挡销连接成的线平行于凹模底座的底面且两个挡销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弹簧的最大弹性距离,大于所述弹簧的最小弹性距离。优选地,所述翻板的材质为铬十二钼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凹模底座上的翻板:产品折弯时,翻板的凸模向下运动,翻板通过旋转功能与产品时刻接触,接触面大,防止压痕,可保证工件折弯后无压痕,提高了产品表面质量;翻板材质为铬十二钼钒(Crl2MoV),硬度高,强度大、耐磨性好,故使用寿命长,尺寸稳定。2、活动块与拉伸弹簧:折弯时翻板与产品时刻接触,折弯后翻板自动复位。本技术能有效解决产品折弯压痕问题,确保表面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是防压痕折弯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I凹模底座,2-1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3固定螺栓,4_1第一翻板,4-2第二翻板,5-1第一活动块,5-2第二活动块,5-3第三活动块,5-4第四活动块,6_1第一紧固螺栓,6-2第二紧固螺栓,6-3第三紧固螺栓,6-4第四紧固螺栓,7弹簧,8挡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防压痕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凹模底座1、连接板、翻板、活动块和弹簧;在所述凹模底座I的一组相对侧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板,紧固螺栓依次贯穿活动块、连接板与翻板的端头连接,将所述翻板固定在所述凹模底座与所述翻板匹配的凹槽中,所述翻板所在平面与固定所述连接板的凹模底座的侧面垂直,相邻两个活动块通过弹簧7连接。更详细的解释说明:(— )所述连接板通过固定螺栓3固定在所述凹模底座I的侧面。(二)所述凹模底座1、所述连接板、所述翻板、所述活动块的数量比为1:2:2:4。紧固螺栓依次贯穿活动块、连接板与翻板的端头连接,具体为:翻板有两个第一翻板4-1和第二翻板4-2,每个翻板有两个端头为左端头和右端头;紧固螺栓有四个为第一紧固螺栓6-1、第二紧固螺栓6-2、第三紧固螺栓6-3和第四紧固螺栓6-4;连接板有两个为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活动块有四个为第一活动块5-1、第二活动块5-2、第三活动块5-3和第四活动块5-4;第一紧固螺栓6-1依次贯穿第一活动块5-1、第一连接板2-1与第一翻板4-1的左端头连接;第二紧固螺栓6-2依次贯穿第二活动块5-1、第二连接板2-2与第一翻板4-1的右端头连接;第三紧固螺栓6-3依次贯穿第三活动块5-3、第一连接板2-1与第二翻板4-2的左端头连接;第四紧固螺栓6-4依次贯穿第四活动块5-4、第二连接板2-2与第二翻板4-2的右端头连接。(三)在每块连接板上设置两个挡销8,所述挡销8设置在两个活动块之间,且挡销8凸出连接板的高度大于活动块与同一侧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两个挡销连接成的线平行于凹模底座的底面且两个挡销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弹簧的最大弹性距离,大于所述弹簧的最小弹性距离。(四)所述凹模底座上的凹槽与所述翻板的外轮廓匹配。所述翻板的材质为铬十二钼钒。本技术所述防压痕折弯模具的使用方法:位于同一端的两活动块通过拉伸弹簧连接;折弯时工件带动翻板转动,翻板拉伸弹簧,折弯完成后,在弹簧作用下翻板复位,通过挡销控制复位位置。通过采用本技术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1、凹模底座上的翻板:产品折弯时,翻板的凸模向下运动,翻板通过旋转功能与产品时刻接触,接触面大,防止压痕,使用寿命长,尺寸稳定。2、活动块与拉伸弹簧:折弯时翻板与产品时刻接触,折弯后翻板自动复位。本技术能有效解决产品折弯压痕问题,确保表面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压痕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凹模底座、连接板、翻板、活动块和弹簧; 在所述凹模底座的一组相对侧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板,紧固螺栓依次贯穿活动块、连接板与翻板的端头连接,将所述翻板固定在所述凹模底座与所述翻板匹配的凹槽中,所述翻板所在平面与固定所述连接板的凹模底座的侧面垂直,相邻两个活动块通过弹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压痕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所述凹模底座的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压痕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底座、所述连接板、所述翻板、所述活动块的数量比为1:2:2: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压痕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紧固螺栓依次贯穿活动块、连接板与翻板的端头连接,具体为: 翻板有两个为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每个翻板有两个端头为左端头和右端头; 紧固螺栓有四个为第一紧固螺栓、第二紧固螺栓、第三紧固螺栓和第四紧固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长东袁文栋顾银娟张实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维通利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