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片及水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57258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叶片及水能机,其包括叶片主体和支撑臂,叶片主体的断面为弧形,支撑臂包括支撑侧臂和用于与转轮连接的支撑底臂,支撑侧臂的一端与支撑底臂连接,支撑底臂连接于转轮时,支撑侧壁远离支撑底臂的一端沿转轮的径向向外延伸,叶片主体包括第一叶片主体和第二叶片主体,第一叶片主体与第二叶片主体分别连接于支撑侧臂相对的两侧,支撑侧臂与第一叶片主体之间形成第一腔室,支撑侧臂与第二叶片主体之间形成第二腔室。上述叶片结构显著增加了叶片主体的力学性能,能够适应高水头、大流量的工作环境。

Vane and water power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lade and water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blade body and a supporting arm, a blade body section of the curved side arm and the support arm includes support for the runner and the connection support bottom end and the bottom support arm, arm support side arm connected support arm is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wheel, supporting side away from the wall supporting the bottom end of the arm along the radial wheel extends outward, the blade body includes a first body and a second leaf blade body, the blade body, a first and a second blade main body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upport side arm relative to the first chamber is formed between the support arm and the first side of the blade body, second chambers formed between the support arm and the second side blade subject. The vane structure remarkably increases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blade main body, and can adapt to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with high water head and large flow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片及水能机
本技术涉及动力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叶片及水能机。
技术介绍
水能机又称水轮机,是把水流的能量转换为旋转机械能并驱动发电机发电的动力机械,水能机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水电厂的经济效益。根据水轮机的结构不同有混流式、轴流式、斜流式、贯流式和水斗式等多种。无论哪种水能机,都是借助于水的流动来推动其叶轮连及主轴运转,主轴在运转中直接或间接驱动发电机或其他机器运转。水能机叶片是水力发电机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部件,要求具有较好的疲劳强度和力学性能。目前的水能机叶片结构普遍存在叶片尾缘损失大,因而能耗高工作效率低,同时增加了水力发电的成本。此外,水能机叶片的力学性能差,这使得水能机不能适应大功率的工作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能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片,其能够很好地改善叶片的力学性能,可以应用于高水头、大流量的工作环境,从而满足大功率的生产要求,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能机,其包括上述叶片,该水能机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能够满足大功率的生产作业要求,显著提高水能机的工作效率。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叶片,其包括叶片主体和支撑臂,叶片主体的断面为弧形,支撑臂包括支撑侧臂和用于与转轮连接的支撑底臂,支撑侧臂的一端与支撑底臂连接,支撑底臂连接于转轮时,支撑侧壁远离支撑底臂的一端沿转轮的径向向外延伸,叶片主体包括第一叶片主体和第二叶片主体,第一叶片主体与第二叶片主体分别连接于支撑侧臂相对的两侧,支撑侧臂与第一叶片主体之间形成第一腔室,支撑侧臂与第二叶片主体之间形成第二腔室。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叶片主体和上述第二叶片主体从靠近支撑底臂的一端到远离支撑底臂的一端的叶片厚度逐渐增大。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叶片主体和上述第二叶片主体靠近支撑底臂的一端的叶片厚度为远离支撑底臂一端的叶片厚度的0.6-0.8倍。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叶片主体和上述第二叶片主体在远离支撑底臂的一端共同形成钝尾缘结构,钝尾缘结构为平面,支撑侧臂沿远离支撑底臂的方向延伸至钝尾缘处。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在上述叶片主体两侧的末端尾缘处形成的开口宽度为最大叶片厚度的0.5-0.7倍。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叶片主体和上述第二叶片主体在远离支撑底臂的一端共同形成钝尾缘结构,钝尾缘结构为弧形,支撑侧臂沿远离支撑底臂的方向延伸至钝尾缘处。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钝尾缘的钝头的曲面高度为最大叶片厚度的0.2-0.3倍。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叶片主体、第二叶片主体和支撑侧臂在远离转轮的顶部形成M形缺口。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M形缺口的缺口深度为最大叶片厚度的5-8倍。一种水能机,其包括转轮和多个叶片,多个叶片等距的间隔设置于转轮的周向上。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第一叶片主体和第二叶片主体分别与支撑侧臂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显著增加了叶片主体的力学性能,尤其适用于水头高、流量大的工作环境,有效提高了水能机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有效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叶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平面钝尾缘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弧面钝尾缘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叶片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M形缺口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叶片;110-叶片主体;112-第一叶片主体;114-第二叶片主体;120-转轮;140-支撑臂;142-支撑底臂;144-支撑侧臂;162-第一腔室;164-第二腔室;180-钝尾缘结构;200-叶片;170-M形缺口;172-第一缺口;174-第二缺口;176-凸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第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叶片100,其包括叶片主体110和支撑臂140,多个叶片主体110连接于转轮120上,叶片主体110的断面为弧形,支撑臂140设置于弧形的叶片主体110的腔体内。支撑臂140包括支撑底臂142和支撑侧臂144,支撑底臂142与转轮120连接,支撑侧臂144一端与支撑底臂142相连,在支撑底臂142连接于转轮120时,支撑侧臂144远离支撑底臂142的一端沿转轮120的径向向外延伸,使支撑侧臂144远离支撑底臂142的一端与叶片主体110远离转轮120的一端相连。叶片主体110包括第一叶片主体112和第二叶片主体114,第一叶片主体112和第二叶片主体114分别连接于支撑侧臂144相对的两端。第一叶片主体112和第二叶片主体114靠近支撑底臂142的一端均与转轮120相连,第一叶片主体112和第二叶片主体114远离支撑底臂142的一端均连接于支撑侧臂144。支撑侧臂144与第一叶片主体112之间形成第一腔室162,支撑侧臂144与第二叶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叶片及水能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叶片主体和支撑臂,所述叶片主体的断面为弧形,所述支撑臂包括支撑侧臂和用于与转轮连接的支撑底臂,所述支撑侧臂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臂连接,所述支撑底臂连接于所述转轮时,所述支撑侧壁远离所述支撑底臂的一端沿所述转轮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叶片主体包括第一叶片主体和第二叶片主体,所述第一叶片主体与所述第二叶片主体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侧臂相对的两侧,所述支撑侧臂与所述第一叶片主体之间形成第一腔室,所述支撑侧臂与所述第二叶片主体之间形成第二腔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叶片主体和支撑臂,所述叶片主体的断面为弧形,所述支撑臂包括支撑侧臂和用于与转轮连接的支撑底臂,所述支撑侧臂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臂连接,所述支撑底臂连接于所述转轮时,所述支撑侧壁远离所述支撑底臂的一端沿所述转轮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叶片主体包括第一叶片主体和第二叶片主体,所述第一叶片主体与所述第二叶片主体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侧臂相对的两侧,所述支撑侧臂与所述第一叶片主体之间形成第一腔室,所述支撑侧臂与所述第二叶片主体之间形成第二腔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主体和所述第二叶片主体从靠近所述支撑底臂的一端到远离所述支撑底臂的一端的叶片厚度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主体和所述第二叶片主体靠近所述支撑底臂的一端的叶片厚度为远离所述支撑底臂一端的叶片厚度的0.6-0.8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主体和所述第二叶片主体在远离所述支撑底臂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江李信鲁伟员王建波杨义乐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天府新区河川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中物红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