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25259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2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菇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料,还涉及上述的培养料的制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食用菌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料包括下述的组分:玉米芯、棕榈仁粕、棕榈树叶、棕榈果壳、棕榈壳、棕榈果肉残渣、石灰、棉籽壳、糖、轻质碳酸钙、金针菇根蒂、锰。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栽培基质栽培食用菌,发菌快,菌丝生长旺盛,杂菌污染率低,生产的食用菌具备普通栽培料生产食用菌的各类品质和营养特征,且生物学转化率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食用菌栽培基质明显减少了木屑和棉籽壳的用量,有效减少了森林砍伐对环境的破坏,降低了成本,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菇类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还涉及上述的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一类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它们不仅风味独特而且营养丰富,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热能的理想食品。而且许多食用菌还具有奇特的药效功能,食用菌能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因此食用菌成为食品和医药工业的重要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可以改善人们食物结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食用菌的生活和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食用菌的生产和栽培需要一定的碳源和氮源,以及适量的微量元素。食用菌是一种分解纤维索、木质素、蛋白质能力较强的微生物,各种农副产品下脚料中的碳源和氮源都能吸收利用,尤以棉籽壳、废棉、阔叶树木屑、玉米芯等主料,适量添加麦麸、米糠、玉米粉等辅料提高氮源为最佳。但是,近几年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木屑、棉籽壳等主要原料需要量迅速增加,砍伐大量的树木,成本较高,而且破坏生态平衡,而棉籽壳近几年价格也迅速上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料包括下述重量份数的成分: 玉米芯30-50棕榈仁柏10-20 棕榈树叶10-20棕榈果壳20-40 棕榈果肉残渣10-20棕榈壳10-20 棉籽壳0.1-10金针燕根蒂5-10 石灰 0.1-2.0糖 0.5-1.5 轻质碳酸钙1-3锰0.05-0.2 所述的糖为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棕榈仁柏是棕榈树上的棕果仁经机械榨取棕仁油后的副产品; 所述的棕榈果壳为棕榈油生产过程中剥离的棕榈果的外壳; 所述的棕榈果肉残渣为棕榈果榨油后剩余的果肉纤维; 所述的金针菇根蒂为金针菇采收以后,包装或食用以前切除的连接培养料的部分根蒂; 所述的棕榈壳为棕榈仁油提取过程中剥落的果核外壳部分; 所述的玉米芯为粉碎至粒径为0.2-0.5cm的物料; 所述的棕榈树叶的含水量为5-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糖为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葡萄糖与果糖的重量比为1:3。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棕榈副产品制作的食用菌培养料其制作方法,包括下述的步骤: (I)按如下的重量份数准备培养料: 玉米芯30-50棕榈仁柏10-20 棕榈树叶10-20棕榈果壳20-40 棕榈果肉残渣10-20棕榈壳10-20 棉籽壳0.1-10金针燕根蒂5-10 石灰 0.1-2.0糖 0.5-1.5 轻质碳酸钙1-3锰0.05-0.2 所述的棕榈仁柏含水量5-8% ; 所述的棕榈果壳含水量10-12% ; 所述的棕榈果肉残渣含水量5-10% ; 所述的金针燕根蒂含水量5-10% ; 所述的棕榈壳含水量10-12% ; 所述的玉米芯为粉碎至粒径为0.2-0.5cm的物料; 所述的棕榈树叶的含水量为5-7% ; (2 )将玉米芯、棕榈树叶、棕榈果肉残渣、棕榈果壳、棉籽壳加水充分润湿,所述的水的加入量为上述混合料重量的1-2倍,保持6-8小时;将石灰、轻质碳酸钙、猛、糖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得混合溶液,再在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棕榈仁柏、金针菇根蒂;然后与之前浸润好的原料混匀;(3)将上述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海霞张柏松万鲁长宫志远李瑾任鹏飞黄春燕杨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