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35096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设置在继电器组与微控制单元之间,包括:第一光耦、第二光耦、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三电阻,其中,第一光耦的输出端的负端与第二光耦的输出端的负端相连并共同通过第二电阻连接到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连接到直流电源的正极,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微控制单元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光耦的输出端的正端与第二光耦的输出端的正端均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第一光耦的输入端的正端通过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阻连接到继电器组,第二光耦的输入端的正端通过第二二极管和第一电阻连接到继电器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有效预防因继电器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发生。

Fault detecting circuit for relay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relay fault detection circuit, including setting between the relay group and the micro control unit, second: the first optocoupler optocoupler and a first diode, a second diode, a triode, a first resistor, a second resistor and the third resistor, the negative output negative output end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The end of the optocoupler connected and shared by the second resistor is connected to the base electrode of the triode transistor, the collector is connected to the positive terminal of the DC power supply through a third resistor, a triode collector and a micro control unit connected to the emitter of the triode is connected to the positive end, positive are connected to the DC output end is the first output coupler the end of second and the end of the positive end of optocoupler, first optocoupler input connected to the relay through the first diode and a first resistor, second. The positive end of the input terminal is connected to the relay set by a second diode and a first resistor. The technical proposal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a safety accident caused by a relay fau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
本技术涉及豆浆机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豆浆机是利用继电器来控制电机和加热装置工作,豆浆机中的主控芯片通过继电器驱动电路控制继电器开关吸合和断开,但是继电器时常会出现开关粘死或开关无法吸合的故障,进而使继电器失去正常控制电路开合的作用,当继电器不能正常控制电路断开时,会导致加热装置持续加热,进而引发严重安全事故。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电路以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当继电器不能正常控制电路断开时而导致加热装置持续加热,进而引发严重安全事故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设置在继电器组与微控制单元之间,所述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光耦、第二光耦、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三电阻,其中,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端的负端与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出端的负端相连并共同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到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连接到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端的正端与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出端的正端均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端的正端通过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到所述继电器组,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入端的正端通过所述第二二极管和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到所述继电器组。优选的,所述继电器组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的一端连接交流电火线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一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另一端通过负载连接到交流电零线的输出端。优选的,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端的正端通过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到所述继电器组中两个继电器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入端的正端通过所述第二二极管和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到所述继电器组中两个继电器的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端的负端连接到所述负载,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入端的负端连接到所述交流电火线的输入端。另一方面,一种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设置在继电器与微控制单元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包括:光耦、二极管、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三电阻,其中,所述光耦的输出端的负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到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连接到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光耦的输出端的正端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光耦的输入端的正端通过所述二极管和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到交流电火线的输入端。优选的,所述继电器的一端连接交流电火线的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的另一端通过负载连接到交流电零线的输出端。优选的,所述光耦的输入端的负端连接到所述负载。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当继电器出现故障不能正常控制电路导通和断开时,主控芯片通过继电器故障检测电路检测出继电器故障后停止工作,同时发出报警提示,这样做能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以下将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设置在继电器组与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MCU)之间,其中,该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光耦OP1、第二光耦OP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以及第三电阻R3。其中,第一光耦OP1的输出端的负端与第二光耦OP2的输出端的负端相连并共同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到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到直流电源的正极(即VCC),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与微控制单元连接(即连接MCU的H1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光耦OP1的输出端的正端与第二光耦OP2的输出端的正端均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即VCC),第一光耦OP1的输入端的正端通过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阻R1连接到继电器组,第二光耦OP2的输入端的正端通过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一电阻R1连接到继电器组。在本实施方式中,继电器组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继电器K1和第二继电器K2,第二继电器K2的一端连接交流电火线的输入端(即ACL),第二继电器K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K1的一端,第一继电器K1的另一端通过负载连接到交流电零线的输出端(即ACN)。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耦OP1的输入端的正端通过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阻R1连接到继电器组中两个继电器的中间位置,第二光耦OP2的输入端的正端通过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一电阻R1连接到继电器组中两个继电器的中间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耦OP1的输入端的负端连接到负载,第二光耦OP2的输入端的负端连接到交流电火线的输入端(即ACL)。在本实施方式中,继电器故障中的粘死故障指继电器动触点与继电器常开触点始终保持连接导致继电器无法正常断开,继电器故障中的开路故障指继电器动触点与继电器常闭触点始终连接导致继电器无法正常闭合。以下详细说明图1电路的工作原理:输出负载前,进行第一步检测继电器故障:(1)、芯片(指MCU)开始检测H1端口电平,正常情况下K1和K2应皆为断开状态,此时H1接口应该为高电平,如果为低电平则直接判定存在继电器粘死故障并停止工作;(2)、如果为高电平,此时还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两个继电器都为开路,属于正常情况,另一种情况是两个继电器都都出现了粘死故障,或者两个继电器中存在一个或者两个有开路故障;接下来进行第二步检测继电器故障:芯片发出控制信号,驱动K1或K2两个继电器中任意一个闭合,检测H1端口电平,如果为低电平则判定正常,如果为高电平则判定存在继电器故障并停止工作,第二步检测完后只存在一种可能故障未被检测出来,即两个继电器中存在一个开路故障。然后进行第三步检测继电器故障:芯片控制另外一个继电器也闭合,检测H1端口电平,正常情况下K1和K2应皆为闭合状态,此时H1端口应该为高电平,如果为低电平则直接判定存在继电器存在开路故障并停止工作;经过上面三步检测,如发现继电器故障则芯片停止工作并发出报警,如未检测出故障,则两个继电器保持闭合状态进行正常负载输出,而在继电器闭合状态持续工作时可能发生粘死故障,为了使电路更加安全,还可以增加下述检测步骤:当负载输出时间达到规定时间后,需断开继电器停止输出负载,此时采取依次断开两个继电器的方式来检测继电器粘死故障,例如芯片控制先断开K1继电器,并检测H1端口电平,如果为高电平则判定继电器故障,低电平则判定正常,如果判定为正常,则芯片继续控制断开K2继电器,并检测H1端口电平,如果为低电平则判定继电器故障,如果为高电平则判定正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设置在继电器组与微控制单元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光耦、第二光耦、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三电阻,其中,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端的负端与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出端的负端相连并共同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到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连接到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端的正端与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出端的正端均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端的正端通过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到所述继电器组,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入端的正端通过所述第二二极管和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到所述继电器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设置在继电器组与微控制单元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包括:第一光耦、第二光耦、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三电阻,其中,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端的负端与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出端的负端相连并共同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到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三电阻连接到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还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端的正端与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出端的正端均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端的正端通过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到所述继电器组,所述第二光耦的输入端的正端通过所述第二二极管和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到所述继电器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组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的一端连接交流电火线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一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另一端通过负载连接到交流电零线的输出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的故障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入端的正端通过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禾元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