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静脉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2343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腔静脉滤器,包括多根支杆,各支杆的一端相互聚拢,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至少一部分支杆为由多根金属丝捻绕而成的加捻支杆。加捻支杆由两根以上的金属丝捻绕而成。同一加捻支杆的各金属丝等径或不完全等径。每根加捻支杆的至少一根金属丝在靠近发散端处弯折形成锚形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腔静脉滤器,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较好的顺应性,释放以及回收过程顺畅,且没有脱落移位等风险。

Vena cava fil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na cava filter,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support rods, one end of each supporting rod are gathered, the other end is in the released state radiation divergence, at least a part supporting rod for wire twisting and twisting rod. The twisted supporting rod is twisted and twisted by more than two metal wires. Equal diameter or incomplete equal diameter of each metal wire of the same twisted rod. At least one wire of each twist stick is bent near the diverging end to form an anchor hook. The cavity filter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er strength, better compliance, free release and smooth recovery process, and no risk of falling off and shif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腔静脉滤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腔静脉滤器。
技术介绍
肺栓塞(PE)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且是所有年龄群中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多数肺栓塞由下肢或骨盆内的深静脉血栓(DVT)导致,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形成的血凝块可能通过静脉迁移回到心脏并进入肺中,由于血凝块堵塞使通向肺的部分血液和氧供给切断而导致肺梗塞。有资料统计,不经治疗的肺栓塞的死亡率为20%-30%,每年新增病例约占总人口的0.2%。腔静脉滤器被证实在临床上可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滤器分为永久植入滤器和临时性滤器,滤器在植入体内时,若植入位置不当或滤器发生倾斜,需采用抓捕器回收滤器后再重新释放。永久滤器是一种植入体内后不再取出,永久留在下腔静脉血管内的滤器;临时性滤器,也称可回收滤器,先把该滤器植入病人体内,当下肢血栓源消失或肺栓塞的发生风险降低或消失后,需及时将滤器从病人体内取出,以避免滤器支杆部分表面被内皮爬覆,导致取出滤器时牵拉和损伤血管组织,无法回收滤器。现有技术中,多支杆滤器(指由多根支杆呈放射状组装而成的滤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临时性滤器,如Cook滤器,X滤器,BardMeridianTM滤器和BostonScientificTGF/SGF滤器等,多支杆滤器的特征在于至少有多根支杆的末端带有防止器械移位的锚形钩(器械上防止移位或者掉落的一类部件或者装置,通常为弯勾或者倒刺形状)。锚形钩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支杆固定连接,如BradMeridianTM滤器,支杆的末端焊接有锚定勾,这种焊接结构为了达到焊接的物理强度和稳定性,会增大焊点的尺寸,因此增大滤器的尺寸。由于锚形钩的尺寸相对于支杆的直径较大,产生了凸台或者凸点,而当把滤器收入较小的鞘管时,会出现卡顿,严重时会难以回收;另外焊接的锚形钩由于较硬不容易变形,因此也不容易回收;滤器作为心血管植入医疗器械,植入体内后器械会随血管的搏动不停的运动,焊接部位的疲劳强度相对于非焊接部位会下降。锚形钩也可以通过绕制的方式与支杆固定,如专利CN103079497B所涉及的方案,在多支杆的末端绕制金属线圈,金属线圈的末端带有突出的细丝用于增强支撑件和血管壁的相互作用,这种方案的缺点在于支杆绕制金属线圈后,该部位的直径会大于支杆的直径形成一个台阶,把滤器收入较小的鞘管时,会出现卡顿,严重时会难以回收;同时金属线圈在光滑的支杆的上难以固定,在滤器收入鞘管中输送或回撤的过程中,金属线圈很容易移位,严重时甚至滑脱,遗留在患者体内。锚形钩还可以通过支杆直接定型而成,如专利CN101031254A所涉及的方案,锚形钩为支杆的一部分,支杆末端直接弯曲定型形成锚形钩,这种方案的缺点在于若选择的丝杆较粗,则锚形钩回收力很大,难以回收至导管内,同时也容易撕裂血管内壁;若丝杆选择较细,则滤器径向支撑力不足,锚形钩难以与血管内壁形成锚定作用,在血流的冲击下很容易造成器械移位。另外,这种弯曲的锚形钩通常为一光滑的丝杆,刺入血管壁后因为没有限位阻挡,会导致锚形钩刺入血管壁更深,而导致滤器不能回收出体外,针对这一问题,美国专利US20130138137在支杆的末端焊接一个凸起,以防止刺入过深,但这种方案的缺点是,焊接工艺难度高,强度低,同时凸起在丝杆上形成一个台阶,不利于器械输送或者回收。综上所述,多支杆滤器中的支杆末端一般带有锚形钩,但是不同结构的锚形钩都有不同的缺陷,具体如下:a、采用焊接的方式将锚形钩连接在支架上,会增大支杆的直径,滤器在收入鞘管和释放过程中会产生卡顿,且焊接部位也会成为滤器的强度薄弱处;b、采用焊接、绕制等方式将锚形钩连接在支架上,可能有脱落、位移或者断裂的风险;c、支杆直接定型而成的锚形钩由于没有限位措施,容易造成刺入过深,使滤器难以从血管壁中取出;d、支杆直接定型而成的锚形钩在保证支杆的径向支撑力的同时,难以发生形变,顺应性不足,造成滤器难以从血管中拔出收入鞘管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腔静脉滤器,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较好的顺应性,释放以及回收过程顺畅,且没有脱落移位等风险。一种腔静脉滤器,包括多根支杆,各支杆的一端相互聚拢,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至少一部分支杆为由多根金属丝捻绕而成的加捻支杆。通常情况下,加捻支杆至少为两根,加捻支杆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根加捻支杆由两根以上的金属丝捻绕而成。各支杆的一端通过一连接件聚拢固定作为聚拢端,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作为发散端。连接件可以为筒状,对于可回收的腔静脉滤器,连接件上设有回收钩。腔静脉滤器在体内释放后,一方面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提供支撑力,有效阻挡血栓的通过,另一方面,也需要具有良好的顺应性,能够顺畅地由鞘管中释放以及回收入鞘管中,在腔静脉滤器中使用加捻支杆,能够同时满足强度以及顺应性的需求。金属丝可以采用不锈钢、镍钛合金、钴铬合金或钛合金材质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丝的丝径范围为0.05~0.5mm。同一加捻支杆中的各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通过调整丝径的不同,使加捻支杆满足强度以及顺应性的要求。作为优选,同一加捻支杆的各金属丝等径或不完全等径。部分支杆上设有靠近发散端的锚形钩,优选地,每根加捻支杆的至少一根金属丝在靠近发散端处弯折形成锚形钩。本技术提供的腔静脉滤器中的锚形钩并非通过局部安装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杆上,因此,不会在支杆上形成直径增大的凸起部,进而避免因凸起部导致在释放或回收入鞘管的过程中发生卡顿现象。加捻支杆沿轴向等径延伸,仅在加捻支杆的末端开捻弯折形成锚形钩,不仅连接可靠,没有脱落、移位或断裂的风险,而且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很好的顺应性,能够顺畅地释放以及回收,不会产生卡顿现象。本技术中,加捻支杆可以提供沿滤器径向的支撑力,同时根据需要由其中一根或多根金属丝弯折形成锚形钩,优选地,锚形钩的尖端部分朝向各支杆的聚拢端方向弯翘。使得锚形钩尖端部分的切线方向与加捻支杆延伸方向的夹角为0~180°,增加滤器的稳定性。优选地,锚形钩尖端部分的切线方向与加捻支杆延伸方向的夹角为90~180°,使锚形钩能够刺入血管壁中,防止滤器的脱落。在释放状态下,锚形钩沿腔静脉滤器的圆周向均匀或非均匀分布,优选地,加捻支杆与锚形钩位于同一平面上,且该平面通过腔静脉滤器的中轴线。作为优选,每根加捻支杆的至少一部分金属丝在靠近支杆发散端处保持原延伸方向,且长出锚形钩部分作为限定锚形钩刺入血管深度的限位件。金属丝开捻后分别制成限位件与锚形钩,限位件与锚形钩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靠拢或远离的自由度,在释放状态下,限位件抵靠血管内壁,防止锚形钩刺入血管壁的深度过深,在回收时,限位件与锚形钩相互靠拢,具有较好的顺应性,容易将腔静脉滤器从血管壁中拔出并回收。本技术中所述的原延伸方向均指:金属丝保持加捻状态下的延伸方向,即金属丝按照加捻状态下的扭转趋势继续扭曲。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加捻支杆由两根金属丝捻绕而成,一根靠近发散端处弯折形成锚定钩,另一根靠近发散端处保持原延伸方向。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加捻支杆由三根金属丝捻绕而成,一根靠近发散端处弯折形成锚定钩,另两根靠近发散端处保持原延伸方向。作为优选,加捻支杆在靠近发散端处为与血管壁相贴的抵靠段,加捻支杆的多根金属丝至少在抵靠段加捻。即每根加捻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腔静脉滤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腔静脉滤器,包括多根支杆,各支杆的一端相互聚拢,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支杆为由多根金属丝捻绕而成的加捻支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静脉滤器,包括多根支杆,各支杆的一端相互聚拢,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支杆为由多根金属丝捻绕而成的加捻支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加捻支杆由两根以上的金属丝捻绕而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同一加捻支杆的各金属丝等径或不完全等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每根加捻支杆的至少一根金属丝在靠近发散端处弯折形成锚形钩。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锚形钩的尖端部分朝向各支杆的聚拢端方向弯翘。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每根加捻支杆的至少一部分金属丝在靠近支杆发散端处保持原延伸方向,且长出锚形钩部分作为限定锚形钩刺入血管深度的限位件。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加捻支杆由两根金属丝捻绕而成,一根靠近发散端处弯折形成锚定钩,另一根靠近发散端处保持原延伸方向。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加捻支杆由三根金属丝捻绕而成,一根靠近发散端处弯折形成锚定钩,另两根靠近发散端处保持原延伸方向。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加捻支杆在靠近发散端处为与血管壁相贴的抵靠段,加捻支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庭超王永胜李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