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23030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9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由多根支杆围绕中轴线排布形成笼形结构,包括顶部中心聚拢部和底部中心聚拢部,所述支杆包括从顶部中心聚拢部向底部的外侧呈放射状延伸的第一支杆、从底部中心聚拢部向顶部的外侧呈放射状延伸的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末端与第二支杆的末端连接且二者的末端连接处在径向上位于整个滤器的最外侧,该连接处在血管内点支撑在血管内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与血管内壁形成点支撑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该滤器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小,可以减少内皮爬覆,延长滤器回收时间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滤器,尤其涉及一种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
技术介绍
肺栓塞(PE)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且是所有年龄群中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肺栓塞由下肢或骨盆内的深静脉血栓(DVT)导致,深静脉血栓的血凝块可能通过静脉迁移回到心脏并进入肺中,从而由于丧失了通向肺的一部分的血液和氧供给而导致肺梗塞。目前治疗方案中,在具有抗凝禁忌或者抗凝无效的情况下,使用滤器可以预防和减小肺栓塞的发生。现有技术中,一种常见的笼形结构的腔静脉滤器,其缺点是支杆之间通过具有一定刚度的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一起,以提高过滤效果,这类滤器通常具有很强的径向支撑力,当滤器在患者体内展开后,笼形滤器中部有一段直筒形结构,每根支杆都有一段直接贴附血管内壁,滤器贴壁的区域比较大,内皮更易爬覆,造成器械回收时间窗短或者难以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与血管内壁形成点支撑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该滤器与血管壁点支撑,接触面积小,可以减少内皮爬覆,延长滤器回收时间窗。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由多根支杆围绕中轴线排布形成笼形结构,包括顶部中心聚拢部和底部中心聚拢部,所述支杆包括从顶部中心聚拢部向底部朝外侧呈放射状延伸的第一支杆、从底部中心聚拢部向顶部朝外侧呈放射状延伸的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末端与第二支杆的末端连接且二者的末端连接处在径向上位于整个滤器的最外侧,该连接处在血管内点支撑在血管内壁上。所述的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中,优选所述第一支杆的数量不少于第二支杆数量,且第一支杆数量≥3、第二支杆数量≥2。所述的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中,优选所述第二支杆在轴向的投影长度小于第一支杆在轴向的投影长度。所述的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中,优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杆包括顺序延伸的第一支杆顶单元和第一支杆底单元两部分,第一支杆顶单元末端分叉延伸形成两根第一支杆底单元,第一支杆底单元末端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一支杆末端合并在一起。所述的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中,优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杆包括顺序延伸的第二支杆底单元和第二支杆顶单元两部分,第二支杆底单元末端分叉形成两根第二支杆顶单元,第二支杆顶单元末端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二支杆末端合并在一起。所述的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中,优选所述第一支杆包括顺序延伸的第一支杆顶单元和第一支杆底单元两部分;所述第二支杆包括顺序延伸的第二支杆底单元和第二支杆顶单元两部分;所述第一支杆顶单元长度>第二支杆底单元长度;所述第一支杆底单元长度<第二支杆顶单元长度。所述的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中,优选所述支杆包括连续延伸的一体结构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两部分。所述的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中,优选至少有两根支杆在径向上最外侧的位置设有朝向顶部延伸的倒刺,所述倒刺与中轴线的夹角α为0-90°。所述的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中,优选所述底部中心聚拢部向顶部外侧延伸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点支撑在血管内壁上;或者所述底部中心聚拢部向顶部外侧延伸并逐步向底部翻转有支撑杆。所述的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中,优选所述支撑杆末端设有防止移位和穿孔的分叉。本专利技术笼形滤器的支杆采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两部分组成,二者分别从顶部中心聚拢部和底部中心聚拢部相向延伸,第一支杆末端与第二支杆末端连接且二者的末端连接处在径向上位于整个滤器的最外侧,该连接处在血管内点支撑在血管内壁上。由于滤器采用点支撑结构,可以有效降低滤器贴壁程度,接触面积小,减少内皮爬覆,延长滤器回收时间窗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第一种实施方式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4是图2中M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第一种实施方式植入血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第三种实施方式植入血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第一种实施方式植入血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第二种实施方式植入血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第三种实施方式植入血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方位定义:笼形滤器支杆的两个汇聚点分别定义为顶部和底部,两个汇聚点位于滤器的中轴线上,分别为顶部中心聚拢部2100、底部中心聚拢部2200。实施例1,如图1-9所示,一种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由多根支杆围绕中轴线排布形成笼形结构,包括顶部中心聚拢部2100和底部中心聚拢部2200,所述支杆包括从顶部中心聚拢部2100向底部朝外侧呈放射状延伸的第一支杆1100、从底部中心聚拢部2200向顶部朝外侧呈放射状延伸的第二支杆1200,所述第一支杆1100的末端与第二支杆1200的末端连接且二者的末端连接处1500在径向上位于整个滤器的最外侧,该连接处1500在血管内点支撑在血管内壁上。本专利技术的笼形结构为中间宽、顶部和底部窄的结构,最宽处为第一支杆1100和第二支杆1200的连接处1500,所有的连接处1500可以在同一水平面上,也可以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由于与血管内壁接触的位置呈点支撑,减少了接触面积,使得内皮爬覆小,滤器方便回收。如图1-9所示,笼形结构为由支杆包围形成完全围蔽空间的封闭结构,支杆有两个汇聚点,分别为顶部中心聚拢部2100和底部中心聚拢部2200,在这两个汇聚点,支杆成束汇聚,这两个汇聚点分别在滤器中轴线上。如图1-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为本专利技术的基础结构。第一支杆1100的汇聚点为顶部中心聚拢部2100。在顶部中心聚拢部2100第一支杆1100头端汇聚成束,由顶部中心聚拢部2100开始,第一支杆1100向底部的外侧延伸,形成放射性排布的锥体形状。第一支杆1100数量≥3,形成较为密实的排布,有利于过滤。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杆1100为六根,围绕中轴线均匀排布。第一支杆1100的形状为直线形、曲线形、折线形等,优选曲线形。为了形成更好的过滤效果,优选多根的第一支杆1100形成一种交联的网状结构,即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杆1100包括顺序延伸的第一支杆顶单元1101和第一支杆底单元1102两部分,第一支杆顶单元1101末端分叉延伸形成两根第一支杆底单元1102,第一支杆底单元1102末端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一支杆1100末端合并在一起。优选全部第一支杆1100都形成分叉结构,在第一支杆1100处,滤器的横截面形成花瓣形状。第一支杆顶单元1101与第一支杆底单元1102可以一体成型的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由多根支杆围绕中轴线排布形成笼形结构,包括顶部中心聚拢部和底部中心聚拢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包括从顶部中心聚拢部向底部朝外侧呈放射状延伸的第一支杆、从底部中心聚拢部向顶部朝外侧呈放射状延伸的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末端与第二支杆的末端连接且二者的末端连接处在径向上位于整个滤器的最外侧,该连接处在血管内点支撑在血管内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由多根支杆围绕中轴线排布形成笼形结构,包括顶部中心聚拢部和底部中心聚拢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包括从顶部中心聚拢部向底部朝外侧呈放射状延伸的第一支杆、从底部中心聚拢部向顶部朝外侧呈放射状延伸的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末端与第二支杆的末端连接且二者的末端连接处在径向上位于整个滤器的最外侧,该连接处在血管内点支撑在血管内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杆的数量不少于第二支杆数量,且第一支杆数量≥3、第二支杆数量≥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杆在轴向的投影长度小于第一支杆在轴向的投影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杆包括顺序延伸的第一支杆顶单元和第一支杆底单元两部分,第一支杆顶单元末端分叉延伸形成两根第一支杆底单元,第一支杆底单元末端与相邻的另一个第一支杆末端合并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减少贴壁的笼形滤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杆包括顺序延伸的第二支杆底单元和第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张庭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