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缩醛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2313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聚缩醛树脂组合物,其由99.9~90重量份熔融指数为1~50g/min的线型聚缩醛树脂(A)和0.1~10重量份熔融指数为0.1~10g/min的支化或交联的聚缩醛树脂(B)配合而成, 所述线型聚缩醛树脂(A)是由99.5~97.5重量%的三*烷(a)和0.5~2.5重量%的选自单官能环状醚化合物和单官能环状缩甲醛化合物的化合物(b)共聚合而得到的、所述支化或交联的聚缩醛树脂(B)是由99.49~95.0重量%的三*烷(a)、0.5~4.0重量%的选自单官能环状醚化合物和单官能环状缩甲醛化合物的化合物(b)和0.01~1.0重量%的官能基数为3至4的多官能缩水甘油醚化合物(c)共聚合而得到的, 所述聚缩醛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线型聚缩醛树脂(A)的熔融指数和支化或交联的聚缩醛树脂(B)的熔融指数的比率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 0.02≤MI↓[B]/MI↓[A]≤1.5 (Ⅰ) 式中,MI↓[A]是线型聚缩醛树脂(A)的熔融指数,MI↓[B]是支化或交联的聚缩醛树脂(B)的熔融指数。(*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高刚性、且尺寸稳定性、蠕变特性也优良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
技术介绍
聚缩醛树脂在机械特性、热特性、电气特性、滑动性、成形性等方面具有优良的特性,在电气设备、汽车部件、精密机械部件等中主要用作结构材料或机构部件等广泛使用。但是,随着聚缩醛树脂利用领域的扩大,所要求的特性有日益高度化、复合化、特殊化的倾向。一个例子是,有时要求维持聚缩醛树脂本来具有的优良的成形性和表面状态等,且使刚性、表面硬度、滑动特性等进一步提高的材料。针对这种要求,本专利技术者们在特开2002-3694号公报中提出了,在聚缩醛树脂中配合具有支化、交联结构的聚缩醛共聚物而得到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但是,据说本专利技术者们其后进行了更详细地研究,在该技术中,一方面使聚缩醛树脂组合物的刚性、表面硬度、滑动特性提高,但不一定能够满足尺寸稳定性和蠕变特性方面。其中,尺寸稳定性是涉及例如齿轮等机构部件的重要特性,在尺寸稳定性不合适的场合,由于机械内部的环境温度的上升引起后收缩,在齿轮的情况下发生啮合不吻合,结果产生转矩传送差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般的做法是,在成形后在树脂的熔点以下的温度下进行长时间退火,使聚缩醛树脂的结晶状态稳定化,由此使尺寸精度提高。该方法不仅使成本增高,而且在紧接着成形之后发生急剧的结晶收缩和在成形品内部产生缺陷,也成为使耐久性降低的原因。另外,在上述那样的机构部件等中,抑制在一定载荷下的变形、且需要长的使用寿命的情况是多的,蠕变特性也是重要的特性。这样,尺寸稳定性和蠕变特性都要求进一步的改良。除了上述以外,作为配合了特性和结构等不同的两种以上的聚缩醛树脂而成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的公开,可见于特开2001-2886号公报、特开2001-2885号公报、特开平9-241476号公报、特开平5-279551号公报、特开平4-108848号公报、特开平263454号公报、特开平3-756号公报、特开平1-20258号公报、特开昭59-129247号公报、特开昭50-30949号公报、特开昭49-58145号公报、特开昭48-97955号公报、特开昭48-30749号公报、特开昭47-14249号公报等。但是,在这些公报中,没有公开具有高刚性、且尺寸稳定性、蠕变特性也优良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课题,提供具有高刚性、且尺寸稳定性、蠕变特性也优良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者们为了实现前述目的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配合两种具有特定结构和特性等的聚缩醛树脂,可提供满足了高刚性、尺寸稳定性和蠕变特性的所有方面的材料,由此完成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缩醛树脂组合物,其由99.9~90重量份熔融指数为1~50g/min的线型聚缩醛树脂(A)和0.1~10重量份熔融指数为0.1~10g/min的支化或交联的聚缩醛树脂(B)配合而成,所述线型聚缩醛树脂(A)是由99.5~97.5重量%的三噁烷(a)和0.5~2.5重量%的选自单官能环状醚化合物和单官能环状缩甲醛化合物的化合物(b)共聚合而得到的、所述支化或交联的聚缩醛树脂(B)是由99.49~95.0重量%的三噁烷(a)、0.5~4.0重量%的选自单官能环状醚化合物和单官能环状缩甲醛化合物的化合物(b)和0.01~1.0重量%的官能基数为3至4的多官能缩水甘油醚化合物(c)共聚合而得到的,其中,线型聚缩醛树脂(A)的熔融指数与支化或交联的聚缩醛树脂(B)的熔融指数的比率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0.02≤MIB/MIA≤1.5 (I)式中,MIA是线型聚缩醛树脂(A)的熔融指数,MIB是支化或交联的聚缩醛树脂(B)的熔融指数。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说明。首先,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所述线型聚缩醛树脂(A)是由99.5~97.5重量%的三噁烷(a)和0.5~2.5重量%的选自单官能环状醚化合物和单官能环状缩甲醛化合物的化合物(b)共聚合而得到的、熔融指数为1~50g/min的线型聚缩醛树脂。而且,在本申请中规定的熔融指数是根据ASTM D-1238,在190℃、载荷2160克的条件下测定的。作为用于制造线型聚缩醛树脂(A)的主原料的三噁烷(a),是甲醛的环状三聚体,通常是通过在酸性催化剂的存在下使甲醛水溶液反应而得到,并将其用蒸馏等方法进行精制后使用。在聚合中使用的三噁烷(a)是优选尽量不含有甲醇、甲酸等杂质。另外,用于同上述的三噁烷(a)共聚合而制造线型聚缩醛树脂(A)的选自单官能环状醚化合物和单官能环状缩甲醛化合物的化合物(b),是在一个分子中具有1个环状醚单元或环状甲醛单元的化合物,可列举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环氧氯丙烷、环氧溴丙烷、氧化苯乙烯、氧杂环丁烷、3,3-双(氯甲基)氧杂环丁烷、四氢呋喃、三氧杂环丁烷(トリオキセパン,trioxepane)、1,3-二氧杂戊环、乙二醇缩甲醛、丙二醇缩甲醛、二甘醇缩甲醛、三甘醇缩甲醛、1,4-丁二醇缩甲醛、1,5-戊二醇缩甲醛、1,6-己二醇缩甲醛等,其中优选使用选自环氧乙烷、1,3-二氧杂戊环、1,4-丁二醇缩甲醛和二甘醇缩甲醛之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线型聚缩醛树脂(A)中,这些选自单官能环状醚化合物和单官能环状缩甲醛化合物的化合物(b)的共聚合比率是,99.5~97.5重量%的三噁烷(a)对0.5~2.5重量%的化合物(b)。在化合物(b)的共聚合比率比该范围过少时,难以得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的尺寸稳定性优良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而在共聚合比率过多时,难以得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的具有高刚性、且尺寸稳定性、蠕变特性也优良的聚缩醛树脂组合物,所以过少或过多均是不优选的。化合物(b)的特别优选的共聚合比率是0.7~2.0重量%。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线型聚缩醛树脂(A)通常添加适量的分子量调节剂,并以采用阳离子聚合催化剂进行本体聚合等的方法得到。作为分子量调节剂,可示例出甲缩醛、甲氧基甲缩醛、二甲氧基甲缩醛、三甲氧基甲缩醛、甲醛二正丁基醚等具有烷氧基的低分子量缩醛化合物、甲醇、乙醇、丁醇等醇类、酯化合物、酸化合物、水等。其中,特别优选的是具有烷氧基的低分子量缩醛化合物。作为阳离子聚合催化剂,可列举出四氯化铅、四氯化锡、四氯化钛、三氯化铝、氯化锌、三氯化钒、三氯化锑、五氟化磷、五氟化锑、三氟化硼、三氟化硼二乙酰配合物、三氟化硼二丁酰配合物、三氟化硼二噁烷盐、三氟化硼乙酐、三氟化硼三乙胺配合物等三氟化硼配位化合物、高氯酸、高氯酸乙酰酯、高氯酸叔丁酰酯、羟基乙酸、三氯乙酸、三氟乙酸、对甲苯磺酸等无机和有机酸、三乙基氧鎓四氟硼酸盐、三苯基甲基六氟锑酸盐、芳基重氮化六氟磷酸盐、芳基重氮化四氟硼酸盐等复合盐化合物、二乙基锌、三乙基铝、二乙基氯化铝等烷基金属盐、杂多酸、同多酸等。其中,特别优选的是三氟化硼、三氟化硼二乙酰配合物、三氟化硼二丁酰配合物、三氟化硼二噁烷盐、三氟化硼乙酐、三氟化硼三乙胺配合物等三氟化硼配位化合物。这些催化剂也可在有机溶剂等中预先稀释而使用。对于制造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线型聚缩醛树脂(A),聚合装置是不特别受限定的,可以使用公知的装置,最好使用带有2轴叶片等的连续式聚合装置。另外,聚合温度优选保持在65~135℃。聚合后的催化剂的失活处理是在聚合反应后向从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口邦明大川秀俊田岛义久
申请(专利权)人:宝理塑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