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膜及触摸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9363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导电膜中的基材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触控传感区域和边框区域,所述第二部分为从所述第一部分的至少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可挠性连接部,且感应电极引线和驱动电极引线分别延伸至各个可挠性连接部的末端形成含电极引线的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以形成插接式结构,从而可以实现与主板或其它部件通过连接器连接时无需在触控传感层上再绑定额外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因此可以不需要使用昂贵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和避免了柔性印刷电路板与触控传感层的绑定过程中容易产生接触不良以及后续的样品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Conductive film and touch screen

The first part and the second part of the base material of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conductive film forming one of the first part comprises a touch sensing region and the border area, the second part is at least extending from the first portion of the at least one side outwards to form a flexible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induction electrode lead and drive electrode wires are extended to be at the end of each flexible connection portion is formed with the first electrode lead plug structure and second connection structure, to form a plug-in structure, which can be achieved with the motherboard or other components through the connector without the touch sensing layer o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then bind additional, and therefore may not require the use of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to avoid the expensive and easy binding process of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the touch sensing layer is in poor contact and follow-up samples Problems of poor se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膜及触摸屏
本技术涉及触摸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需绑定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导电膜及触摸屏。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具有触摸屏的电子产品已经遍及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目前,在一些含有触摸屏或者触控感应模组的电子产品中,通常采用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board,简称FPCB)将触控传感层(Sensor层)与电子产品中的主板或其他部件电气连接起来:FPCB的一端通过连接器采用插接或按扣的方式与电子产品的主板或其它部件连接,另一端通过异方性导电胶(AnisotropicConductiveFilm,简称ACF)与Sensor触控传感器进行绑定(又称Bonding)。然而,在绑定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柔性印刷电路板价格昂贵和绑定工序的成本较高;再者,在FPCB与Sensor层的绑定过程中容易产生接触不良以及后续的样品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无需柔性印刷电路板与触控传感层绑定的导电膜及触摸屏。一种导电膜,包括:基材,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触控传感区域和位于所述触控传感区域边缘的边框区域,所述第二部分为从所述第一部分的至少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可挠性连接部;触控感应电极,分布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表面的触控传感区域;触控驱动电极,分布于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触控传感区域,所述的触控感应电极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在所述第一部分上的投影相互之间存在交叉;感应电极引线,所述感应电极引线部分分布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边框区域,且一端与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可挠性连接部的末端形成第一插接结构;驱动电极引线,所述驱动电极引线分布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边框区域,且一端与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可挠性连接部的末端形成第二插接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从第一部分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可挠性连接部和第二可挠性连接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从第一部分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可挠性连接部和第二可挠性连接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电极引线的一端与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可挠性连接部的末端形成第一插接结构;所述驱动电极引线一端与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可挠性连接部的末端形成第二插接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边框区域的周围存在至少一根由电极引线或触控电极之间的一种或者两种组成的接地电极引线,所述接地电极引线延伸至可挠性连接部的末端形成部分所述第一插接结构或者第二插接结构,并通过连接器进行接地处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结构、第二插接结构的表面设置有导电层,并包覆所述可挠性连接部末端的电极引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材的第一表面上设置1~3层透明绝缘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挠性连接部中的电极引线的表面还设置有导电屏蔽层,且所述导电屏蔽层与所述电极引线由所述绝缘层隔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接地电极引线表面所覆盖的绝缘层设置至少一处镂空以实现所述接地电极引线与所述导电屏蔽层的电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挠性连接部的至少一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部分粘合的加强层,且所述加强层从所述第一部分的延伸至所述可挠性连接部的中部或者末端。一种触摸屏,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导电膜。上述导电膜中的基材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触控传感区域和边框区域,所述第二部分为从所述第一部分的至少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可挠性连接部,且感应电极引线和驱动电极引线分别延伸至各个可挠性连接部的末端形成含电极引线的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即形成插接式结构,从而实现可以与主板或其它部件的连接器连接时无需在触控传感层上再绑定额外的柔性印刷电路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膜的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膜的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膜的第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膜的第二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可挠性连接部沿图1中A-A’的截面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膜中第一可挠性连接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摸屏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的导电膜及触摸屏可以作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类型的具有触摸交互形式的显示终端。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中的导电膜10包括基材11、触控感应电极14、触控驱动电极24、感应电极引线15和驱动电极引线25。其中,所述基材11包括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3,所述第一部分12包括触控传感区域和位于所述触控传感区域边缘的边框区域,所述第二部分13包括从所述第一部分12的上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可挠性连接部16和第二可挠性连接部17;所述触控感应电极14分布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触控传感区域,而触控驱动电极24分布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触控传感区域,且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14在所述第一部分12的投影相互之间存在交叉;所述感应电极引线15部分分布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边框区域,且一端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14电连接,另一端向第一可挠性连接部16末端延伸形成依次间隔开的第一插接结构161,以形成插接式结构;所述驱动电极引线25分布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边框区域,且一端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24电连接,另一端向第二可挠性连接部17末端延伸形成依次间隔开的第二插接结构171,也形成插接式结构。该第一插接结构161和第二插接结构171与业界的柔性印刷电路板中的金手指作用相同,可通过插接式结构的方式与位于主板或电子产品上的连接器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3也可以为从所述第一部分12的下侧或者左侧或者右侧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可挠性连接部16和第二可挠性连接部17,而其他组件、组件的连接关系以及作用与上述相同。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导电膜的第一部分12与第二部分13的连接部位20在第二部分13进行弯折使用时以及导电膜10制造时容易发生折裂,所述连接部位20采用圆弧形设计,优选的所述圆弧形为向所述连接部20内侧方向凹陷的圆弧,如图1所示。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中的导电膜10包括基材11、触控感应电极14、触控驱动电极24、感应电极引线15和驱动电极引线25。其中,所述基材11包括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3,所述第一部分12包括触控传感区域和位于所述触控传感区域边缘的边框区域,所述第二部分13包括从所述第一部分12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可挠性连接部16和第二可挠性连接部17;所述触控感应电极14分布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触控传感区域,而触控驱动电极24分布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触控传感区域,且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14在所述第一部分12的投影相互之间存在交叉;所述感应电极引线15分布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边框区域,且一端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14电连接,另一端向第一可挠性连接部16末端延伸形成依次间隔开的第一插接结构161,以形成插接式结构;所述驱动电极引线25分布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边框区域,且一端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24电连接,另一端向第二可挠性连接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导电膜及触摸屏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触控传感区域和位于所述触控传感区域边缘的边框区域,所述第二部分为从所述第一部分的至少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可挠性连接部;触控感应电极,分布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表面的触控传感区域;触控驱动电极,分布于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的触控传感区域,所述的触控感应电极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在所述第一部分上的投影相互之间存在交叉;感应电极引线,所述感应电极引线部分分布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边框区域,且一端与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可挠性连接部的末端并形成有第一插接结构;驱动电极引线,所述驱动电极引线分布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边框区域,且一端与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可挠性连接部的末端并形成有第二插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触控传感区域和位于所述触控传感区域边缘的边框区域,所述第二部分为从所述第一部分的至少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可挠性连接部;触控感应电极,分布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表面的触控传感区域;触控驱动电极,分布于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的触控传感区域,所述的触控感应电极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在所述第一部分上的投影相互之间存在交叉;感应电极引线,所述感应电极引线部分分布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边框区域,且一端与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可挠性连接部的末端并形成有第一插接结构;驱动电极引线,所述驱动电极引线分布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边框区域,且一端与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可挠性连接部的末端并形成有第二插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从第一部分一侧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可挠性连接部和第二可挠性连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从第一部分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可挠性连接部和第二可挠性连接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引线的一端与触控感应电极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可挠性连接部的末端形成第一插接结构;所述驱动电极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钭忠尚倪宇阳孟锴郑刚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