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接触器的控制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318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接触器的控制线圈,包括线圈骨架、缠绕在线圈骨架上的漆包线以及固定连接在线圈骨架上的三个相同的接线片,所述线圈骨架呈工字型,包括上顶面、下底面以及圆柱,所述上顶面呈矩形,矩形的三个角上设有相同的卡槽,所述接线片卡设在卡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统一型号的接线片,即可实现控制线圈的使用目的,零件具有通用性,便于客户的采购以及库房的管理;且安装及拆卸方便。

Control coil for contac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ntrol coil of a contactor, comprises a coil skeleton, wound on the coil skeleton of the enameled wire and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ame three lugs on the coil frame, the coil skeleton is H-shaped, including top surface, bottom surface and the top surface of the cylinder. Rectangular, three corners of the rectangle are arranged on the same card slot, the connection piece is clamped in the clamping groov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connection piece unified model,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using the control coil, parts are universal, easy for customers to purchase and warehouse management; and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dismou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接触器的控制线圈
本技术涉及接触器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接触器的控制线圈。
技术介绍
接触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接触内设有控制线圈,当控制线圈收到电压信号之后,控制线圈中的固定衔铁与可动铁芯之间产生吸力使支持件向下运动,使动触点与静触点闭合(对于常开触点)或分离(对于常闭触点)。反之,当切断控制线圈的电压信号,控制线圈中的固定衔铁与可动铁芯之间的吸力消除,支持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带动动触点与静触点分离(对于常开触点)或闭合(对于常闭触点)。控制线圈具有3个接头,分别分布在线圈骨架的三个角上,现有的接头分成两种类型,一种采用双头接线片,一种是单独接线片,如图1所示。采用两种不同的接线片,就需要生产两种不同型号的接线片,一方面增加成本,而且不便于管理;另外,由于双头接线片的长度较大,所以安装起来比较麻烦,导致控制线圈的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型号种类少的用于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所述控制线圈包括线圈骨架、缠绕在线圈骨架上的漆包线以及固定连接在线圈骨架上的三个相同的接线片,所述线圈骨架呈工字型,包括上顶面、下底面以及圆柱,所述上顶面呈矩形,矩形的三个角上设有相同的卡槽,所述接线片卡设在卡槽内。本技术将所有的接线片改成型号统一的接线片,零件具有通用型,便于生产、储存和库房管理,实现控制线圈使用同一个接线片即可达到使用目的;而且避免了采用较长的双头接线头,便于后期的拆装。所述的接线片包括矩形的接头以及T字形的卡接单元,所述卡接单元的竖杆与接头连接。所述的卡接单元包括水平卡勾及竖直卡勾,所述水平卡勾为卡接单元横杆的两个端头,所述竖直卡勾位于竖杆上表面,且与竖杆的方向平行。所述的卡槽包括下板、与下板平行的上板以及连接下板和上板的直板,所述下板的底部与上顶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板和上板之间的距离与卡接单元的厚度相匹配,所述直板的内壁设有与水平卡勾相匹配的卡槽,所述上板上设有与竖直卡勾相匹配的通孔。通过水平卡勾与卡槽的结合以及竖直卡勾与通孔的结合,能保证该接线片在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上都能保持固定,保证了接线头的稳定性。所述的漆包线缠绕在圆柱的外表面,安装时,所述竖直卡勾卡接在上板的通孔内,其中一个水平卡勾卡接在直板的卡槽内,另一个水平卡勾与漆包线的线头焊接。所述的接头的中心设有螺孔。后续安装时,该螺孔中装有瓦垫螺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采用统一型号的接线片,即可实现控制线圈的使用目的,零件具有通用性,便于客户的采购以及库房的管理;且安装及拆卸方便。附图说明图1现有的接线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接线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控制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接线片,11为卡接单元,12为水平卡勾,13为竖杆,14为竖直卡勾,15为接头,16为螺孔,2为线圈骨架,21为上顶面,211为上板、212为下板,213为直板,22为下底面,23为圆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用于接触器的控制线圈,控制线圈包括线圈骨架2、缠绕在线圈骨架2上的漆包线以及固定连接在线圈骨架2上的三个相同的接线片1,线圈骨架2呈工字型,包括上顶面21、下底面22以及圆柱23,上顶面21呈矩形,矩形的三个角上设有相同的卡槽,接线片1卡设在卡槽内。接线片1包括矩形的接头15以及T字形的卡接单元11,卡接单元11的竖杆13与接头15连接,如图2所示,卡接单元11包括水平卡勾12及竖直卡勾14,水平卡勾12为卡接单元11横杆的两个端头,竖直卡勾14位于竖杆13上表面,且与竖杆13的方向平行,接头15的中心设有螺孔16。卡槽包括下板212、与下板212平行的上板211以及连接下板212和上板211的直板213,下板212的底部与上顶面21固定连接,下板212和上板211之间的距离与卡接单元11的厚度相匹配,直板213的内壁设有与水平卡勾12相匹配的卡槽,上板211上设有与竖直卡勾14相匹配的通孔。通过水平卡勾12与卡槽的结合以及竖直卡勾14与通孔的结合,能保证该接线片1在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上都能保持固定,保证了接线头的稳定性,安装完成后的控制线圈如图3所示。线圈缠绕在圆柱23的外表面,安装时,竖直卡勾14卡接在上板211的通孔内,其中一个水平卡勾12卡接在直板213的卡槽内,另一个水平卡勾12与线圈的线头焊接。本实施例中未体现线圈,本实施例的漆包线绕组采用如下方式:本实施例分为进线端和出线端两股漆包线,进线端漆包线的一个线头与其中一个接线片的水平卡勾焊接,然后进线漆包线的绕制,绕制完成后,漆包线的出线端缠绕在第二个接线片之后,沿着线圈骨架上的走线槽,再将漆包线缠绕在第三个接线片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接触器的控制线圈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接触器的控制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圈包括线圈骨架、缠绕在线圈骨架上的漆包线以及固定连接在线圈骨架上的三个相同的接线片,所述线圈骨架呈工字型,包括上顶面、下底面以及圆柱,所述上顶面呈矩形,矩形的三个角上设有相同的卡槽,所述接线片卡设在卡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接触器的控制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圈包括线圈骨架、缠绕在线圈骨架上的漆包线以及固定连接在线圈骨架上的三个相同的接线片,所述线圈骨架呈工字型,包括上顶面、下底面以及圆柱,所述上顶面呈矩形,矩形的三个角上设有相同的卡槽,所述接线片卡设在卡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接触器的控制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线片包括矩形的接头以及T字形的卡接单元,所述卡接单元的竖杆与接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接触器的控制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接单元包括水平卡勾及竖直卡勾,所述水平卡勾为卡接单元横杆的两个端头,所述竖直卡勾位于竖杆上表面,且与竖杆的方向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为为郑云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