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制防冲击车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6465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控制防冲击车门,包括车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车门外侧为门外板,所述门外板表面下方设置有防撞杠,所述防撞杠呈锥型结构,车门内侧为门内板,门外板与门内板中间有夹层,夹层内设置有防撞装置,所述防撞装置与防撞杠相匹配,所述防撞装置包括,第一防撞杆设置在防撞架内,第一防撞杆后部设置有若干个防冲击装置,防冲击装置一端与第一防撞杆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防撞杆连接,防撞架内部还设置有防撞柱。防撞杆横置于防撞架内,并通过防冲撞装置顶住在固定位置,当车辆的车门被碰撞后,防冲撞装置和第一防撞杆被启动,防冲撞装置将第一防撞杆顶出,用于抵消冲击力,降低对车门的冲击力。

Automatic control shock proof do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control anti impact door, including door,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lso includes the outside of the door outside the door plate, a bumper arranged outside the plate beneath the surface of the bumper, a cone structure, the inside of the door into the door panel and a door inner panel and interlayer board that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protection device, the anti-collision device and bumper match, the anti-collision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anti-collision rod is arranged on the bumper frame, the first rear bumper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anti impact device, shock proof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bumper,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bumper second connection, collision avoidance the internal fram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crash column. The bumper is arranged across the anti-collision frame, and through the counter anti-collision device in a fixed position, when the vehicle door anti-collision device after the collision, and the first bumper anti-collision device is started, the first collision rod, to offset the impact force, reduce the impact force of the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控制防冲击车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门,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控制防冲击车门。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产业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安全已经成为汽车制造业和公共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越来越被消费者所重视,相关法规对碰撞安全的规定也越来越严格。众所周知,汽车车门是加强其被动安全性的重要部位。车门通常包括车门内板与车门外板,其中车门内板是主要的支撑部件,其上安装有铰链、车锁、车门开度限位器等部件。由于车门内板与车门外板都是大面积的板形元件,其材料的强度受到限制。当汽车受到侧面撞击时,车门很容易受到冲击而变形,产生较大的侵入量和内侧凸起,从而直接伤害到车内乘员。车门内板的变形还容易使固定在其上的车锁和铰链变形或脱落,最终可能造成车门被撞开或者脱落,危及乘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车门的强度和刚度对提高汽车的被动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减缓碰撞过程中车门结构的变形,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对于车身结构设计一定要考虑当车门受到撞击时,通过一些结构的设计来减轻车门的变形程度,从而能减少汽车撞击对车内乘员的伤害。目前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在车门上增加防撞杆或防撞板结构,以此来改善车门的抗碰撞强度和刚度,增加车门的缓冲能力。然而,对于侧碰,仅仅采用单一的防撞杆或防撞板结构,已经很难满足日益严峻的汽车安全法规要求。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防撞结构及使用该防撞结构的汽车车门,其具有良好的抗碰撞强度和刚度,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控制防冲击车门,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动控制防冲击车门,包括车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车门外侧为门外板,所述门外板表面下方设置有防撞杠,所述防撞杠呈锥型结构,车门内侧为门内板,门外板与门内板中间有夹层,夹层内设置有防撞装置,所述防撞装置与防撞杠相匹配,所述防撞装置包括,第一防撞杆设置在防撞架内,第一防撞杆后部设置有若干个防冲击装置,防冲击装置一端与第一防撞杆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防撞杆连接,防撞架内部还设置有防撞柱。防撞杆横置于防撞架内,并通过防冲撞装置顶住在固定位置,当车辆的车门被碰撞后,防冲撞装置和第一防撞杆被启动,防冲撞装置将第一防撞杆顶出,用于抵消冲击力,降低对车门的冲击力。所述第一防撞杆包括支撑杆、固定端和连接键,所述连接键设置在支撑杆与固定端内,当车门受到冲击时,连接键收回,支撑杆被防冲击装置推出。连接键在正常状态时,将支撑杆和固定端卡接在一起,让第一防撞杆将防冲击装置的位置进行固定,让弹簧和伸缩杆一直处于压紧状态,在受到冲撞时,连接键收回,解除支撑杆和固定端的连接状态,方便防冲撞装置运动。所述防冲击装置包括伸缩杆和弹簧,当车门受到冲击时,伸缩杆伸长,弹簧从压紧状态回复,减缓冲击力。伸缩杆和弹簧提供双重动力,将压紧时存储的动力,在冲撞后转化为冲击力,用于抵消外部冲撞,降低对车内的冲击。所述弹簧套在伸缩杆上,伸缩杆一端连接第一防撞杆,另一端连接在第二防撞杆上。弹簧套装在伸缩杆上,能够在支撑杆与固定端被分离后,与伸缩杆一起讲支撑杆推出。所述防撞柱上端面与防撞架内壁上端面连接,防撞柱下端面与防撞架内部下端面连接,所述防撞柱横截面积由上至下,先逐渐增大,到达中间点时,逐渐减小,上下横截面积相同。与防冲撞装置和第一防撞杆和第二防撞杆相对的防撞柱的横截面积更大,能够在受到冲击力时,加强受力面积,减少损失。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控制防冲击车门,设置有防冲撞装置,能够施加反向力,对冲撞力进行缓冲;2、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控制防冲击车门,防撞柱横截面积变化,既能够有效提供阻挡,由节约材料;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车门外侧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车门内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防撞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防撞装置侧视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车门,11-门外板,12-门内板,2-防撞杠,3-防撞装置,31-防撞架,32-第一防撞杆,321-支撑杆,322-固定端,33-防冲击装置,331-连接杆,332-弹簧,34-第二防撞杆,35-防撞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2、3、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控制防冲击车门,包括车门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车门1外侧为门外板11,所述门外板11表面下方设置有防撞杠2,所述防撞杠2呈锥型结构,车门1内侧为门内板12,门外板11与门内板12中间有夹层,夹层内设置有防撞装置3,所述防撞装置3与防撞杠2相匹配,所述防撞装置3包括,第一防撞杆32设置在防撞架31内,第一防撞杆32后部设置有若干个防冲击装置33,防冲击装置33一端与第一防撞杆3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防撞杆34连接,防撞架31内部还设置有防撞柱35。第一防撞杆32和第二防撞杆34横置于防撞架内,并通过防冲撞装置33顶住在固定位置,当车辆的车门1被碰撞后,防冲撞装置33和第一防撞杆32被启动,防冲撞装置33将第一防撞杆32顶出,用于抵消冲击力,降低对车门的冲击力。所述第一防撞杆32包括支撑杆321、固定端322和连接键,所述连接键设置在支撑杆321与固定端322内,当车门1受到冲击时,连接键收回,支撑杆321被防冲击装置33推出。连接键在正常状态时,将支撑杆321和固定端322卡接在一起,让第一防撞杆32将防冲击装置33的位置进行固定,让弹簧332和伸缩杆331一直处于压紧状态,在受到冲撞时,连接键收回,解除支撑杆321和固定端322的连接状态,方便防冲撞装置33运动。所述防冲击装置33包括伸缩杆331和弹簧332,当车门1受到冲击时,伸缩杆331伸长,弹簧332从压紧状态回复,减缓冲击力。伸缩杆331和弹簧332提供双重动力,将压紧时存储的动力,在冲撞后转化为冲击力,用于抵消外部冲撞,降低对车内的冲击。所述弹簧332套在伸缩杆331上,伸缩杆331一端连接第一防撞杆32,另一端连接在第二防撞杆34上。弹簧332套装在伸缩杆331上,能够在支撑杆321与固定端322被分离后,与伸缩杆321一起讲支撑杆推出。所述防撞柱35上端面与防撞架31内壁上端面连接,防撞柱35下端面与防撞架31内部下端面连接,所述防撞柱35横截面积由上至下,先逐渐增大,到达中间点时,逐渐减小,上下横截面积相同。与防冲撞装置33和第一防撞杆32和第二防撞杆34相对的防撞柱35的横截面积更到,能够在受到冲击力时,加强受力面积,减少损失。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控制防冲击车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控制防冲击车门,包括车门(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车门(1)外侧为门外板(11),所述门外板(11)表面下方设置有防撞杠(2),所述防撞杠(2)呈锥型结构,车门(1)内侧为门内板(12),门外板(11)与门内板(12)中间有夹层,夹层内设置有防撞装置(3),所述防撞装置(3)与防撞杠(2)相匹配,所述防撞装置(3)包括,第一防撞杆(32)设置在防撞架(31)内,第一防撞杆(32)后部设置有若干个防冲击装置(33),防冲击装置(33)一端与第一防撞杆(3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防撞杆(34)连接,防撞架(31)内部还设置有防撞柱(3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控制防冲击车门,包括车门(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车门(1)外侧为门外板(11),所述门外板(11)表面下方设置有防撞杠(2),所述防撞杠(2)呈锥型结构,车门(1)内侧为门内板(12),门外板(11)与门内板(12)中间有夹层,夹层内设置有防撞装置(3),所述防撞装置(3)与防撞杠(2)相匹配,所述防撞装置(3)包括,第一防撞杆(32)设置在防撞架(31)内,第一防撞杆(32)后部设置有若干个防冲击装置(33),防冲击装置(33)一端与第一防撞杆(3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防撞杆(34)连接,防撞架(31)内部还设置有防撞柱(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防冲击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杆(32)包括支撑杆(321)、固定端(322)和连接键,所述连接键设置在支撑杆(321)与固定端(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飞飞蒋虹宇唐辉古秋翔李莉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创科升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