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水性及疏油性膜以及利用其的防水音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1082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防水音响装置,防水音响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音响部,用于输出或输入音响;以及膜,为了向外部传递从上述音响部输出的音响,或者向上述音响部传递从外部输入的音响而振动,从上述膜到上述音响部的距离大于上述膜沿着上述音响部方向进行最大振动的幅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疏水性及疏油性膜以及利用其的防水音响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疏水性及疏油性膜以及利用其的防水音响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可使拒水拒油特性最大化并可提高音响传递性能的疏水性及疏油性膜以及利用其的防水音响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音响装置是指输出音响的设备或输入音响的设备。这种音响装置广泛适用于电脑、移动电子设备、医疗装置等多种产业领域的装置中。最近,对于移动电子设备如便携式终端、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因携带性而要求防止水或灰尘渗入移动电子设备的同时可输出或输入音响的防水音响装置。另一方面,在防水音响装置中,设有为了传递音响而振动的膜,由于根据该膜的特性防水音响装置的性能受影响,因此要求开发优秀的膜。在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09-0098566号中,公开了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在外部面形成有细孔的模板的步骤;在从上述模板的外部面预设定的图案区域中涂敷高分子物质的步骤;在上述模板的外部面中附着亲水性膜的膜附着步骤;以及从上述亲水性膜分离去除上述模板的模板去除步骤。然而,在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09-0098566号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即,通过去除模板来在高分子物质中形成纳米大小的多个柱体,形成有纳米大小的多个柱体的区域成为使润湿性最小化的疏水性表面,进而仅在膜的高分子物质表面形成疏水性,因而存在膜整体的有效拒水特性下降的问题。在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0-0130796号中,公开了通过将防水用戈尔特斯胶带附着在手机壳的音响传递孔来赋予防水功能的技术,然而,虽然此防水用戈尔特斯胶带具有防水功能,但是由于附着在手机壳,因而存在从音响传递孔向外部输出的音响或从外部向音响传递孔输入的音响无法顺利进行的缺点。在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0-0046247号中,公开了电声转换装置,其中,包括:壳;振动体设置于该壳内;通音孔及通气测试孔,形成于上述壳中;防水膜,用于覆盖上述通音孔。此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0-0046247号的防水膜也安装于具有通音开口部的框架,因此存在音响传递功能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所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在整个区域中发挥拒水拒油性,来使拒水拒油特性最大化的疏水性及疏油性膜。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因振动而使膜未与流通部或音响部相接触,从而可提高音响传递性能的防水音响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防水音响装置,即,由包含拒水拒油剂的纳米纤维形成膜,进而可在包含膜的截面的整个区域中发挥拒水拒油特性,因此可使拒水拒油性最大化。解决问题的手段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疏水性及疏油性膜的特征在于,具有由通过对混合有拒水拒油剂、溶剂、高分子物质的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而得的纳米纤维蓄积而成的结构。其中,在上述结构中,还可层叠有无纺布、具有气孔的纳米纤维网及织物中的至少一种。而且,上述拒水拒油剂可以为溶解于上述溶剂或不溶解于上述溶剂的液相或固相的拒水拒油剂。在上述纳米纤维中,可分散有上述拒水拒油剂的粉末或填充剂,上述纳米纤维的直径可以为0.1~2μm。并且,上述结构可以为形成有多个气孔的结构或没有气孔的无气孔状态的结构。此时,上述气孔的大小可以为2μm以下。同时,可沿着上述结构的X、Y、Z方向发挥拒水拒油性,且上述结构的截面可发挥拒水拒油性。上述疏水性及疏油性膜可以为通气孔(airvent)用膜、声学(acoustic)膜及振动膜中的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防水音响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音响部,用于输出或输入音响;以及膜,为了向外部传递从上述音响部输出的音响或者向上述音响部传递从外部输入的音响而振动,从上述膜到上述音响部的距离大于上述膜沿着上述音响部方向进行最大振动的幅度。还可包括形成有从上述膜传递的音响或从外部输入的音响流通的流通孔的流通部。其中,上述膜位于上述音响部及上述流通部之间,从上述膜到上述流通部的距离可大于上述膜沿着上述流通部方向进行最大振动的幅度。而且,上述防水音响装置还可包括介于上述膜与上述音响部之间及上述膜与流通部之间的固定部,上述固定部可以为可通过粘着或黏合来进行固定的单层结构或层叠结构。并且,上述膜可以为具有传递音响并阻隔液体的防水防尘功能的多个气孔形态的膜或无气孔形态的膜。并且,上述膜可以是具有由包含拒水拒油剂的纳米纤维蓄积而成的多个气孔或者是无气孔形态的疏水性及疏油性膜。此时,上述疏水性及疏油性膜可由通过混合有拒水拒油剂、溶剂、高分子物质的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而得的纳米纤维蓄积而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防水音响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音响部,用于输出或输入音响;以及膜,为了向外部传递从上述音响部输出的音响,或者向上述音响部传递从外部输入的音响而振动,上述膜为对混合有拒水拒油剂、溶剂、高分子物质的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而得的纳米纤维蓄积而成的多个气孔或者是无气孔形态的疏水性及疏油性膜。上述膜的音响传递面积可大于上述音响部的音响输出或输入面积。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形成疏水性及疏油性膜的纳米纤维包含拒水拒油剂,可在包含膜的截面的整个区域中发挥拒水拒油特性,因此具有可使拒水拒油性最大化的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不需要对经静电纺丝的纳米纤维进行单独的后处理,也可在疏水性及疏油性膜前面及后面都能发挥拒水拒油性并可提高耐水压。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蓄积对混合拒水拒油剂、溶剂及高分子物质的纺丝溶液进行电纺丝而形成的纳米纤维来制造疏水性及疏油性膜,因没有拒水拒油剂的剩余量,可防止伴随对此剩余量进行处理的环境污染物质的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使从膜到音响部的距离和/或从膜到上述流通部的距离大于膜的最大振动幅度,使得膜因振动而未与流通部或音响部相接触,进而可防止音响传递性能下降。根据本专利技术,形成防水音响装置的膜的纳米纤维因包含拒水拒油剂,可在包括膜的截面的整个区域中发挥拒水拒油特性,因此具有可使拒水拒油性最大化的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因膜可具有无气孔或极细的气孔,防水音响装置具有可使音响顺利地传递并禁止液体或异物质通过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防水音响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例的防水音响装置的组装方法的概念性分解剖视图。图3为用于说明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防水音响装置的黏合膜粘合在音响部的状态的概念性俯视图。图4为用于说明可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防水音响装置的疏水性及疏油性膜的图。图5a及图5b为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疏水性及疏油性膜的图。图6为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防水音响装置的疏水性及疏油性膜的制造方法流程图。图7为用于说明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防水音响装置的经静电纺丝的纳米纤维的示意图。图8为用于说明在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防水音响装置的疏水性及疏油性膜的纳米纤维中,分布有拒水拒油剂的粉末的示意图。图9为用于说明用于制造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防水音响装置的膜的静电纺丝装置的示意图。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防水音响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所附的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的防水音响装置100的特征在于,包括:音响部110,用于输出或输入音响;以及膜130,为了向外部传递从上述音响部输出的音响,或者向上述音响部传递从外部输入的音响而振动,且从上述膜130到上述音响部110的距离L1大于上述膜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疏水性及疏油性膜以及利用其的防水音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疏水性及疏油性膜,其特征在于,具有由通过对混合有拒水拒油剂、溶剂、高分子物质的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而得的纳米纤维蓄积而成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19 KR 10-2014-01848171.一种疏水性及疏油性膜,其特征在于,具有由通过对混合有拒水拒油剂、溶剂、高分子物质的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而得的纳米纤维蓄积而成的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性及疏油性膜,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结构中,还层叠有无纺布、具有气孔的纳米纤维网及织物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性及疏油性膜,其特征在于,上述拒水拒油剂为溶解于上述溶剂或不溶解于上述溶剂的液相或固相的拒水拒油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性及疏油性膜,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纳米纤维中,分散有上述拒水拒油剂的粉末或填充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性及疏油性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纳米纤维的直径为0.1~2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性及疏油性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结构为形成有多个气孔的结构或没有气孔的无气孔状态的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疏水性及疏油性膜,其特征在于,上述气孔的大小为2μm以下。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性及疏油性膜,其特征在于,沿着上述结构的X、Y、Z方向发挥拒水拒油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性及疏油性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结构的截面发挥拒水拒油性。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一项所述的疏水性及疏油性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疏水性及疏油性膜为通气孔用膜、声学膜及振动膜中的一种。11.一种防水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音响部,用于输出或输入音响;以及膜,为了向外部传递从上述音响部输出的音响或者向上述音响部传递从外部输入的音响而振动,从上述膜到上述音响部的距离大于上述膜沿着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榕湜俞芭蔚
申请(专利权)人:阿莫绿色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