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08038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1:49
提供一种紧凑并且能够抽取充分量的油的集油装置。集油装置(1)的过滤器部(7)具备:过滤器主体(71),卷绕成圆筒状而形成;以及按压部件(72),对过滤器主体(71)的两端部进行按压,流入过滤器主体(71)的内侧的空气在通过过滤器主体(71)时被捕集杂质,并向过滤器主体(71)的外周侧通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集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供空气通过的配管内将混合于空气的水、油、杂质等进行分离的集油装置的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存在利用从压缩机输送的压缩空气来控制制动器等系统的车辆。在该压缩空气中,有时含有对压缩机内进行润滑的油分,若该油分浸入系统内,则可能会产生工作不良的情况。为了避免该油分进入系统内,优选的是利用APU(AirProcessingUnit,空气处理单元)这一产品进行分离捕集。然而,APU为了维持性能而将捕集到的油向外部排出。排出该油的行为造成污染环境的问题。因此,公开有一种利用集油部将暂时捕获的杂质进行分离、进而仅使空气排出的集油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7422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集油装置为一种通过使包含油分的空气与冲击板冲击来将油分分离并回收的构造,需要使空气冲击所用的距离,导致了装置大型化。本专利技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提供一种紧凑并且能够抽取充分量的油的集油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油装置具备:主体部;盖部,覆盖上述主体部的开口;软管部,安装于上述盖部;过滤器部,设置于上述主体部的内侧;以及缓冲部,支承上述过滤器部,上述过滤器部具有:过滤器主体,卷绕成圆筒状而形成;以及按压部件,对上述过滤器主体的两端部进行按压,流入上述过滤器主体的内侧的空气在通过上述过滤器主体时被捕集杂质,并从上述过滤器主体的外周侧流出。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油装置中,上述过滤器主体通过将网眼状的不锈钢材料卷绕成圆筒状而形成,并在内部内置聚酯制的筛网。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油装置中,上述缓冲部具有缓冲部件,该缓冲部件以将与空气流入侧相反的一侧的上述过滤器主体的一部分覆盖的方式形成。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油装置中,上述主体部具有排气孔,用于排出从过滤器主体的外周侧通过而使杂质被分离的空气,上述盖部具有供空气流入的流入口、以及供杂质排出的排出口。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油装置中,还包括安装于上述盖部的管状部件,上述管状部件的一方连结于上述排出口,上述管状部件的另一方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紧固于形成于上述盖部的紧固部。专利技术效果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油装置具备:主体部;盖部,覆盖上述主体部的开口;软管部,安装于上述盖部;过滤器部,设置于上述主体部的内侧;以及缓冲部,支承上述过滤器部,上述过滤器部具有:过滤器主体,卷绕成圆筒状而形成;以及按压部件,对上述过滤器主体的两端部进行按压,流入上述过滤器主体的内侧的空气在通过上述过滤器主体时被捕集杂质,并从上述过滤器主体的外周侧流出,因此紧凑并且能够抽取充分量的油。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油装置中,上述过滤器主体通过将网眼状的不锈钢材料卷绕成圆筒状而形成,并在内部内置聚酯制的筛网,因此能够在受限的空间之中高效地将油等分离并捕集。另外,通过使用不锈钢材料,能够廉价制作上述过滤器部。而且,通过使用筛网,能够使消音效果提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油装置中,上述缓冲部具有缓冲部件,该缓冲部件以将与空气流入侧相反的一侧的上述过滤器主体的一部分覆盖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抑制从空气分离出的油等飞散。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油装置中,上述主体部具有排气孔,用于排出从过滤器主体的外周侧通过而使杂质被分离的空气,上述盖部具有供空气流入的流入口、以及供上述杂质排出的排出口。因此能够更加紧凑地形成集油装置。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油装置中,还包括安装于上述盖部的管状部件,上述管状部件的一方连结于上述排出口,上述管状部件的另一方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紧固于形成于上述盖部的紧固部。因此能够在未使用时紧固于上述紧固部,在使用时简单地取下来使用,从而能够简单地使用上述管状部件。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集油装置的主视图。图2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集油装置的俯视图。图3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集油装置的侧视图。图4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集油装置的剖面图。图5示出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集油装置的空气处理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集油装置1的主视图。图2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集油装置1的视图。图3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集油装置1的侧视图。本实施方式的集油装置1具备主体部2、覆盖主体部2的开口的盖部3、安装于盖部3的软管部4、对排气的流动进行引导的排气引导部5、以及设置于主体部2的安装部6。主体部2具有筒状部21、底面部22、以及主体凸缘部23。本实施方式的筒状部21虽然形成为圆筒状,但也可以是方筒状或者椭圆筒状。底面部22以将筒状部21的一方的开口封堵的方式形成。在底面部22形成排气孔22a。主体凸缘部23从底面部22的相反侧的筒状部21向与主体部的纵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筒状部21、底面部22、以及凸缘部23虽然可以独立地形成并通过焊接等接合,但优选的是一体地形成。盖部3具有平面部31、侧面部32、盖凸缘部33。平面部31的形状优选的是与主体部2的底面部22的形状大致相同。在平面部31形成从平面突出、并形成有沿相同方向贯通的孔的流入口31a。此外,流入口31a优选的是从平面向正交的方向突出。侧面部32从平面部31的外周向垂直方向延伸。另外,在侧面部32形成从侧面突出的第1突出部32a与第2突出部32b。在第1突出部32a形成从平面突出、并形成有沿相同方向贯通的孔的排出口31b。另外,在第2突出部32b形成从平面突出的紧固部31c。第1突出部32a与第2突出部32b优选的是从侧面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盖凸缘部33从平面部31的相反侧的侧面部32向与主体部2的纵向正交的方向向外突出。平面部31、侧面部32、以及盖凸缘部33虽然可以独立地形成并通过焊接等接合,但优选的是一体地形成。在主体凸缘部23与盖凸缘部33分别形成供螺栓B贯通的结合孔23a、33a,该螺栓B用于将主体部2与盖部3结合。贯通结合孔23a、33a的螺栓B利用螺母N而紧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将主体部2与盖部3结合的结合部,应用了螺栓B以及螺母N,但也可以使用其他构造。软管部4具有由透明或者半透明的软质材料形成的管状部件41。管状部件41的一方利用第1夹具42等连结于盖部3的排出口31b。管状部件41的另一方通常利用第2夹具43等紧固于盖部3的紧固部31c,在从排出口31b排出油等时,从紧固部31c脱离即可。通过这样设置软管部4,能够对在透明或者半透明管状部件41蓄积的油等的量进行确认。另外,在未使用时,利用第2夹具43紧固于紧固部31c,在使用时,仅取下第2夹具43就能够进行使用,因此能够可简单拆装地使用管状部件41。排气引导部5以利用遮檐覆盖形成于主体部2的底面部22的排气孔22a的方式设置于筒状部21。而且,排气引导部5对从排气孔22a排出的空气进行引导。通过这样设置排气引导部5,能够可靠地引导空气。安装部6设置于主体部2的筒状部21。主体部2经由安装部6安装于未图示的车身。图4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集油装置1的剖面图。在集油装置1的主体部2的内侧具备过滤器部7和支承过滤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集油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主体部;盖部,覆盖所述主体部的开口;过滤器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以及缓冲部,支承所述过滤器部,所述过滤器部具有:过滤器主体,卷绕成圆筒状而形成;以及按压部件,对所述过滤器主体的两端部进行按压,流入所述过滤器主体的内侧的空气在通过所述过滤器主体时被捕集杂质,并从所述过滤器主体的外周侧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1.06 JP 2014-2261021.一种集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主体部;盖部,覆盖所述主体部的开口;过滤器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以及缓冲部,支承所述过滤器部,所述过滤器部具有:过滤器主体,卷绕成圆筒状而形成;以及按压部件,对所述过滤器主体的两端部进行按压,流入所述过滤器主体的内侧的空气在通过所述过滤器主体时被捕集杂质,并从所述过滤器主体的外周侧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主体通过将网眼状的不锈钢材料卷绕成圆筒状而形成,并在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塚博纪高桥弘树横山武史
申请(专利权)人:克诺尔商用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