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吸附剂载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9824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医用吸附剂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纤维素溶液;制备交联球形纤维素颗粒:向纤维素溶液中加入致孔剂、交联剂,分散均匀,然后将纤维素溶液分散在加入表面活性剂的分散剂中,然后升高温度使交联剂与纤维素溶液发生交联反应,制得含有致孔剂的交联球形纤维素颗粒;后处理:用可以溶解所述致孔剂的溶剂处理所述交联球形纤维素颗粒,将所述致孔剂去除,制得一种医用吸附剂载体-多孔交联的球形纤维素颗粒。具有机械性能优异,可耐高压,可应用于血液净化领域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背景4支术纤维素可以用作医用吸附剂的载体,但由于制备方法的限制,传统的纤维素吸附剂载体存在三个主要缺陷 一是多为粉 状、纤维状或无定形的微粒状,装柱后水力学特性不好,易造成 床层流速度减慢,柱压增高;二是没有大孔结构,造成溶液传质 速度慢,大分子物质难向孔内扩散;三是机械性能较差,强度 低,不能承受高流速及中高压的要求。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经过多 年研究,虽已找到多种改进的方法,但只能克服上述第一种缺陷 或第二种缺陷,仍无法克服第三种缺陷,因此目前的纤维素吸附剂载体不能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血液净化领域。为了提高作为载体的球形纤维素颗粒的强度,CN 1981924A 号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 一种超大孔耐中压球形纤维素颗粒的制 造方法。该方法是在纤维素颗粒的后处理过程中,使用化学试剂 进行交联。但因为后处理程序中一般需要使用强酸、强碱,尤其 是强碱对纤维素的降解很严重,加之反应过程中还存在其他副反 应,因此交联的程度不理想。加之,在制备球形纤维素颗粒时外 表面或内部已经有裂缝,因此得到的纤维素颗粒的强度还不理 想,无法承受较高流速的压力,容易破碎形成微粒,只能用于蛋 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过程,仍不能用于血液净 化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医用吸附剂载体的制备方法,可获得机械性能更为优异、高压(8-13bar) 下仍可保持高流速的医用交联多孔纤维素吸附剂载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医用吸附 剂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 制备纤维素溶液;B. 制备交联球形纤维素颗粒向纤维素溶液中加入致孔剂、交联剂,分散均匀,然后将纤 维素溶液分散在加入表面活性剂的分散剂中,然后升高温度使交 联剂与纤维素溶液发生交联反应,制得含有致孔剂的交联球形纤 维素颗粒;C. 后处理用可以溶解所述致孔剂的溶剂处理交联球形纤维素颗粒,将 致孔剂去除,制得交联多孔球形纤维素颗粒;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制备纤维素颗粒过程中加入交联剂,使得纤维 素在成球过程中同时进行交联反应,从而提高纤维素颗粒的机械 性能。经过交联反应制得的纤维素颗粒医用吸附剂载体可以承受 8-13bar的中高工作压力,介质流速最高可达950cm/h,不<旦可广泛用于蛋白质、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还可满 足血液净化领域的应用。本专利技术B步骤中的交联反应温度可以为25-50°C,交联反应 时间可以为1-12小时,纤维素溶液、致孔剂、交联剂、分散剂 及表面活性剂等按质量计的配比可以为纤维素溶液1份,致孔 剂0. 02-3份、交联剂0. 1-5份,分散剂3 -6份,表面活性剂 0. 001-0. 04份。该条件下制备的医用吸附剂载体的外观为球形或 类球形,均粒度在150-600微米之间,孔隙容量可达35-45%,可承受10-13bar的高压,最高流速可达800-950cm/h,可应用于要 求较高的血液净化领域。本专利技术中,纤维素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可以为0.5-10°/。, 较优选的是纤维素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10%,更好为8-10%。本专利技术中,A步骤中的纤维素溶液可以通过将棉花、纸 浆、纤维素酯、纤维素衍生物、再生纤维素等溶解在溶剂中制 得。该种方法不但才喿作简单,而且耗时较少。这种情况下,在B 步骤中的交联反应完成后,根据溶剂性质,将溶剂挥发或采用过 滤等方法将溶剂与球形纤维素颗粒分离,即可得到含有致孔剂的 交联球形纤维素颗粒。其中,A步骤中所-使用的溶剂可以选自^又胺氧化物、卣化烃 类、三氟乙酸、内酰胺中的任一种或它们中任意几种的混合物。其中,B步骤中所使用的分散剂与A步骤中所选择的溶剂不 混溶,如溶剂如果是水溶性的,则分散剂最好选不溶于水的。其中,B步骤中所使用的交联剂可以选自三偏磷酸钠、六偏 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环氧氯丙烷、二环氧丁烷、二环氧丙醚、 二醇缩水甘油醚、二氯丙醇、二溴丙醇、环硫氯丙烷、N, N,-亚 曱基双丙烯酰胺、戊二醛、1, 3-二氯-2丙醇、三异氰酸、二异氰 酸酯中的任一种或它们中任意几种的混合物。B步骤中的交联反应通常在碱性条件下即可进行。但当选择 戊二醛等醛类作为交联剂时,B步骤中的交联反应需在酸性条件 下反应。当选择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为交联剂时,需要加 入引发剂进行交联反应。B步骤中交联剂的选择需要考虑A步骤 中溶剂的酸碱性,例如当溶剂是酸性的三氟乙酸时,交联剂可 选择能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的物质,需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的例如偏 磷酸钠、环氧氯丙烷等就不能用。本专利技术A步骤中的纤维素溶液还可以是纤维素粘胶液。这样 获得的医用吸附剂载体的性能更加优良。其中,纤维素粘胶液的制备方法没有特殊限制,可与现有技 术相同,亦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制得以质量份计,取1份普通 棉花,加入9-11份19%氢氧化钠溶液,浸渍2小时左右,将棉 花撈出挤干,老化3天左右,放入密闭容器内,加入0. 5-0. 7份 二硫化碳,25-30。C下黄化5-8小时左右,用6%的氢氧化钠水溶 液搅拌8小时,调成纤维素黄原酸酯粘胶液。由于纤维素粘胶液本身是碱性的,所以B步骤中的交联剂 应选对能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交联的物质,如可以选自三偏磷酸 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环氧氯丙烷、二环氧丁烷、二环 氧丙醚、二醇缩水甘油醚、二氯丙醇、二溴丙醇、环石克氯丙烷、 1, 3-二氯-2丙醇中的一种或其中任意两种的混合物。使用纤维素粘胶液交联成球时,交联反应完成后可通过将混 合液再升温至9(TC左右固化形成球形纤维素颗粒,保温0.5-2.5小时后搅拌下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过滤分离得到含有致孔剂的 交联球形纤维素颗粒。本专利技术中,B步骤中的分散剂可以是液蜡、真空泵油、变 压器油、氯苯、四氯化碳、环己烷、三氯曱烷、聚烷基硅氧烷、 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水凝胶溶液等中的一种或者是其中的两种 的混合物。B步骤中的致孔剂与分散剂不互溶,且不参与交联反 应,也就是在反应中是惰性的,并且致孔剂与溶剂也不能发生反 应,例如,如果采用三氟乙酸做溶剂,致孔剂就不能使用碳酸 钠。致孔剂可以是有机物,如聚乙二醇、聚氧乙烯、聚乙烯醇、 聚丙二醇等,也可以是粒径为40-3500腿的粉末材料,如碳酸 钠、氯化锌、氧化锌等。B步骤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是Span60、 Span80、吐温系列、油酸钾、油酸钠等。本专利技术中制备的医用吸附剂载体可以经活化,接枝相应的亲 和配体制备得到以纤维素为载体的多种类型吸附剂。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各实施例中,各物质间的配比均按质量份计算。 实施例1A. 制备纤维素粘胶液将30克脱脂棉,浸渍在270克19%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 室温下石咸化2小时,然后抽滤,挤去石成液,装入密闭容器内,老 化3天。然后向其中加入18克二石克化碳,30。C下黄化5小时左 右,得到橙色粘胶液,向其中加入300克6%的氢氧化钠溶液,搅 拌均匀制得纤维素黄原酸酯粘胶液。B. 制备交联球形纤维素颗粒将油相分散剂900克氯苯、320克四氯化碳和2克油酸钾混 合搅拌30分钟,使之均匀。将水相纤维素黄原酸酯粘胶液300 克、致孔剂聚合度为200的聚乙二醇50克和30克交联剂三偏磷 酸钠混合均匀,调整PH值至10.2,然后将水相加入到油相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吸附剂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制备纤维素溶液;B.制备交联球形纤维素颗粒:向纤维素溶液中加入致孔剂、交联剂,分散均匀,然后将纤维素溶液分散在加入表面活性剂的分散剂中,然后升高温度使交联剂与 纤维素溶液发生交联反应,制得含有致孔剂的交联球形纤维素颗粒;C.后处理:用可以溶解致孔剂的溶剂处理交联球形纤维素颗粒,将致孔剂去除,得到医用吸附剂载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凡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