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涂层不易剥离和磨损的涂层载体及其制造方法。涂层载体包含含磁性体的芯粒子、包覆所述芯粒子的第一树脂层、含有以单层固定在所述第一树脂层上的树脂粒子的树脂粒子层和第二树脂层。所述第一树脂层含有具有第一反应性基团的第一树脂。所述树脂粒子层含有树脂粒子,所述树脂粒子含有具有能与所述第一反应性基团进行交联反应的第二反应性基团的交联树脂。所述第二树脂层以填埋所述树脂粒子间的间隙的方式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涂层载体以及涂层载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谋求高图像质量,使用由体积平均 粒径为5 7 μ m的小粒径调色剂和体积平均粒径为30 40 μ m的小粒径载体构成的双组 分显影剂。为了使双组分显影剂的耐久性及环境稳定性优良,在图像形成装置内使显影剂 稳定地带电是很重要的。作为以此为目的的载体的开发,正在进行构成载体的芯材及涂层 树脂原料的探索及涂层量的最优化等研究。日本特开平4-177369号公报中记载的彩色显影剂为包含非磁性彩色调色剂和载 体的显影剂,其包含载体芯材被0. 1 5. 0重量%的电绝缘性树脂包覆的载体。另外,日本特开平8-44118号公报中记载的磁性载体由磁性芯粒子和树脂涂层构 成,树脂涂层以热固性树脂为主体。日本特开平8-44118号公报中,通过使用硅氧烷树脂、 热固型丙烯酸类树脂、酚醛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热固型聚酯树脂等热固性树脂,树脂涂 层的密合性、耐磨损性优良。其结果是载体整体地形成具有耐久性的结构。但是,即使是在涂层中使用了热固性树脂的载体,由于长时间的使用,涂层也会剥 落,存在载体特性改变的问题。特别是小粒径调色剂,为了提高转印效率等,多使用100 300nm的粒径较大的外部添加剂。这种情况下,载体表面的涂层受到外部添加剂的研磨,不 能维持初期状态的载体特性,载体的耐久性降低。针对上述问题,想出了通过加厚涂层以达到即使涂层磨损也不会对载体的特性产 生影响的方法,但用热固性树脂包覆芯材时,存在几个载体聚集、聚集的载体被破碎而在涂 层上产生破裂面等随着涂层加厚而难以控制形成均勻的厚度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涂层不易产生剥离及磨损的耐磨损性优良的涂层载体及 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涂层载体,其特征在于,包含含磁性体的芯粒子;第一树脂层,包覆所述芯粒子,且含有具有第一反应性基团的第一树脂;树脂粒子层,以单层固定在所述第一树脂层上,且含有树脂粒子,所述树脂粒子含 有具有能与所述第一反应性基团进行交联反应的第二反应性基团的交联树脂;和第二树脂层,为了填埋所述树脂粒子间的间隙而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形成树脂粒子层的树脂粒子通过与形成第一树脂层的树脂的交联反 应而被牢固地固定,而且设置第二树脂层以填埋构成树脂粒子层的树脂粒子间的间隙,由 此能够抑制树脂粒子的脱离。因此,能得到具有均勻且厚的涂层的涂层载体。而且,由于涂 层中含有硬质树脂粒子,因此能延迟由于涂层载体之间或涂层载体与显影装置的构件的摩擦引起的涂层磨损,得到耐磨损性优良的涂层载体。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所述第二树脂层含有具备所述第一反应性基团的第二树 脂。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树脂层中所含的第一反应性基团与树脂粒子中所含的第二反应 性基团发生交联反应,从而使第二树脂层更牢固地固定,并进一步提高了涂层载体的耐磨 损性。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所述具有第一反应性基团的第一树脂和所述具有第二反 应性基团的交联树脂中,一个为具有缩水甘油基的丙烯酸类树脂(7々U >樹脂),另一个 为具有羧基的丙烯酸类树脂。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缩水甘油基与羧基的交联反应,各树脂层与树脂粒子的密合性 增强,能防止在涂层载体之间或涂层载体与显影装置的构件摩擦时树脂粒子从涂层载体的 表面脱离,能得到耐剥离性优良的涂层载体。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涂层载体的制造方法,其具有以下工序第一树脂层形成工序,在含磁性体的芯粒子表面形成第一树脂层,所述第一树脂 层含有具有第一反应性基团的第一树脂;树脂粒子层形成工序,通过在所述第一树脂表面以单层固定含有交联树脂的树脂 粒子而形成树脂粒子层,所述交联树脂具有能与所述第一反应性基团进行交联反应的第二 反应性基团;和第二树脂层形成工序,设置第二树脂层以填埋上述第一树脂层和树脂粒子层的间 隙。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能抑制涂层载体所含的树脂粒子的游离,因此,能得到不损害调 色剂的定影性的涂层载体。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在所述树脂粒子层形成工序中,使用的树脂粒子的90数 量%以上的粒径为数均粒径的0. 8倍以上、1. 2倍以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树脂粒子的粒径均勻,因此即使增厚涂层也很少产生破碎面,能 得到涂层的厚度均勻的涂层载体。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色及优点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涂层载体的构成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涂层载体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1、涂层载体的构成图1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涂层载体50的构成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 的涂层载体50具有芯粒子40,其包含铁氧体粒子;和涂层44,其包含第一树脂层41、由树 脂粒子42a构成的单层的树脂粒子层42、和第二树脂层43。(1)芯粒子芯粒子40可以使用公知的磁性粒子,优选含有铁氧体成分的铁氧体系粒子。铁氧 体系粒子由于饱和磁化高,因此能得到密度小的涂层载体。因此,不易引起涂层载体向感光 体的附着,可以形成柔软的磁刷,能得到点重现性高的图像。作为铁氧体系粒子,可以使用公知的物质,例如可以列举锌基铁氧体、镍基铁 氧体、铜基铁氧体、镍_锌基铁氧体、锰_镁基铁氧体、铜_镁基铁氧体、锰_锌基铁氧体、 锰-铜-锌基铁氧体等的粒子。铁氧体系粒子可以用公知的方法制作。例如将Fe2O3及Mg(OH)2等铁氧体原料 混合,将该混合物用加热炉加热煅烧(仮焼)。将得到的煅烧品冷却后,用振动磨粉碎成约 1 μ m的粒子,在粉碎物中加入分散剂,制成浆料。将该浆料用湿式球磨机进行湿式粉碎,将 得到的悬浮液用喷雾干燥器进行造粒干燥,由此得到铁氧体系粒子。(2)第一树脂层第一树脂层41含有具有第一反应性基团的第一树脂,且在包覆芯粒子40的表面 的同时,将树脂粒子42a以单层的树脂粒子层的形式保持。作为第一树脂层41的厚度,优 选为树脂粒子42a的粒径的1/4 1/2,具体而言优选为0. 5 1 μ m。<具备第一反应性基团的第一树脂>作为第一树脂层41中所含的、具备第一反应性基团的第一树脂,可以使用在侧 链或主链末端具有第一反应性基团的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丙烯酸类共聚物树脂、苯乙 烯_丙烯酸类嵌段聚合物树脂等,可以通过使具备第一反应性基团的单体与其它单体共聚 或嵌段聚合而得到。在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反应性基团为能与后述的第二反应性基团反应的反应性基团, 例如可列举缩水甘油基、羧基、异氰酸酯基、氨基、羟基等。另外,在形成第二树脂层43时,为了使第一树脂层41不因溶剂而剥落,优选添加 能与第一反应性基团反应的交联剂,例如二胺化合物、二醇化合物等。作为第一树脂层41中所含的第一树脂,从反应控制性、物性设计、成本等方面考 虑,特别优选具有丙烯酸类树脂结构、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结构的树脂,具体而言,优选 作为交联剂的具有缩水甘油基或羧基的丙烯酸类树脂。具有缩水甘油基的丙烯酸类树脂,通常通过使具有聚合性双键的单体与具有缩水 甘油基和双键的单体聚合而得到。作为具有缩水甘油基的单体,可以列举丙烯酸缩水甘油 酯、丙烯酸-β-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β-甲基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具有缩水甘油基的丙烯酸类树脂,优选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涂层载体,其特征在于,包含:含磁性体的芯粒子;第一树脂层,包覆所述芯粒子,且含有具有第一反应性基团的第一树脂;树脂粒子层,以单层固定在所述第一树脂层上,且含有树脂粒子,所述树脂粒子含有具有能与所述第一反应性基团进行交联反应的第二反应性基团的交联树脂;和第二树脂层,为了填埋所述树脂粒子间的间隙而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野友惟,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