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混合动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8061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氢氧混合动力装置,包括反应腔体、过滤腔体、智能控制器、车载电瓶及发动机,过滤腔体分别连接反应腔体与发动机,所述反应腔体为圆柱形,其内部设有电解液及部分浸没于电解液内的导电金属丝,导电金属丝包括阳极金属丝及阴极金属丝,阳极金属丝与阴极金属丝平行缠绕成蛇形状,阳极金属丝、阴极金属丝分别通过智能控制器连接车载电源的正极、负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氢氧混合动力装置由环形缠绕的阳极金属丝与阴极金属丝代替阳极板与阴极板,通过电解液中金属导电离子的浓度与智能控制器控制产气量,降低了氢氧混合动力装置的制造成本,通过智能控制器监控反应腔体内的反应温度及液位变化,提高了氢氧混合动力装置的产气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氢氧混合动力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动力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氢氧混合动力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燃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通过提高发动机内燃料的燃烧率可以有效降低汽车的有害气体的排放,现有技术中,通过向发动机内通入氢氧混合气体可以有效地促进燃料充分、快速地燃烧,进而降低内燃机油耗率及有害气体排放。氢氧混合气体是通过电解水产生的,电解装置包括电解池、电极板,电解池内盛放有电解液,电极板包括阳极板与阴极板,阳极板与阴极板分别部分置于电解液内,且连接电源正极与电源负极。上述装置的缺陷在于:阳极板与阴极板表面容易被电解液腐蚀,一旦极板发生腐蚀即需要更换极板,提高了电解装置的使用成本,且电极板表面反应水的裂解速度较快,产气量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氢氧混合动力装置,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氢氧混合动力装置成本高及产气量难以控制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氢氧混合动力装置,包括反应腔体、过滤腔体、智能控制器、车载电瓶及发动机,所述过滤腔体设有进气口与出气口,过滤腔体内盛有过滤液,所述进气口设于过滤液的液面下方并通过进气管连接所述反应腔体,所述出气口设于过滤液的液面上方并通过出气管连接所述发动机;所述反应腔体为圆柱形,反应腔体内设有电解液及部分浸没于电解液内的导电金属丝,所述导电金属丝包括阳极金属丝及阴极金属丝,所述阳极金属丝与阴极金属丝平行缠绕成蛇形状,阳极金属丝、阴极金属丝分别通过智能控制器连接车载电瓶的正极、负极。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应腔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与液位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液位传感器分别连接智能控制器。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液位传感器于反应腔体内的高度高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于反应腔体内的高度。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金属丝为铁丝或铜丝,所述导电金属丝的表面镀有耐腐蚀层,所述耐腐蚀层为铂金层。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解液位酸性电解液,所述电解液中含有金属导电离子,所述金属导电离子为铝离子或锰离子。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应腔体的上方设有加液孔,所述加液孔通过加液管连接加液箱,所述加液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连接智能控制器。本技术的氢氧混合动力装置由环形缠绕的阳极金属丝与阴极金属丝代替阳极板与阴极板,通过电解液中金属导电离子的浓度与智能控制器控制产气量,降低了氢氧混合动力装置的制造成本,通过智能控制器监控反应腔体内的反应温度及液位变化,提高了氢氧混合动力装置的产气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氢氧混合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氢氧混合动力装置中反应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车载电瓶1、智能控制器2、反应腔体3、过滤腔体4、发动机5、进气管6、出气管7、加液箱8、电磁阀9、过滤液10、加液孔11、液位传感器12、温度传感器13、阴极金属丝14、阳极金属丝15。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氢氧混合动力装置,包括车载电瓶1、智能控制器2、反应腔体3、过滤腔体4及发动机5。车载电瓶1通过智能控制器2连接反应腔体3,反应腔体3通过进气管6连接过滤腔体4的进气口,过滤腔体4内盛放有过滤液10,进气口设于过滤液10的液面以下,过滤腔体4内还设有出气口,出气口设于过滤液10的液面以上,出气口通过出气管7连接发动机5,反应腔体3通过加液管连接加液箱8,加液管上设有电磁阀9,电磁阀9连接智能控制器2。如图2所示,反应腔体3为圆柱形,相比较于传统的立方体形反应腔体,圆柱形反应腔体在相同耗材的情况下,增大了反应容积,反应腔体3内盛放有电解液部分浸没于电解液内的导电金属丝,电解液为含有锰离子的酸性电解液,导电金属丝为铜丝,且表面涂覆有耐腐蚀的铂金层,导电金属丝包括阳极金属丝15及阴极金属丝14,阳极金属丝15与阴极金属丝14相互平行呈蛇形缠绕,反应腔体3内设有温度传感器13与液位传感器12,液位传感器12于反应腔体3内的高度高于温度传感器13于反应腔体3内的高度,反应腔体3上设有加液孔11,加液孔11通过加液管连接加液箱8。阳极金属丝15的两端通过智能控制器2连接车载电瓶1的正极,阴极金属丝14的两端通过智能控制器2连接车载电瓶1的负极,液位传感器12与温度传感器13分别连接智能控制器2,其中温度传感器13的最低点位于反应腔体3高度的1/3处,液位传感器12的最低点位于反应腔体3高度的4/5处。当反应腔体3内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温度传感器13将信号发送至智能控制器2,智能控制器2增加阳极金属丝15与阴极金属丝14之间的电流强度,电解反应加快,反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增加,电解液温度上升,当电解液的温度超过设定值时,智能控制器2降低阳极金属丝15与阴极金属丝14之间的电流强度,电解反应减慢,反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减少,电解液温度下降,通过智能控制器2调节阳极金属丝15与阴极金属丝14之间的电流,能够保证电解液的温度稳定的维持于设定值。当智能控制器2无法读取温度传感器13的数值时,说明电解液的液面已经低于温度传感器13的最低点,即反应腔体3高度的1/3处,此时,智能控制器2关闭电源、打开电磁阀9,加液箱8对反应腔体3内加注电解液,当电解液的液面上升至液位传感器12的位置处,即反应腔体3高度的4/5处,此时,智能控制器2关闭电磁阀9,停止加液,且打开电源,电解反应正常进行。同时,电解液的加液过程也可人工通过加液孔11进行加液。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氢氧混合动力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氢氧混合动力装置,包括反应腔体(3)、过滤腔体(4)、智能控制器(2)、车载电瓶(1)及发动机(5),所述过滤腔体(4)设有进气口与出气口,过滤腔体(4)内盛有过滤液(10),所述进气口设于过滤液(10)的液面下方并通过进气管(6)连接所述反应腔体(3),所述出气口设于过滤液(10)的液面上方并通过出气管(7)连接所述发动机(5);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体(3)为圆柱形,反应腔体(3)内设有电解液及部分浸没于电解液内的导电金属丝,所述导电金属丝包括阳极金属丝(15)及阴极金属丝(14),所述阳极金属丝(15)与阴极金属丝(14)平行缠绕成蛇形状,阳极金属丝(15)、阴极金属丝(14)分别通过智能控制器(2)连接车载电瓶(1)的正极、负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氧混合动力装置,包括反应腔体(3)、过滤腔体(4)、智能控制器(2)、车载电瓶(1)及发动机(5),所述过滤腔体(4)设有进气口与出气口,过滤腔体(4)内盛有过滤液(10),所述进气口设于过滤液(10)的液面下方并通过进气管(6)连接所述反应腔体(3),所述出气口设于过滤液(10)的液面上方并通过出气管(7)连接所述发动机(5);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体(3)为圆柱形,反应腔体(3)内设有电解液及部分浸没于电解液内的导电金属丝,所述导电金属丝包括阳极金属丝(15)及阴极金属丝(14),所述阳极金属丝(15)与阴极金属丝(14)平行缠绕成蛇形状,阳极金属丝(15)、阴极金属丝(14)分别通过智能控制器(2)连接车载电瓶(1)的正极、负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氧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腔体(3)内设有温度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曙光朱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实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