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零件搬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77489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零件搬送装置,该电子零件搬送装置(1)包括: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装置(4)以及使吸附喷嘴(23)与负压产生装置(4)连通的气动回路(5),该气动回路(5)在吸附喷嘴(23)到达单元设置位置(3)时以及吸附喷嘴(23)到达单元设置位置(3)间的中间位置(32)时,使吸附喷嘴(23)与负压产生装置(4)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子零件搬送装置减少了搬送中的电子零件的位置偏移或落下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零件搬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边整列搬送电子零件一边实施各种处理的电子零件搬送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零件在组装至交货期间,根据各种目的而由也被称为机械手(handler)的电子零件搬送装置搬送。例如,电子零件在组装步骤后,为了经过各种检查等处理而被搬送。电子零件搬送装置在电子零件的搬送路径中具备各种处理单元,从而一边搬送电子零件一边进行各种处理。另外,为了将电子零件自一个收容体移载至另一个收容体,而自一个收容体将电子零件载置于搬送路径,并使其朝向另一个收容体移动,从而对调至另一个收容体。沿搬送路径的电子零件的搬送方式有利用吸附喷嘴的方式。电子零件搬送装置具备吸附喷嘴、以及使该吸附喷嘴移动的转台,一边利用吸附喷嘴对电子零件加以吸引保持,一边利用转台使吸附喷嘴移动。转台例如具有圆盘或星型的形状,吸附喷嘴配置于转台的外周边而一边保持电子零件,一边沿转台的边缘环绕。吸附喷嘴通过利用气动回路与负压产生装置连接而被供给负压,从而利用该负压保持电子零件。气动回路具备自负压产生装置分支延伸的分支配管、及连接于吸附喷嘴的中继配管,在伴随着转台的旋转而分支配管的端部与中继配管的端部一致时,使负压产生装置与吸附喷嘴连通,从而对吸附喷嘴供给负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283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该负压产生装置与吸附喷嘴的连通形态在吸附喷嘴抵达处理单元上时成立。其原因在于:在处理单元上吸附喷嘴暂时停止,而能够执行电子零件的交接。另一方面,现有的电子零件搬送装置在处理单元与处理单元之间的区间并无电子零件的交接,因此不对吸附喷嘴供给负压。如此,在吸附喷嘴在处理单元与处理单元之间移动的期间,不供给负压或负压小,从而电子零件受离心力的影响而容易产生位置偏移,最坏的情况下有落下的风险。本技术为了解决该问题点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了搬送中的电子零件的位置偏移或落下的风险的电子零件搬送装置。[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技术的电子零件搬送装置与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装置连接、或具备该负压产生装置,且一边整列搬送电子零件一边对所述电子零件进行处理,包括:多个吸附喷嘴,利用自所述负压产生装置供给的负压来保持所述电子零件;转台,在圆周等分位置安装所述吸附喷嘴,且沿圆周方向间歇旋转;多个单元设置位置,在所述转台的外周边设定于圆周等分位置;多个处理单元,配置于所述多个单元设置位置的至少一部分,对所述吸附喷嘴所保持的所述电子零件进行处理;以及气动回路,在所述吸附喷嘴到达所述单元设置位置时、以及所述吸附喷嘴到达所述单元设置位置间的中间位置时,使所述吸附喷嘴与所述负压产生装置连通。可设为,所述气动回路包括:旋转体,放置于所述转台的中心,与所述转台一起间歇旋转;固定体,与所述旋转体重合,且无法旋转;分支配管,自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延伸,且在中途分支为所述处理单元设置位置的数量的2倍的根数,分支端固定于所述固定体;以及中继配管,配设有与所述吸附喷嘴相同的数量,一端连接于所述吸附喷嘴,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旋转体,所述分支配管的分支端贯穿所述固定体而抵达与所述旋转体的对接面,并且在所述对接面上以所述单元设置位置的角度间隔一半的间隔排列于圆周等分位置,所述中继配管的所述旋转体侧的连接端贯穿所述旋转体而抵达与所述固定体的对接面,在所述对接面上以与所述吸附喷嘴的角度间隔相等的间隔排列于圆周等分位置,在所述吸附喷嘴到达所述单元设置位置时、以及所述吸附喷嘴到达所述单元设置位置的中间位置时,所述分支配管与所述中继配管连通。可设为,所述转台以与所述单元设置位置的角度间隔为相等间隔的间距进行间歇旋转,所述吸附喷嘴安装有与所述单元设置位置相同的数量,在到达所述单元设置位置时暂时停止,而在所述单元设置位置间的中间位置并不停止且与所述负压产生装置连通。也可设为,所述转台以所述单元设置位置的角度间隔的一半的角度间隔的间隔进行间歇旋转,所述吸附喷嘴安装有与所述单元设置位置相同的数量,在到达所述单元设置位置时、以及到达所述单元设置位置的中间位置时暂时停止,在所述单元设置位置间的中间位置停止而与所述负压产生装置连通。也可设为,所述转台以所述单元设置位置的角度位置的一半的角度间隔的间距进行间歇旋转,所述吸附喷嘴安装有所述单元设置位置的数量的2倍的数量,在每1间距的间歇旋转中,半数到达所述单元设置位置而停止,其他半数到达所述单元设置位置的中间位置而停止,所述气动回路对所有到达所述单元设置位置而停止的所述吸附喷嘴、以及到达所述单元设置位置的中间位置而停止的所述吸附喷嘴供给负压。可设为,在对到达所述单元设置位置的所述吸附喷嘴供给负压的所述分支配管的至少一个以上中还包括电磁阀。可设为,还包括将所述固定体按压于所述旋转体的按压部。[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可在单元设置位置与单元设置位置之间对吸附喷嘴供给负压,因此必须在无负压的供给的状态下移动的区间变成一半的距离,从而减少电子零件的位置偏移或落下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零件搬送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零件搬送装置的A-A剖面图。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零件搬送装置的B-B剖面图。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体与旋转体的构造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体与旋转体的构造的重合面的透视图。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零件搬送装置所具备的一个吸附喷嘴的时序图。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零件搬送装置所具备的一个吸附喷嘴的时序图。图8是第3实施方式的电子零件搬送装置的俯视图。图9是第3实施形态的电子零件搬送装置的B-B剖面图。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固定体与旋转体的构造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固定体与旋转体的构造的重合面的透视图。图12是第3实施方式的电子零件搬送装置所具备的一个吸附喷嘴的时序图。[符号的说明]1:电子零件搬送装置2:搬送路径3:单元设置位置4:负压产生装置5:气动回路6:台架21:转台22:直接驱动电动机23:吸附喷嘴24:进退驱动装置31:处理单元32:中间位置52:轴53:分支配管54:中继配管55:固定体56:旋转体57:按压部58:电磁阀551:开放面552、562:对接面553、563:贯通孔554、564:开口555、565:圆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技术的电子零件搬送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6对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零件搬送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电子零件搬送装置1将圆环状的搬送路径2形成于台架6上,沿搬送路径2整列搬送电子零件。在圆环状的搬送路径2上,于圆周等分位置设定有单元设置位置3。单元设置位置3是设置各种处理单元31的位置。电子零件搬送装置1在台架6上的单元设置位置3处具备各种处理单元31,使电子零件在搬送路径2的各处停止而实施各种处理。该电子零件搬送装置1具备电子零件的搬送机构。搬送机构形成圆环状的搬送路径2,使电子零件沿搬送路径2移动,并使电子零件在单元设置位置3的正上方停止。该搬送机构由成为旋转体系的基台的转台21、成为转台21的旋转动力源的直接驱动电动机(directdrivemoto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子零件搬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零件搬送装置,与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装置连接或包括所述负压产生装置,且一边整列搬送电子零件一边对所述电子零件进行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吸附喷嘴,利用自所述负压产生装置供给的负压来保持所述电子零件;转台,在圆周等分位置安装所述吸附喷嘴,且沿圆周方向间歇旋转;多个单元设置位置,在所述转台的外周边设定于圆周等分位置;多个处理单元,配置于所述多个单元设置位置的至少一部分,对所述吸附喷嘴所保持的所述电子零件进行处理;以及气动回路,在所述吸附喷嘴到达所述单元设置位置时以及所述吸附喷嘴到达所述单元设置位置间的中间位置时,使所述吸附喷嘴与所述负压产生装置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零件搬送装置,与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装置连接或包括所述负压产生装置,且一边整列搬送电子零件一边对所述电子零件进行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吸附喷嘴,利用自所述负压产生装置供给的负压来保持所述电子零件;转台,在圆周等分位置安装所述吸附喷嘴,且沿圆周方向间歇旋转;多个单元设置位置,在所述转台的外周边设定于圆周等分位置;多个处理单元,配置于所述多个单元设置位置的至少一部分,对所述吸附喷嘴所保持的所述电子零件进行处理;以及气动回路,在所述吸附喷嘴到达所述单元设置位置时以及所述吸附喷嘴到达所述单元设置位置间的中间位置时,使所述吸附喷嘴与所述负压产生装置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零件搬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回路包括:旋转体,放置于所述转台的中心,与所述转台一起间歇旋转;固定体,与所述旋转体重合,且无法旋转;分支配管,自所述负压产生装置延伸,且在中途分支为所述处理单元设置位置的数量的2倍的根数,分支端固定于所述固定体;以及中继配管,配设有与所述吸附喷嘴相同的数量,一端连接于所述吸附喷嘴,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旋转体,所述分支配管的所述分支端贯穿所述固定体而抵达与所述旋转体的对接面,并且在所述对接面上以所述单元设置位置的角度间隔一半的间隔排列于圆周等分位置,所述中继配管的所述旋转体侧的连接端贯穿所述旋转体而抵达与所述固定体的对接面,在所述对接面上以与所述吸附喷嘴的角度间隔相等的间隔排列于圆周等分位置,在所述吸附喷嘴到达所述单元设置位置时以及所述吸附喷嘴到达所述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日出夫
申请(专利权)人:上野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