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5639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2:35
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装置被应用于具有乘员保护装置(21-28、31-34)的车辆(10)。起动控制装置具备左前传感器(41)、右前传感器(42)及起动控制部(45)。左前传感器构成为检测车辆宽度方向的加速度GLy,右前传感器构成为检测车辆宽度方向的加速度GRy。起动控制部基于GLy计算左前传感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移动量SLy,基于GLy计算右前传感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移动量SRy,通过判定由上述移动量决定的点隶属于针对每种碰撞形式而预先确定的区域中的哪一个区域来确定碰撞形式。

Starting control device for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The starting control device for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were applied with th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21-28, 31-34) of the vehicle (10). The starting control device has a left front sensor (41), a right front sensor (42), and a start control unit (45). The front left sensor forms an acceleration GLy for detecting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and the front right sensor forms an acceleration GRy for detecting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Start control of mobile SLy GLy to calculate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left front sensor based on the mobile SRy GLy calculation of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right front sensor based on the judging is decided by the amount of movement for each collision point belonging to form a region which a predetermined area to determine the form of coll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在车辆与障碍物碰撞时保护车辆内的乘员的“气囊装置以及安全带的卷取装置等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进行控制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21所示,以往公知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装置”之一(以下,有时称作“现有装置”)在车辆的车厢(乘员室)的地板具备地板传感器FL。另外,现有装置在车辆的前方左侧部位以及前方右侧部位分别具备左边缘传感器(satellitesensor)FrL以及右边缘传感器FrR。这些传感器检测施加于车辆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加速度。现有装置基于上述传感器的检测值来识别车辆的碰撞形式(即,识别碰撞形式是正面碰撞、斜向碰撞、偏置碰撞以及柱状物碰撞等碰撞形式中的哪一种),并基于该识别结果来使乘员保护装置起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0873号公报然而,在发生正面碰撞时,如图22的(A)所示,通过碰撞产生的力经由前横梁(frontmember)FRM以及一对纵梁(sidemember)SDM而直接传递至车厢的地板。因此,地板传感器FL所检测出的加速度的大小在碰撞发生后的比较早的正时开始急剧地增大。结果,与地板传感器FL所检测出的加速度具有相关性的值(例如加速度自身、加速度的一阶积分值即速度的减少量以及加速度的二阶积分值即移动量等)在碰撞发生后的比较早的正时超过碰撞判定阈值(即起动条件成立),因此乘员保护装置在适当的正时起动。与此相对,在发生柱状物碰撞时,如图22的(B)所示,前横梁FRM弯曲,因此,通过碰撞产生的力难以经由一对纵梁SDM传递至车厢。因此,柱状物Po与配设在发动机舱内的发动机抵接,之后,从该发动机到达车厢起,地板传感器FL所检测出的加速度的大小开始急剧地增大。另一方面,在无法辨别发生正面碰撞时和发生柱状物碰撞时的情况下,碰撞判定阈值被维持为正面碰撞用的值。结果,在发生柱状物碰撞时,存在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延迟的可能性。因此,优选可靠地辨别碰撞形式,并根据碰撞形式来变更碰撞判定阈值(换言之为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条件)。另一方面,左边缘传感器FrL以及右边缘传感器FrR一般配设于前横梁FRM。因此,如图22的(B)所示,由于因柱状物碰撞而导致前横梁FRM弯曲,因此左边缘传感器FrL以及右边缘传感器FrR的加速度检测方向变化为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结果,在发生柱状物碰撞时,左边缘传感器FrL以及右边缘传感器FrR所检测出的加速度并不会变得很大,而是成为与在发生速度比较低的情况下的正面碰撞时左边缘传感器FrL以及右边缘传感器FrR所检测出的加速度相等的大小。因而,现有装置无法明确地识别柱状物碰撞和低速下的正面碰撞,因此在发生柱状物碰撞时无法使碰撞判定阈值降低,故而难以使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正时提前。从以上的例子也可以理解,现有装置在碰撞形式的辨别精度的方面尚存改进的余地。另外,由于左边缘传感器FrL以及右边缘传感器FrR所检测出的加速度的波形例如在偏置碰撞、微小重叠碰撞以及斜向碰撞之间类似,因此也难以高精度地区分这些碰撞形式。此外,在发生低速下的正面碰撞时不需要展开乘员保护装置(尤其是气囊),因此,在这点上,更可靠地确定碰撞形式也很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应对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装置,通过精度更高地辨别碰撞形式,能够进行“更加适当的起动控制(在与碰撞形式对应的正时使乘员保护装置起动的控制)”。本专利技术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装置(以下,有时称作“本专利技术装置”)被应用于具有乘员保护装置(21-28、31-34)以及使上述乘员保护装置起动的起动装置(21a-28a、31a-34a)的车辆。本专利技术装置具备:左前传感器(41),该左前传感器被固定于上述车辆的前方左侧部位;右前传感器(42),该右前传感器被固定于上述车辆的前方右侧部位;以及起动控制部(45),该起动控制部判定规定的起动条件是否成立,并且当判定为上述起动条件成立时使用上述起动装置来使上述乘员保护装置起动。另外,上述左前传感器构成为检测上述左前传感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加速度即第一横向加速度(GLy),上述右前传感器构成为检测上述右前传感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加速度即第二横向加速度(GRy),上述起动控制部构成为:基于上述第一横向加速度来计算表示上述左前传感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移动量的第一移动量(Sly)(111),基于上述第二横向加速度来计算表示上述右前传感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移动量的第二移动量(SRy)(112),判定由上述第一移动量以及上述第二移动量决定的点隶属于针对每种碰撞形式而预先确定的区域(参照图4的(A))中的哪一个区域,由此,确定为碰撞形式是与上述点所隶属的区域对应的碰撞形式(113),根据上述确定出的碰撞形式来设定上述起动条件(51-53、61-63、71-73、81-83、91-93、100)。根据专利技术人的研究,由第一移动量(左传感器移动量SLy)以及第二移动量(右传感器移动量SRy)规定的点如图3所示那样描绘与碰撞形式对应的特有的轨迹。因而,通过判定该点隶属于预先确定的区域(参照图4的(A))中的哪一个区域,能够高精度地确定(辨别)碰撞形式。结果,能够将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条件变更为与碰撞形式对应的适当的条件,因此能够使乘员保护装置在适当的正时起动。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个方式具备地板传感器(43),该地板传感器被固定于车辆的车厢的地板,并且检测车辆前后方向的加速度即地板加速度(Gx),上述起动控制部构成为,基于上述检测出的地板加速度来计算实际的地板传感器的速度减少量(Vx)(50),当相对于上述实际的地板传感器的速度减少量的上述检测出的地板加速度成为根据上述实际的地板传感器的速度减少量而变化的起动阈值以上时,判定为上述起动条件成立,并且,针对每种碰撞形式预先存储有地板传感器的速度减少量与起动阈值之间的关系(51、61、71、81以及91(参照线L1-L5)),基于与上述确定出的碰撞形式对应的上述关系以及上述实际的地板传感器的速度减少量来设定上述起动阈值,由此,根据上述确定出的碰撞形式设定上述起动条件(52、62、72、82、92、53、63、73、83、93、100)。此外,地板传感器的速度减少量通过实际上按时间对地板加速度进行积分(累计)来计算。根据该方式,由于能够基于“地板传感器的速度减少量和地板加速度”来精细地设定与碰撞形式对应的起动条件,因此能够在更适当的正时使乘员保护装置起动。另外,在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个方式中,上述左前传感器构成为将上述左前传感器向上述车辆的内侧移动的方向的加速度检测为正的加速度,上述右前传感器构成为将上述右前传感器向上述车辆的内侧移动的方向的加速度检测为正的加速度,上述起动控制部构成为:在将上述第一移动量设定为横轴且将上述第二移动量设定为纵轴的坐标系中,将包括该坐标系的原点在内的区域预先确定为与正面碰撞对应的区域即正面碰撞区域(辨别设定表A),在上述坐标系中,将包括上述第一移动量和上述第二移动量均为正值且边维持一对一的关系(成正比的关系)边变化的直线在内的区域、并且不包括上述正面碰撞区域的区域预先确定为与柱状物碰撞对应的区域即柱状物碰撞区域(辨别设定表A),当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装置,被应用于具有乘员保护装置以及使上述乘员保护装置起动的起动装置的车辆,上述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装置具备:左前传感器,该左前传感器被固定于上述车辆的前方左侧部位;右前传感器,该右前传感器被固定于上述车辆的前方右侧部位;以及起动控制部,该起动控制部判定规定的起动条件是否成立,并且当判定为上述起动条件成立时使用上述起动装置来使上述乘员保护装置起动,其中,上述左前传感器构成为检测上述左前传感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加速度即第一横向加速度,上述右前传感器构成为检测上述右前传感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加速度即第二横向加速度,上述起动控制部构成为:基于上述第一横向加速度来计算表示上述左前传感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移动量的第一移动量,基于上述第二横向加速度来计算表示上述右前传感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移动量的第二移动量,判定由上述第一移动量以及上述第二移动量决定的点隶属于针对每种碰撞形式而预先确定的区域中的哪一个区域,由此,确定为碰撞形式是与上述点所隶属的区域对应的碰撞形式,根据上述确定出的碰撞形式来设定上述起动条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15 JP 2016-0254611.一种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装置,被应用于具有乘员保护装置以及使上述乘员保护装置起动的起动装置的车辆,上述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装置具备:左前传感器,该左前传感器被固定于上述车辆的前方左侧部位;右前传感器,该右前传感器被固定于上述车辆的前方右侧部位;以及起动控制部,该起动控制部判定规定的起动条件是否成立,并且当判定为上述起动条件成立时使用上述起动装置来使上述乘员保护装置起动,其中,上述左前传感器构成为检测上述左前传感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加速度即第一横向加速度,上述右前传感器构成为检测上述右前传感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加速度即第二横向加速度,上述起动控制部构成为:基于上述第一横向加速度来计算表示上述左前传感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移动量的第一移动量,基于上述第二横向加速度来计算表示上述右前传感器的车辆宽度方向的移动量的第二移动量,判定由上述第一移动量以及上述第二移动量决定的点隶属于针对每种碰撞形式而预先确定的区域中的哪一个区域,由此,确定为碰撞形式是与上述点所隶属的区域对应的碰撞形式,根据上述确定出的碰撞形式来设定上述起动条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员保护装置的起动控制装置,其中,还具备地板传感器,该地板传感器被固定于上述车辆的车厢的地板,并且检测车辆前后方向的加速度即地板加速度,上述起动控制部构成为:基于上述检测出的地板加速度来计算实际的地板传感器的速度减少量,当相对于上述实际的地板传感器的速度减少量的上述检测出的地板加速度成为根据上述实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田裕次郎萩原久史冈崎将光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