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结构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5495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4:22
接合结构体(100)具备:第一构件(21);与第一构件(21)材料不同的第二构件(31);以及设置在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之间使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彼此分离的分离机构(51)。在第一构件(21)与第二构件(31)中的至少一方的构件的端部与另一方的构件之间填充有树脂(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接合结构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接合结构体。
技术介绍
针对近年来的废气等造成的地球环境问题,在机动车等输送机中,谋求由车身的轻量化带来的燃料利用率的改善。另外,还尝试了在尽量不阻碍该车身的轻量化的情况下提高车身碰撞时的安全性。特别是,对于机动车的车身构造,研究了将以往使用的材料的一部分用其他材料来代替的技术。例如,将以往使用的钢材的一部分用更轻量且能量吸收性也优异的铝合金材、镁材等轻合金材料代替、在框架的一部分中应用强度更高的高张力钢等的应对方式逐渐发展。一般,难以进行异种金属材料彼此的焊接。例如,在铝材与钢材的焊接中,在彼此的接合界面,生成高硬度且非常脆的Fe与Al的金属间化合物层即Fe2Al5,从而接合强度降低。因此,研究了在铝制的框架上镶铸钢制的连接构件然后将钢制的连接构件与钢制的其他框架焊接而成的接合结构体(专利文献1)。另外,公开了如下的接合结构体,将通过铆接紧固于第一构件的铆钉的前端点焊于第二构件而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彼此接合,从而抑制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并且将异种金属材料彼此接合(专利文献2)。另外,研究了在将金属构件彼此组合的部分的内侧配置用于提高刚性、冲击吸收性的树脂的方案(参照专利文献3、4)。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7-30214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4-58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05-1615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国特开2014-2181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接合结构体中,不存在产生脆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可能。但是,在进行铝的浇铸时,难以高精度地设置钢制连接构件。另外,为了确保针对水的浸入的连接部分的耐腐蚀性,需要在铝构件与钢制连接构件的边界涂覆密封剂。因此,制造工时增加。并且,密封剂因使用环境而剥离,因此难以确保长期的耐腐蚀性。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接合结构体中,为了防止由水的浸入造成的构件的腐蚀,需要在异种金属材料彼此的边界涂覆密封剂,存在与专利文献1同样的问题。上述的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树脂复合框架构件通过在金属构件间配置树脂,从而提高框架刚性。但是,由于在一方的金属构件的表面设置树脂的状态下,组装另一方的金属构件,因此制造工时增加。并且,存在设置于一方的金属构件的树脂、以及在树脂形成后组装的另一方的金属构件之间产生间隙的可能性。因此,无法充分阻止来自金属构件与树脂之间的水分的浸入,有时难以得到所希望的防腐蚀效果。同样,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树脂复合框架中也在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无法充分地阻止水分的浸入。另外,在使用的金属构件是异种金属材料(例如铝材与钢材)的情况下,必需在金属构件设置电蚀防止用的密封件,制造工时增加。并且,密封件因使用环境而容易剥离,因此难以确保长期的耐久性。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使制造工序繁琐而能够将相互不同的构件彼此牢固地接合并防止腐蚀的高刚性的接合结构体。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接合结构体的特征在于,所述接合结构体具备: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一构件材料不同的第二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使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彼此分离的分离机构,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中的至少一方的构件的端部与另一方的构件之间填充有树脂。作为上述接合结构体的一个方式,也可以为,所述分离机构与所述第一构件以及所述第二构件分体构成。作为上述接合结构体的一个方式,也可以为,所述分离机构是凸部,该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方,且从所述一方朝向所述另一方突出。作为上述接合结构体的一个方式,也可以为,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方的、同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相对置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设置有树脂。作为上述接合结构体的一个方式,也可以为,设置在所述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所述树脂形成有从树脂表面朝向外侧突出的加强部。作为上述接合结构体的一个方式,也可以为,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方形成有贯通表背的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内填充有树脂。作为上述接合结构体的一个方式,也可以为,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分离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地配置的重叠部以与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剖面成为封闭剖面形状的方式填充有所述树脂。作为上述接合结构体的一个方式,也可以为,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方的、形成所述封闭剖面形状的内部与外部的至少一方的部分被树脂覆盖。作为上述接合结构体的一个方式,也可以为,所述第一构件所包含的金属材料与所述第二构件所包含的金属材料是彼此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借助分离机构分离地配置,在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中的至少一方的构件的端部与另一方的构件之间填充有树脂,从而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通过树脂牢固地接合而成为一体。由此,接合结构体的刚性提高。另外,通过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的树脂来防止水分的浸入,从而防止发生锈蚀、腐蚀、电蚀。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并且是示出接合结构体的树脂成形前的骨架构件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剖视图。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是示出图1的接合结构体的制造中使用的铆钉的安装工序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接合结构体的第一结构例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VI-VI线剖视图。图7是示出接合结构体的第二结构例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接合结构体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接合结构体的第三结构例的表示树脂成形前的骨架构件的立体图。图10是图9的X-X线剖视图。图11是示出接合结构体的第四结构例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的XII-XII线剖视图。图13是图11的XIII-XIII线剖视图。图14A是示出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隔着分隔件而固定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4B是示出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隔着垫圈而固定的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15是示出通过凸部而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分离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6是在覆盖构件的树脂一体形成有与其他构件连结的连结部的接合结构体的立体图。图17是用于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并且是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一结构例的立体图。图18是图17所示的复合框架构件的XVIII-XVIII线剖视图。图19是示出图17所示的复合框架构件的背面的背面图。图20是在面板构件上设置有凸部的情况下的面板构件与底板构件的剖视图。图21是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二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22是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三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23是复合框架构件的第四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24A是示出设置有肋的复合框架构件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24B是示出设置有肋的复合框架构件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25是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五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26是复合框架构件的第六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27是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七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28A是设置有肋的复合框架构件的示意性的局部剖视图。图28B是设置有肋的复合框架构件的示意性的局部剖视图。图29是复合框架构件的第八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30是复合框架构件的第九结构例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接合结构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结构体具备: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一构件材料不同的第二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使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彼此分离的分离机构,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中的至少一方的构件的端部与另一方的构件之间填充有树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06 JP 2015-022474;2015.02.06 JP 2015-022471.一种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结构体具备: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一构件材料不同的第二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使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彼此分离的分离机构,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中的至少一方的构件的端部与另一方的构件之间填充有树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与所述第一构件以及所述第二构件分体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是凸部,该凸部形成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方,且从所述一方朝向所述另一方突出。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方的、同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相对置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上设置有树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相反的一侧的面上的所述树脂形成有从树脂表面朝向外侧突出的加强部。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方形成有贯通表背的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内填充有树脂。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方形成有贯通表背的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内填充有树脂。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合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方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村美速今井智惠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