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隐蔽球囊加压静脉输液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3958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2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穿戴式隐蔽球囊加压静脉输液模型,包括手部模型,手部模型包括手背面和手掌面,手背面和手掌面两侧封口处理形成可供真人手掌穿戴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前侧端口和后侧端口均为开口结构,前侧端口构成可供真人手部手指穿出的开口,后侧端口构成可供真人手掌伸入的穿戴入口,手背面和手掌面的一侧封口处设有大拇指口,手背面和手掌面的后侧端口至多延伸至手腕与手掌衔接处,手背面设有模拟血管组件,其进血口连接有可供模拟血液填充的球囊,球囊位于手掌面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穿戴于真人手上,增强与操作者的沟通互动,又能反复练习,不会对真人造成创伤,有利于操作者产生临床情景代入感,也有利于被操作者学会换位思考,培养爱伤观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穿戴式隐蔽球囊加压静脉输液模型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是一种用于手臂静脉输液教学中使用的穿戴式隐蔽球囊加压静脉输液模型。
技术介绍
目前,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也是护士必须具备的核心技术能力。相比其它护理操作技能,静脉输液操作步骤更加复杂,无菌要求更加严格,并在操作中要进行更为严格的药物核对、病人核对及解释。通常,各医学院校采用模型教学或真人练习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该项技能的教学,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其优点但亦存在不同的弊端。首先,手臂输液模型教学中,手臂输液模型是输液教学中最常用的模型(图1),其用硅胶、乳胶、混合胶等材质模拟肌肉、皮肤和手背血管,制成单只手臂供静脉输液教学使用,学生可使用该模型进行反复练习。但有研究者(参考文献:杨恺.《护理学生静脉输液考核存在问题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07,28(5):122~123.)发现经过该模型练习后,护生仍存在滴速调节不准确、穿刺成功率低,沟通能力欠佳等问题。郑智慧(参考文献:郑智慧.《护理学基础教学静脉输液模型使用情况调查》,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3):89~90)曾对福建10所医学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进行输液手臂模型使用情况调查发现,模型使用率并不高,其影响因素有:①价格昂贵、使用成本高、数量有限等,因此老师会限制每位学生实际练习次数;②仿真性差,皮肤厚硬,此类模型的手指不能弯曲,不能配合操作者做有效地握拳、松拳动作(输液操作中需病人握拳松拳配合),护生很难融入到真实的穿刺情景中,不能激发护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容易使护生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出现沟通困难、评估病情不完整、操作流程不规范等同题;③模型体积大,不可随意改变位置,使用不方便。(4)护生只在手臂模型上练习穿刺,将整体进行人为分割,影响学生对整个流程的掌握,以及因为看不到“人”而难以培养爱伤观念。第二,护理人模型教学是对护理人模型进行静脉输液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图2),其比起手臂输液模型更接近临床实际,能让输液操作的整体性更强。但是护理人模型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缺陷。①模拟人无法进行沟通互动:输液过程中有很多沟通环节,如询问病人姓名、是否需要如厕、喜好哪只手输液,输液后有何感受等,但模拟人无法回答,使学生在操作中会渐渐忽视沟通的重要性。②模拟人无法配合操作:静脉输液进针前需要嘱咐病人握拳,进针后松拳,但模拟人的手指只能固定在伸直位,无法配合。③模拟人无法表达感受:输液中扎完压脉带后应在短时间内完成进针并松压脉带,否则压迫时间过久会影响手的血液循环并引起强烈疼痛感,但在对模拟人输液时扎完压脉带后,学生常花很长时间进针,甚至忘记松压脉带,而且自己并未意识到有问题,这是因为模拟人不会表达因压脉带引起的不适之感。第三,真人教学是为了弥补模型教学互动性差的不足,很多院校开展的护生相互间的真人练习。通过穿刺与被穿刺,学生能体会到病人的感受,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并能真实观察到真人血管的充盈过程,感受到血管的弹性。但是真人练习同样存在缺陷(参考文献:刘菊英,张春梅,纪忠红等,《护生静脉输液真人练习干扰因素和对策》,现代护理.2011,24:57):①学生心理负担加重:既怕穿刺不成功给同学带来痛苦,又怕同学不熟练给自己带来痛苦,因此造成学生心理的负性体验:紧张、恐惧;②安全问题:从配液到输入过程复杂,学生无菌技术不熟练或排气不到位等问题会引发静脉炎或带来生命危险,因此真人间练习必须在教师的严格监督下进行;③伦理问题:该练习为有创性操作,在真人上练习存在伦理方面的争议。因此,真人练习的教学方法有不可突破的局限性,目前各学院最多进行一次真人练习,反复多次的练习还需借助模型进行。目前有很多研究针对静脉输液模型进行了改进。输液模型的改进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不同年龄的输液模型:由于不同年龄阶段选择的主要输液部位或血管粗细会有很大不同,因此,有针对婴幼儿的“教学用婴儿头皮静脉输液模型(郭颖华,严秀芹.教学用婴儿头皮静脉输液模型.专利技术申请号CN201220141104.0,2012年11月14日)”和“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成套考核指导模型(曾超美,张晓蕊,晁爽等.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成套考核指导模型.专利技术申请号CN201120260769.9,2012年7月18日)”,有针对儿童的“儿科手臂静脉输液模型(张华,田瑞平,杨晚竹等.儿科手臂静脉输液模型.专利技术申请号CN200920251195.1,2009年12月2日)”、“儿科下肢静脉输液模型(张华,田瑞平,杨晚竹等.儿科下肢静脉输液模型.专利技术申请号CN200920251196.6,2009年12月2日)”、“小儿输液教学装置(李显兰.小儿输液教学装置.专利技术申请号CN201520123296.6,2015年3月3日)”以及其它针对成人的静脉输液模型。2.模拟血液流动的结构设计:输液模型设计中的共同点是有进血口和出血口,模拟血液从进血口进入模拟血管内,练习完后打开出血口让血液流出。为形成压力差使模拟血液能充盈到模拟血管中,一般的设计都是把模拟血袋高挂,使其水平高于输液模型,从而使模拟血液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管腔内(图3),还有一项设计采用压力泵使模拟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3.模型模块的构建:以手臂模型为例,一般包括仿真皮肤、仿真肌肉和血管。大部分在穿刺局部设独立可拆卸模块,便于穿刺部位的局部更换,能节约资源,减少耗材费。另一类设计为一体化成型设计(任立敏,陈红,李长吉等。静脉输液仿真手成套考核指导模型.专利技术申请号CN201120260836.7,2012年7月11日),如以手臂模型为载体,用聚胺酯发泡填充物模仿真实肌肉并在其中埋入模拟血管。还有一种血管埋入方式为在模型上设计开放式圆形沟槽,嵌入模拟血管网,外层再覆以可拆卸仿真皮肤,便于日后血管的更替。4.还有一例与本研究较为接近的设计:2011年白洪海等(白洪海,曹连文.一种佩戴式静脉输液手部模型.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1020256093.1,2010年7月9日)公布了“佩戴式静脉输液手部模型”的专利技术专利(图3),可佩戴于真人手部,其手部模型包括手部皮肤、手部模块,所述手部模块分为上、下两部分,即背部和掌部,整个模块包裹前臂下段及手掌、手背,两侧边设有实现模块的打开与闭合的对合口,背部模块的面上设有血管槽,所述手部皮肤设置在所述手部模块外部。根据以上分析,静脉输液模型教学和真人教学方法均存在优点和缺点,静脉输液模型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反复多次练习,但与临床情景相去甚远,学生难有临床代入感。而真人的优势是更能模拟临床实际情景,与病人的互动沟通无障碍,更能在操作中体会到病人的感受,有助于学生培养爱伤观念,但此方法存在伦理的争议且不能多次进行。上述几项的静脉输液相关专利设计除“佩戴式静脉输液手部模型”的专利技术专利外,其余设计均不能高度模拟临床情景,存在不能互动沟通、被操作者不能配合操作(握拳松拳)、被操作者不能表达感受等缺点;而“佩戴式静脉输液手部模型”的专利技术专利的设计初衷与本研究非常接近——将真人与模型的优势相结合,但其设计上还存在很大缺陷,如进血出血系统的设计不够隐蔽,且模拟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实现不仅需要另外的装置,还需要一人举着装置非常不方便,对临床情景代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穿戴式隐蔽球囊加压静脉输液模型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穿戴式隐蔽球囊加压静脉输液模型,包括手部模型,手部模型包括手背面和手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背面和手掌面两侧封口处理形成可供真人手掌穿戴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前侧端口和后侧端口均为开口结构,前侧端口构成可供真人手部手指穿出的指孔,后侧端口构成可供真人手掌伸入的穿戴入口,手背面和手掌面的一侧封口处设有可供大拇指穿出的大拇指口,手背面和手掌面的后侧端口至多延伸至手腕与手掌衔接处,所述手背面设有模拟血管组件,模拟血管组件包括模拟血管、进血管和出血管,进血管沿手背面的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位置延伸且该延伸段的长度足以使得进血口延伸至手掌面处处,该进血口连接有可供模拟血液填充的球囊,球囊周面的最大外轮廓小于手掌面的外侧边缘,球囊位于手掌面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戴式隐蔽球囊加压静脉输液模型,包括手部模型,手部模型包括手背面和手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背面和手掌面两侧封口处理形成可供真人手掌穿戴的容纳腔,容纳腔的前侧端口和后侧端口均为开口结构,前侧端口构成可供真人手部手指穿出的指孔,后侧端口构成可供真人手掌伸入的穿戴入口,手背面和手掌面的一侧封口处设有可供大拇指穿出的大拇指口,手背面和手掌面的后侧端口至多延伸至手腕与手掌衔接处,所述手背面设有模拟血管组件,模拟血管组件包括模拟血管、进血管和出血管,进血管沿手背面的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位置延伸且该延伸段的长度足以使得进血口延伸至手掌面处处,该进血口连接有可供模拟血液填充的球囊,球囊周面的最大外轮廓小于手掌面的外侧边缘,球囊位于手掌面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隐蔽球囊加压静脉输液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设有血液注入口,出血管沿手背面靠近小拇指方向延伸且该延伸段的长度足以使得出血口延伸至手掌面处,该出血口处设有血管夹,出血管的延伸段位于手掌面上手指根部隆起对应处,球囊位于手掌面的掌心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戴式隐蔽球囊加压静脉输液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背面包括手背面上设有可供模拟血管分布的血管槽,模拟血管槽处设有罩设于血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珊珊陈军张琪琪应一莎汪欣喜李菊芳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