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和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3437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凝器和制冷系统。冷凝器包括壳体、冷凝管束和油分离装置,油分离装置包括内隔板和油分离结构,内隔板将壳体分隔为冷凝室和位于冷凝室上方的油分离室,冷凝管束沿前后方向设置于冷凝室内,壳体具有与油分离室连通的冷媒进口和与冷凝室连通的冷媒出口,油分离结构包括折流板、滤网、冷媒连通口和回油口,折流板和滤网设置于油分离室内,冷媒通过冷媒进口进入油分离室,依次经过折流板和滤网分离冷媒中的油,分离后的冷媒通过冷媒连通口进入冷凝室冷凝,冷凝后的冷媒从冷媒出口流出,分离出的油液通过回油口流出油分离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冷凝器和制冷系统中,冷媒的油分离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凝器和制冷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特别涉及一种冷凝器和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油分离装置在制冷机组中起到分离气态冷媒中细小油滴的作用。设置油分离装置旨在防止压缩机排气中的油滴进入冷凝器,继而进入蒸发器,影响机组整体能效。现有技术中,外置油分离装置如立式油分离装置、卧式油分离装置的发展相对成熟,但是随着客户对机组的集成化要求逐渐增高,内置于冷凝器内部的油分离装置得到发展。设置内置油分离装置不仅需要考虑分离效率,还要兼顾空间布置、系统回油等设计要素。现有技术中,具有内置油分离装置的冷凝器中,由于油分离空间有限,油分离装置的分离效率难以提高。另外,偏心设置的油分离装置回油出口单一,安装倾斜对机组整体回油产生不利的影响,且偏心结构通过影响冷凝器的流场而影响其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器和制冷机组,旨在提高冷凝器内置的油分离装置的油分离效率。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冷凝器,包括壳体、冷凝管束和油分离装置,所述油分离装置包括内隔板和油分离结构,所述内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为冷凝室和位于所述冷凝室上方的油分离室,所述冷凝管束沿前后方向设置于所述冷凝室内,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油分离室连通的冷媒进口和与所述冷凝室连通的冷媒出口,所述油分离结构包括折流板、滤网、冷媒连通口和回油口,所述折流板和所述滤网设置于所述油分离室内,混有油的冷媒通过所述冷媒进口进入所述油分离室,依次经过所述折流板和所述滤网分离所述冷媒中的油,分离后的冷媒通过所述冷媒连通口进入所述冷凝室冷凝,冷凝后的冷媒从所述冷媒出口流出,分离出的油液通过所述回油口流出所述油分离室。进一步地,所述油分离结构包括沿所述冷媒的流动方向间隔布置的两块以上折流板。进一步地,所述两块以上折流板包括设置于所述油分离室左侧的左折流板和设置于所述油分离室右侧的右折流板,所述左折流板和所述右折流板交替布置;或者,所述折流板包括设置于所述油分离室上侧的上折流板和设置于所述油分离室下侧的下折流板,所述上折流板和所述下折流板交替布置。进一步地,所述油分离结构还包括连通所述折流板上游的积油部位和下游的积油部位的通油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油分离装置包括布置于所述冷媒进口前侧或后侧的一个所述油分离结构;或者,所述油分离装置包括分别布置于所述冷媒进口前侧和后侧的两个所述油分离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冷媒连通口包括两个以上连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回油口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滤网和与所述滤网相邻的所述折流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油分离结构包括设置在左侧或右侧的一个所述回油口;或者,所述油分离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左侧和右侧的两个所述回油口。进一步地,所述内隔板包括底部安装板、前封板和后封板,其中,所述底部安装板为左右方向的中部高于左右两端的上凸板。进一步地,所述上凸板为弧形板或折板。进一步地,所述油分离装置大致前后对称和/或大致左右对称。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一种制冷系统,包括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基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凝器和制冷机组,由于设置折流板和滤网,冷媒首先经过折流板折流而利用惯性分离冷媒中部分油流,然后再利用滤网滤除冷媒中未分离的油,冷媒的油分离效率得到提高。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冷凝器的立体透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侧透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后视透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冷凝器的油分离装置(未包括排油口)的立体透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冷凝器的立体透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右侧透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的俯视透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6的后视透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冷凝器的油分离装置(未包括排油口)的立体透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冷凝器的油分离装置(未包括排油口)的立体透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冷凝器的油分离装置(未包括排油口)的立体透视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冷凝器的后视透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冷凝器的后视透视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14中,各附图标记代表:100、200、500、600,冷凝器;110、210、510、610,壳体;111、211,冷媒进口;112、212,冷媒出口;120、220、520、620,冷凝管束;130、230、330、430、530、630,油分离装置;131、231、331、431,内隔板;1311、2311、3311、4311、5311、6311,底部安装板;1312、2312、3312、4312,前封板;1313、2313、3313、4313,后封板;132、232,332、432,油分离结构;1321、3321,左折流板;2321、4321,上折流板;1322、3322,右折流板;2322、4322,下折流板;1323、2323、3323、4323,滤网;1324、2324、3324、4324,冷媒连通口;1325、2325,排油口;N,冷凝室;F,油分离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如图1至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凝器,该冷凝器包括壳体、冷凝管束和油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冷凝器和制冷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凝器,包括壳体、冷凝管束和油分离装置,所述油分离装置包括内隔板和油分离结构,所述内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为冷凝室和位于所述冷凝室上方的油分离室,所述冷凝管束沿前后方向设置于所述冷凝室内,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油分离室连通的冷媒进口和与所述冷凝室连通的冷媒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结构包括折流板、滤网、冷媒连通口和回油口,所述折流板和所述滤网设置于所述油分离室内,混有油的冷媒通过所述冷媒进口进入所述油分离室,依次经过所述折流板和所述滤网分离所述冷媒中的油,分离后的冷媒通过所述冷媒连通口进入所述冷凝室冷凝,冷凝后的冷媒从所述冷媒出口流出,分离出的油液通过所述回油口流出所述油分离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器,包括壳体、冷凝管束和油分离装置,所述油分离装置包括内隔板和油分离结构,所述内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为冷凝室和位于所述冷凝室上方的油分离室,所述冷凝管束沿前后方向设置于所述冷凝室内,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油分离室连通的冷媒进口和与所述冷凝室连通的冷媒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结构包括折流板、滤网、冷媒连通口和回油口,所述折流板和所述滤网设置于所述油分离室内,混有油的冷媒通过所述冷媒进口进入所述油分离室,依次经过所述折流板和所述滤网分离所述冷媒中的油,分离后的冷媒通过所述冷媒连通口进入所述冷凝室冷凝,冷凝后的冷媒从所述冷媒出口流出,分离出的油液通过所述回油口流出所述油分离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结构包括沿所述冷媒的流动方向间隔布置的两块以上折流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块以上折流板包括设置于所述油分离室左侧的左折流板和设置于所述油分离室右侧的右折流板,所述左折流板和所述右折流板交替布置;或者,所述折流板包括设置于所述油分离室上侧的上折流板和设置于所述油分离室下侧的下折流板,所述上折流板和所述下折流板交替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旭峰洪丽胡东兵胡海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