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主动控制减振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3327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维主动控制减振装置,包括外盒,和置于外盒中用于放置待减振物体的内盒;外盒上设有三个维度方向的加速度传感器;内盒设有顶面、底面和侧面,内盒的底面与外盒之间、内盒的侧面与外盒之间分别连接有主动控制减振器,主动控制减振器的数量和方向保证:所述的加速度传感器的每个维度方向上,至少有一个主动控制减振器;本装置还包括微处理器和减振器驱动器,微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的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分别分析每个维度方向的振动状态,计算每个维度对应的主动控制减振器的减振方案,分别通过减振器驱动器驱动对应的主动控制减振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时适应环境振动干扰,以及主动减轻某方向振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维主动控制减振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仪器减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维主动控制减振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主动式陀螺稳定平台见美国专利US5922039、US52227806、US4156241和中国专利CN1305091A、CN2833206Y、CN94218035.6。这些专利均利用传感器输出反映载体姿态及其变化率的信号,经微处理器解算后,控制驱动装置保持平台姿态不变,实现对平台的稳定控制。上述专利并未对动态振动进行隔离或者减弱。现有的陀螺减振平台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其中被动式见CN201210048107.4。其中,一种空间对角减振的光纤陀螺IMU台体(专利号:CN201210048107.4)设计了一种空间六面结构平台,在平台台体的空间对角布局了四个T型橡胶减振器安装支腿,使得光纤陀螺捷联系统IMU在振动条件下具由各向同性动力学响应特征。该专利采用被动减振的手段实现了台体空间多维的减振效果,通过对台体的结构设计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使得X、Y、Z各向具有相同的减振性能。但该专利未能考虑在实际应用情况中,来自不同方向的振动其剧烈程度不同,无法实现有针对性地减振。一种具有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维主动控制减振装置和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维主动控制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盒,和置于外盒中用于放置待减振物体的内盒;外盒上设有三个维度方向的加速度传感器;内盒设有顶面、底面和侧面,内盒的底面与外盒之间、内盒的侧面与外盒之间分别连接有主动控制减振器,主动控制减振器的数量和方向保证:所述的加速度传感器的每个维度方向上,至少有一个主动控制减振器;本装置还包括微处理器和减振器驱动器,微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的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分别分析每个维度方向的振动状态,计算每个维度对应的主动控制减振器的减振方案,分别通过减振器驱动器驱动对应的主动控制减振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维主动控制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盒,和置于外盒中用于放置待减振物体的内盒;外盒上设有三个维度方向的加速度传感器;内盒设有顶面、底面和侧面,内盒的底面与外盒之间、内盒的侧面与外盒之间分别连接有主动控制减振器,主动控制减振器的数量和方向保证:所述的加速度传感器的每个维度方向上,至少有一个主动控制减振器;本装置还包括微处理器和减振器驱动器,微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的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分别分析每个维度方向的振动状态,计算每个维度对应的主动控制减振器的减振方案,分别通过减振器驱动器驱动对应的主动控制减振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主动控制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个维度方向为正交坐标系的X轴、Y轴和Z轴,其中Z轴与外盒的底面垂直,X轴和Y轴分别与外盒的侧面垂直;所述的内盒的底面与外盒之间均布有若干个与Z轴相互平行的主动控制减振器;所述的内盒的侧面与外盒之间分别连接有2个X轴正方向、2个X轴负方向和2个Y轴正方向的主动控制减振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主动控制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控制减振器为压电陶瓷减振器,压电陶瓷减振器包括上夹板、下夹板和连接在上下夹板之间的第一弹簧;还包括压电材料块和控制电源,压电材料块的两侧分别通过摩擦材料块与上夹板固定连接,压电材料块的底部通过第二弹簧与下夹板连接,压电材料块的长度由所述的微处理器通过减振器驱动器控制控制电源的电压值通过负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彬郑磊甘维兵杨燕李盛刘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