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91225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提示模块、处理模块、向待充电设备发送电磁信号的电磁感应模块、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和给各个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处理模块与电磁感应模块、充电提示模块、通信模块连接;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过温保护模块,该过温保护模块由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构成,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电磁感应模块的发射线圈处,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无线充电系统PCB板上,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与处理模块连接,处理模块通过CAN总线与PEPS连接。该系统能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并避免对PEPS与遥控钥匙之间的通信造成干扰,同时保证充电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系统
本技术属于无线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很大份额的智能手机已能支持无线充电,但当前无线充电主要用于家里或者公共场所,而家里或者公共场所的无线充电系统无法在汽车上投入使用。CN203747442U公开了一种车载无线电磁感应充电装置,其能在汽车上对待充电设备(比如无线充电手机)进行充电,并且保证手机在无线充电中的通信;但是由于PEPS(即无钥匙进入及启动系统)与遥控钥匙进行通信的工作频率范围与车载无线充电系统的工作频率范围相同,当在车内进行无线充电时,其电磁信号可能会对PEPS与遥控钥匙之间的通信造成干扰;另外,在无线充电过程中,电磁感应模块的发射线圈因存在损耗而发热,从而使车载无线充电系统的温度升高,而过高的温度会影响车载无线充电系统的安全,进而影响整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系统,以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并避免对PEPS与遥控钥匙之间的通信造成干扰,同时保证充电的安全性。本技术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提示模块、处理模块、向待充电设备发送电磁信号的电磁感应模块、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和给各个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与电磁感应模块连接,控制电磁感应模块向待充电设备发送电磁信号,给待充电设备充电(其充电电流来自于电源模块的供电),处理模块与充电提示模块连接,控制充电提示模块显示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充满状态或者车载无线充电系统的待机、异常状态,处理模块与通信模块连接,处理模块通过通信模块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获取待充电设备是否满电、是否符合Qi标准等信息;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过温保护模块,该过温保护模块由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构成,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工作电源由电源模块提供,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电磁感应模块的发射线圈处,用于检测电磁感应模块的发射线圈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无线充电系统PCB板(即充电板)上,用于检测无线充电系统PCB板的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与处理模块连接,将检测的发射线圈的温度发送给处理模块处理,第二温度传感器与处理模块连接,将检测的无线充电系统PCB板的温度发送给处理模块处理,在发射线圈的温度超过第一温度上限值或者无线充电系统PCB板的温度超过第二温度上限值时,处理模块控制电磁感应模块停止向待充电设备发送电磁信号,停止充电,在发射线圈的温度低于第一温度下限值并且无线充电系统PCB板的温度低于第二温度下限值时,处理模块控制电磁感应模块向待充电设备发送电磁信号,恢复充电;处理模块通过CAN总线与PEPS连接,从CAN总线上获取PEPS与遥控钥匙进行通信时的遥控钥匙认证信号,当处理模块获取到遥控钥匙认证信号后,处理模块控制电磁感应模块停止向待充电设备发送电磁信号,从而停止充电,以避免对PEPS与遥控钥匙之间的通信造成干扰。所述充电提示模块为LED灯,通过该LED灯的不同颜色来显示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充满状态或者车载无线充电系统的待机、异常状态。所述电磁感应模块的发射线圈为WPC初级线圈,其能满足Qi标准。本技术具有如下效果:(1)采用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对发射线圈和无线充电系统PCB板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在发射线圈的温度超过第一温度上限值或者无线充电系统PCB板的温度超过第二温度上限值时,停止充电,在发射线圈的温度低于第一温度下限值并且无线充电系统PCB板的温度低于第二温度下限值时,恢复充电;其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进而避免了对整车安全造成影响。(2)处理模块通过CAN总线与PEPS连接,处理模块获取到遥控钥匙认证信号后,停止充电,其避免了对PEPS与遥控钥匙之间的通信造成干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的车载无线充电系统,用于对无线充电手机1(即待充电设备)进行无线充电,其包括充电提示模块3、处理模块4、向无线充电手机1发送电磁信号的电磁感应模块2、与无线充电手机1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6、过温保护模块7和给各个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5(即电源模块5与电磁感应模块2、充电提示模块3、处理模块4、通信模块6、过温保护模块7连接,提供它们工作时所需要的电源),处理模块4采用单片机(比如MSP430)作为控制器,电磁感应模块2的发射线圈为WPC初级线圈,其满足Qi标准,能实现电磁感应充电功能,充电提示模块3为可呈现不同颜色的LED灯,通信模块6为NFC通信单元(即近场通信单元),过温保护模块7由第一温度传感器7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2构成,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的工作电源由电源模块5提供,第一温度传感器71设置在电磁感应模块2的发射线圈处,用于检测电磁感应模块2的发射线圈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72设置在无线充电系统PCB板(即充电板)上,用于检测无线充电系统PCB板的温度。处理模块4的GPI0口与电磁感应模块2连接,控制发射线圈向无线充电手机1发送电磁信号,给无线充电手机1充电(其充电电流来自于电源模块5的供电),发射线圈与无线充电手机1的充电距离在5mm以内,处理模块4通过串口与充电提示模块3连接,控制充电提示模块3显示无线充电手机1的充电、充满状态或者车载无线充电系统的待机、异常状态,处理模块4的SPI口与通信模块6连接,处理模块4通过通信模块6与无线充电手机1进行通信,获取无线充电手机1是否满电、是否符合Qi标准等信息,其通信距离在10cm以内,第一温度传感器71与处理模块4连接,将检测的发射线圈的温度发送给处理模块4处理,第二温度传感器72与处理模块4连接,将检测的无线充电系统PCB板的温度发送给处理模块4处理;处理模块4通过CAN总线与PEPS8连接,从CAN总线上获取PEPS8与遥控钥匙9进行通信时的遥控钥匙认证信号。如图2所示,整车上电后,未充电前,处理模块4根据连接管脚的信号判断电池感应模块2的发射线圈是否损坏(该判断方式为现有技术),如果发射线圈损坏,则处理模块4控制LED灯(即充电提示模块3)点亮呈红色,提示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处于异常状态,如果发射线圈未损坏,则上述车载无线充电系统进入待机状态(可随时进行充电),LED灯不亮。将无线充电手机1放在车载无线充电系统的壳体上或者靠近车载无线充电系统时,达到NFC通信距离,NFC感应建立通信连接,处理模块4通过NFC通信单元识别到无线充电手机1,并与无线充电手机1进行通信,获取无线充电手机1是否满电、是否符合Qi标准等信息,如果无线充电手机1满电,则处理模块4控制LED灯点亮呈绿色,如果无线充电手机1没有满电,并且符合Qi标准,则处理模块4控制电磁感应模块2通过发射线圈发送电磁信号,无线充电手机1开始充电,处理模块4控制LED灯点亮呈黄色;在充电过程中,处理模块4实时获取无线充电手机1是否满电的信号,如果无线充电手机1已充满电,则处理模块4控制电磁感应模块2停止发送电磁信号,无线充电手机1停止充电,LED灯变绿色;在充电过程中,如果处理模块4从CAN总线上获取到遥控钥匙认证信号(PEPS8与遥控钥匙9进行通信,PEPS8收到遥控钥匙9的认证信号后,将该遥控钥匙认证信号发送到CAN总线上),则处理模块4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提示模块(3)、处理模块(4)、向待充电设备发送电磁信号的电磁感应模块(2)、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6)和给各个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5),所述处理模块(4)与电磁感应模块(2)、充电提示模块(3)、通信模块(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过温保护模块(7),该过温保护模块(7)由第一温度传感器(7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2)构成,第一温度传感器(71)设置在电磁感应模块(2)的发射线圈处,第二温度传感器(72)设置在无线充电系统PCB板上,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71、72)与处理模块(4)连接,处理模块(4)通过CAN总线与PEPS(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提示模块(3)、处理模块(4)、向待充电设备发送电磁信号的电磁感应模块(2)、与待充电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6)和给各个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5),所述处理模块(4)与电磁感应模块(2)、充电提示模块(3)、通信模块(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还包括过温保护模块(7),该过温保护模块(7)由第一温度传感器(71)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2)构成,第一温度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干能强金灿灿杨诺钟令汤轲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