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装置及移动电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9122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夹持装置及移动电源,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机构、及分别位于所述壳体两侧的至少两个夹持机构,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至少一滑槽,每一连接机构的一端可滑动容纳于所述滑槽并伸入所述壳体,另一端伸出所述滑槽,与一夹持机构连接,每一连接机构带动一夹持机构沿一滑槽的径向移动,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机构还带动与其对应的夹持机构沿相向或相背离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的夹持装置能够夹持手机等电子设备,其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持装置及移动电源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和应用该夹持装置的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目前移动电源的使用非常广泛,可通过充电线将手机等电子设备与移动电源连接,以对手机进行充电。如若充电线较长时,用户行走或拍照通常须一手拿移动电源,另一只手拿手机,当手机为大屏手机时,握住手机的一只手无法单独完成拍照、电话拨打或接听等操作,使用非常不便,当手机与移动电源放置于背包中时,较长的充电线则会出现缠绕等等问题;如若充电线较短时,须把手机与移动电源叠放在一起,一只手拿移动电源和手机,另一只手可对手机进行拍照、电话拨打或接听等操作,但手机与移动电源之间会出现滑动,从而存在手机握持不稳、操作不便及手机滑落等问题。现有的能够夹持手机的移动电源一般都设有夹持部,然而,夹持部通常只为特定尺寸大小的手机设计,每一款具有夹持部的移动电源产品只能对应尺寸与其适配的手机,因此存在通用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夹持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夹持装置,其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夹持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机构、及分别位于所述壳体两侧的至少两个夹持机构,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至少一滑槽,每一连接机构的一端可滑动容纳于所述滑槽并伸入所述壳体,另一端伸出所述滑槽,与一夹持机构连接,每一连接机构带动一夹持机构沿一滑槽的径向移动,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机构还带动与其对应的夹持机构沿相向或相背离的方向移动。优选地,每一夹持机构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基座和连接杆,所述底座本体、基座和连接杆共同形成卡合槽;所述连接机构开设有容纳孔,所述连接杆容纳于所述容纳孔,所述底座本体和基座位于所述容纳孔的两侧,所述连接机构部分容纳于所述卡合槽。优选地,每一夹持机构还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远离基座的一端。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凸设有至少一凸起,所述凸起抵持于所述底座本体靠近所述壳体的表面。优选地,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容纳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两个弹力机构,每一连接机构的一端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弹力机构。优选地,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容纳于所述壳体内的隔离板和固定件,所述隔离板将所述壳体分隔成一容置空间和一容纳腔,所述固定件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成两个容置室,每一滑槽分别与一容置室连通。优选地,所述弹力机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弹力机构均固设于所述固定件,每一弹力机构至少部分容纳于一容置室,每一连接机构部分容纳于一容置室,并与一弹力机构可滑动地连接。优选地,所述弹力机构包括滑动部和设置于所述滑动部两端的两个弹性部,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滑动部可滑动地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的一端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滑动部部分容纳于所述连接槽。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凹设有一凹槽,所述弹性部的自由端容纳于一凹槽。优选地,所述凹槽的两个侧壁还分别凸设有一卡持件,所述两个卡持件之间形成有一缝隙,所述弹性部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缝隙容纳于所述凹槽。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移动电源,包括上述的夹持装置,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容纳于所述壳体。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开口,所述壳体还包括两个盖板,每一盖板盖设于一开口。优选地,其中一盖板开设有至少一充电接口和至少一放电接口。优选地,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容纳于所述壳体的主板和分别连接于所述主板两端的两个主板固定件,所述主板通过所述主板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优选地,所述主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所述主板固定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每一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主板的一端均形成有至少一个凸缘,所述凸缘容纳于与其对应的第一安装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夹持装置包括壳体、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机构、及至少两个夹持机构,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至少一滑槽,每一连接机构的一端可滑动容纳于滑槽并伸入壳体,另一端伸出滑槽,与一夹持机构连接,其中至少两个夹持机构分别位于壳体的两侧,以形成一用于夹持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夹持空间;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机构带动与其对应的夹持机构沿相向或相背离的方向移动,通过将分别位于壳体两侧的至少两个夹持机构沿相向或相背离的方向移动,从而调整夹持空间的大小以适配手机等电子设备,而后将手机等电子设备牢固夹紧于夹持空间;每一连接机构带动一夹持机构沿一滑槽的径向移动,通过将夹持机构沿其对应的滑槽的径向移动,调整夹持机构的位置,以使夹持机构避开与其对应的功能按键,将手机等电子设备牢牢夹紧于夹持空间中,结构设计合理,能够适配于不同大小、不同按键排布的手机等电子设备,具有很强的通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夹持装置一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C-C处的剖视图;图4为图1的左视图(图中去掉夹持机构、弹力机构、连接机构及盖板);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夹持装置一实施例中夹持机构和弹力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夹持装置一实施例中盖板、隔离板、夹持机构和弹力机构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夹持装置一实施例中夹持机构、连接机构、弹力机构、固定件和壳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夹持装置一实施例中弹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夹持装置另一实施例中弹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夹持装置再一实施例中弹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夹持装置一实施例中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夹持装置一实施例中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5为本技术夹持装置一实施例中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6为本技术夹持装置一实施例中固定件和壳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移动电源一实施例中主板、主板固定件、隔离板和壳体组装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移动电源一实施例中主板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技术移动电源一实施例中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技术移动电源一实施例中一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技术移动电源一实施例中另一盖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壳体401卡合槽101夹持空间41底座11滑槽411底座本体12盖板412基座121充电接口413连接杆122放电接口42夹持件13开口43转动轴131第三安装孔50隔离板14插接槽51容置空间20弹力机构60固定件21滑动部601凹槽22弹性部61容纳腔23自由端611容置室30连接机构62卡持件31连接部70主板32容纳孔701第一安装孔321第一容纳孔80主板固定件322第二容纳孔81第一连接部33连接槽811第二安装孔34凸起812凸缘40夹持机构82第二连接部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见附图做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机构(30)、及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0)两侧的至少两个夹持机构(40),所述壳体(10)的两侧均开设有至少一滑槽(11),每一连接机构(30)的一端可滑动容纳于所述滑槽(11)并伸入所述壳体(10),另一端伸出所述滑槽(11),与一夹持机构(40)连接,每一连接机构(30)带动一夹持机构(40)沿一滑槽(11)的径向移动,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机构(30)还带动与其对应的夹持机构(40)沿相向或相背离的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机构(30)、及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0)两侧的至少两个夹持机构(40),所述壳体(10)的两侧均开设有至少一滑槽(11),每一连接机构(30)的一端可滑动容纳于所述滑槽(11)并伸入所述壳体(10),另一端伸出所述滑槽(11),与一夹持机构(40)连接,每一连接机构(30)带动一夹持机构(40)沿一滑槽(11)的径向移动,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机构(30)还带动与其对应的夹持机构(40)沿相向或相背离的方向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夹持机构(40)均包括底座(41),所述底座(41)包括底座本体(411)、基座(412)和设于底座本体和基座之间的连接杆(413),所述底座本体(411)、基座(412)和连接杆(413)共同形成卡合槽(401);所述连接机构(30)开设有容纳孔(32),所述连接杆(413)容纳于所述容纳孔(32),所述底座本体(411)和基座(412)位于所述容纳孔(32)的两侧,所述连接机构(30)部分容纳于所述卡合槽(40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夹持机构(40)还包括夹持件(42),所述夹持件(42)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411)远离基座(412)的一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0)凸设有至少一凸起(34),所述凸起(34)抵持于所述底座本体(411)靠近所述壳体(10)的表面。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容纳于所述壳体(10)的至少两个弹力机构(20),每一连接机构(30)的一端可滑动设置于一弹力机构(20)。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容纳于所述壳体(10)内的隔离板(50)和固定件(60),所述隔离板(50)将所述壳体(10)分隔成一容置空间(51)和一容纳腔(61),所述固定件(60)容纳于所述容纳腔(61)并将所述容纳腔(61)分隔成两个容置室(611),每一滑槽(11)分别与一容置室(611)连通。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机构(20)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弹力机构(20)均固设于所述固定件(60),每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可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晶越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