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8151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具备支承板、使窗玻璃升降的支架、以及用于使支架移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具备缆线、滚筒、带轮、以及用于将带轮安装于支承板的托架。在支承板设置有第1以及第2固定部。第1固定部配置于缆线的外侧,第2固定部配置于缆线的内侧。托架具有与第1以及第2固定部分别对应的第1以及第2安装部。第1安装部具有与第1固定部的外表面接触的第1延长部,第2安装部具有与第2固定部的内表面接触的第2臂部。

Lif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ifting device. The lifting device has a support plate, a bracket for lifting the window glass, and a drive mechanism for moving the bracket. The drive mechanism has a cable, a roller, a pulley, and a bracket for mounting the pulley to the support plate. The suppor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first and second fixing parts. The first fixing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cable, and the second fixing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cable. The bracket has first and second mounting portions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and second fixed portions. The first mounting portion has a first extension portion contacting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first fixing portion, and the second mounting portion has a second arm contacting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second fixing por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对车辆的窗玻璃进行升降的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于使安装于车辆的侧门的窗玻璃升降的升降装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升降装置具备支承板、使窗玻璃升降的支架、以及使支架移动的驱动机构。支架被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支承板移动。驱动机构具备:通过马达的动力而旋转的滚筒;由滚筒牵拉的缆线;以及引导缆线的带轮。带轮经由托架安装于支承板。托架具有2个安装部。在支承板设置有固定部。托架在使安装部与固定部卡合的状态下固定于支承板。然而,马达在窗玻璃在全开状态或者全闭状态下停止的瞬间处于旋转驱动状态。因此,对缆线施加大的张力。此时,张力的一部分经由带轮作用于托架。施加于托架的力的一部分进行作用而使托架以托架的一端为支点旋转。因此,如果施加于托架的力变得过大,则存在托架从支承板脱离的顾虑。专利文献1:德国技术申请公开第202010002223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托架从支承板脱离的升降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对窗玻璃进行升降的升降装置,具备:支承板;支架,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支承板移动,并且使窗玻璃升降;以及驱动机构,用于使支架移动。驱动机构具备:与支架连接的缆线;牵拉缆线的滚筒;引导缆线的带轮;以及用于将带轮安装于支承板的托架。在支承板设置有供带轮配置的带轮配置部;以及配置于带轮配置部的两侧的第1固定部和第2固定部。第1固定部配置于缆线的外侧,第2固定部配置于缆线的内侧。托架具有:供带轮配置的主体部;安装于第1固定部的第1安装部;以及安装于第2固定部的第2安装部。第1安装部具有:从主体部延伸的第1臂部;以及从第1臂部延伸且与第1固定部的外表面接触的第1延长部。第2安装部具有从主体部延伸且与第2固定部的内表面接触的第2臂部。在上述的升降装置中,优选为,在第1固定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第1卡合部,在第1安装部的第1延长部设置有与第1卡合部卡合的第1勾挂部。在上述的升降装置中,优选为,第2安装部具有第2臂部、以及从第2臂部延伸的第2延长部,支承板在第2固定部的外侧具有供第2安装部的第2延长部抵接的壁部,在第2固定部与壁部之间设置有空间。在上述的升降装置中,优选为,在壁部设置有第2卡合部,在第2安装部的第2延长部设置有与第2卡合部卡合的第2勾挂部。在上述的升降装置中,优选为,在支承板设置有供第1安装部嵌合的第1嵌合部以及供第2安装部嵌合的第2嵌合部中的至少一方,第1固定部是第1嵌合部的一部分,第2固定部是第2嵌合部的一部分。在上述的升降装置中,优选为,在第1安装部设置有沿着第1安装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肋,在第2安装部设置有沿着第2安装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肋。在上述的升降装置中,优选为,托架具有相对于沿着第1安装部与第2安装部的排列方向延伸的轴线呈线对称的构造。在上述的升降装置中,优选为,托架具有旋转对称性。在上述的升降装置中,优选为,支承板在带轮的旋转轴的下方具有用于停止支架的止挡件。附图说明图1是从内侧观察侧门时的示意图。图2是从外侧观察升降装置时的示意图。图3是从图2的箭头D方向观察升降装置时的示意图。图4是图2的A部的放大图。图5是带轮单元的分解图。图6是托架的立体图。图7是托架的第1安装部的立体图。图8是托架的俯视图。图9是带轮单元装配部的立体图。图10是配置带轮单元的部分的俯视图。图11中,(a)是示出安装带轮单元前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示出完成带轮单元的安装前的状态的剖视图,(c)是示出完成带轮单元的安装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2中,(a)是示出在参考例的带轮单元中对带轮施加张力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示出带轮单元的变化方式的一例的剖视图,(c)是示出带轮单元的变化方式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d)是示出带轮单元的变化方式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图13中,(a)是示出在实施方式的带轮单元中对带轮施加张力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示出带轮单元的变化方式的一例的剖视图,(c)是示出带轮单元的变化方式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d)是示出带轮单元的变化方式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图14是第1安装部的其他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5是示出第1安装部的其他实施例的第1安装部与第1固定部的卡合构造的剖视图。图16是示出第1安装部的其他实施例的第1安装部与第1固定部的卡合构造的剖视图。图17是示出第2安装部的其他实施例的第2安装部与第2固定部的卡合构造的剖视图。图18是示出第2安装部的其他实施例的第2安装部与第2固定部的卡合构造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18对装配于车辆的侧门的升降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车辆的侧门1具备:构成侧门1的外侧的外面板2;构成侧门1的内侧的内面板3;配置于外面板2与内面板3之间的升降装置4;以及由升降装置4升降的窗玻璃5。在升降装置4安装有用于驱动升降装置4的马达单元6。在内面板3的中央设置有部件安装用的开口部3e。升降装置4安装于内面板3的外表面。升降装置4的上部通过螺栓等的紧固部件紧固于内面板3的上边部3a、即内面板3的开口部3e的上侧部分。升降装置4的下部通过螺栓等的紧固部件紧固于内面板3的下边部3b、即内面板3的开口部3e的下侧部分。在以下的说明中,升降装置4的内侧或者内表面表示在将升降装置4安装于侧门1的情况下的座位侧或者座位侧的面。升降装置4的外侧或者外表面表示在将升降装置4装配于侧门1的情况下的外侧或者外侧的面。升降装置4的前侧表示在将升降装置4装配于侧门1的情况下的前侧。升降装置4的后侧表示在将升降装置4装配于侧门1的情况下的后侧。前方表示在将升降装置4装配于侧门1的情况下的车辆的前进方向。后方表示在将升降装置4装配于侧门1的情况下的车辆的后退方向。升降装置4的上侧或者上部表示在将升降装置4装配于侧门1的情况下的上侧或者上侧的部分。升降装置4的下侧或者下部表示在将升降装置4装配于侧门1的情况下的下侧或者下侧的部分。如图2所示,升降装置4具备:使窗玻璃5升降的驱动机构20;支承驱动机构20的支承板10;以及通过驱动机构20的动力进行升降的2个支架31、32。支架31、32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支承板10滑动。以下,将配置于升降装置4的前侧的支架称作第1支架31,将配置于升降装置4的后侧的支架称作第2支架32。支承板10构成为沿着窗玻璃5。例如,在窗玻璃5弯曲而朝外侧膨胀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支承板10构成为朝外侧膨胀。即支承板10构成为当弯曲的窗玻璃5上下移动时将窗玻璃5与支承板10之间的间隙距离保持为恒定。支承板10例如由树脂形成。在支承板10形成有几个开口部14,以便提高成型性。支承板10具有前侧部10d、后侧部10e、以及配置于前侧部10d与后侧部10e之间的中央部10c。前侧部10d配置于支承板10的前部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后侧部10e配置于支承板10的后部且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支承板10在前侧部10d的前侧具有引导第1支架31的第1导轨11。支承板10在后侧部10e的后侧具有引导第2支架32的第2导轨12。第1以及第2导轨11、12与支承板10一体成型。第1以及第2导轨11、12相互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延伸。此外,第1以及第2导轨11、12在窗玻璃5的升降方向上倾斜地延伸。“倾斜”表示相对于在将升降装置4装配于侧门1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升降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装置,其对窗玻璃进行升降,所述升降装置具备:支承板;支架,其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板移动,并且使窗玻璃升降;以及驱动机构,其用于使所述支架移动,所述驱动机构具备:缆线,其与所述支架连接;滚筒,其牵拉所述缆线;带轮,其引导所述缆线;以及托架,其用于将所述带轮安装于所述支承板,所述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板设置有供所述带轮配置的带轮配置部、以及配置于所述带轮配置部的两侧的第1固定部和第2固定部,所述第1固定部配置于所述缆线的外侧,所述第2固定部配置于所述缆线的内侧,所述托架具有:供所述带轮配置的主体部;安装于所述第1固定部的第1安装部;以及安装于所述第2固定部的第2安装部,所述第1安装部具有:从所述主体部延伸的第1臂部;以及从所述第1臂部延伸且与所述第1固定部的外表面接触的第1延长部,所述第2安装部具有从所述主体部延伸且与所述第2固定部的内表面接触的第2臂部,所述第2安装部具有所述第2臂部、以及从所述第2臂部延伸的第2延长部,所述支承板在所述第2固定部的外侧具有供所述第2安装部的所述第2延长部抵接的壁部,在所述第2固定部与所述壁部之间设置有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6.23 JP 2014-1282371.一种升降装置,其对窗玻璃进行升降,所述升降装置具备:支承板;支架,其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板移动,并且使窗玻璃升降;以及驱动机构,其用于使所述支架移动,所述驱动机构具备:缆线,其与所述支架连接;滚筒,其牵拉所述缆线;带轮,其引导所述缆线;以及托架,其用于将所述带轮安装于所述支承板,所述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板设置有供所述带轮配置的带轮配置部、以及配置于所述带轮配置部的两侧的第1固定部和第2固定部,所述第1固定部配置于所述缆线的外侧,所述第2固定部配置于所述缆线的内侧,所述托架具有:供所述带轮配置的主体部;安装于所述第1固定部的第1安装部;以及安装于所述第2固定部的第2安装部,所述第1安装部具有:从所述主体部延伸的第1臂部;以及从所述第1臂部延伸且与所述第1固定部的外表面接触的第1延长部,所述第2安装部具有从所述主体部延伸且与所述第2固定部的内表面接触的第2臂部,所述第2安装部具有所述第2臂部、以及从所述第2臂部延伸的第2延长部,所述支承板在所述第2固定部的外侧具有供所述第2安装部的所述第2延长部抵接的壁部,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野克己铃木滋之片山英史铃村宏和上野贵之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