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板坯加热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718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板坯加热机,包括:传送带;进热风总管,设置于传送带上方,向下延伸出多个进热风支管;出热风总管,设置于传送带下方,向上延伸出多个出热风支管;上压板,设置于传送带和进热风总管之间,内部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上通气管,其中一个上通气管上端连通一根出热风支管,其他上通气管上端连通进热风支管;下压板,设置于传送带与出热风总管之间,内部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下通气管,其中一个下通气管的下端连通一根进热风支管,其他下通气管下端连通出热风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板坯加热机调整出风设置,使得坯料上下表面的温度差极大地缩小,生产出来的纤维板的上下表面的密度近似,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New slab heating machine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slab heating machine, comprises a conveyor belt into the hot air duct;,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conveyor belt, a plurality of extending down into the hot air pipe; a hot air duct, arranged on the conveyor belt, to extend a plurality of hot air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laten, conveyor; bring into the hot air duct and between the internal vertical direction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ventilation pipe, a ventilation tube communicated with a hot air pipe, the other on the ventilation tube connected into the hot air pipe; the lower platen is arranged on the conveyor belt, and a hot air duct between internal vertical direction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under the lower end of a ventilation pipe under the vent pipe communicated with a hot air pipe into the other, under the lower end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hot air vent pipe. The novel slab heating machine of the utility model adjusts the air outlet setting so that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surfaces of the billet is greatly reduced, and the density of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surfaces of the produced fiber board is approximately similar,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is guarant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板坯加热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板材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板坯加热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坯料加热设备一般采取从上往下吹湿热风或者从下往上吹湿热风的方法加热。湿热风穿过蓬松的坯料同时将热量传递给坯料,导致了坯料上下表面的温度不一致,生产出来的纤维板的上下表面的密度有较大的差距,导致生产出来的纤维板容易折断,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在坯料由于加热导致上下表面温度不同,生产出来的纤维板上下表面密度不同,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型板坯加热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板坯加热机,该新型板坯加热机包括:传送带,传送带水平设置,延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进热风总管,进热风总管设置于传送带上方,向下延伸出多个进热风支管,进热风总管一端连接外部热风机;出热风总管,出热风总管设置于传送带下方,向上延伸出多个出热风支管;上压板,上压板设置于传送带和进热风总管之间,上压板为长方体形,内部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上通气管,其中一个上通气管上端连通一根出热风支管,其他上通气管上端连通进热风支管;下压板,下压板设置于传送带与出热风总管之间,下压板为长方形,内部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下通气管,其中一个下通气管的下端连通一根进热风支管,其他下通气管下端连通出热风支管。其中,进热风支管、出热风支管、上通气管以及下通气管的数目相同。其中,进热风支管的数目为5个。其中,上通气管和下通气管对应设置。其中,连接出热风支管的上通气管与连接进热风支管的下通气管对应设置。其中,连接出热风支管的上通气管设置于上压板的中间。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新型板坯加热机调整出风设置,使得坯料上下表面的温度差极大地缩小,生产出来的纤维板的上下表面的密度近似,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板坯加热机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板坯加热机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新型板坯加热机包括:传送带1、进热风总管2、出热风总管3、上压板4以及下压板5。传送带1水平设置,延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用于湿热风的穿透。进热风总管2设置于传送带1的上方,向下延伸出5个进热风支管21,进热风总管2一端连接外部热风机。出热风总管3设置于传送带1下方,向上延伸出5个出热风支管31。上压板4设置于传送带1和进热风总管2之间。上压板4为长方体形,内部竖直方向设置有5个上通气管(未标示),其中位于中间的上通气管41上端连通一根出热风支管31,其他四个上通气管上端连通进热风支管21。下压板5设置于传送带1与出热风总管3之间。下压板5为长方形,内部竖直方向设置有5个下通气管(未标示),其中位于中间的下通气孔51的下端连通一根进热风支管21,其他四个下通气管下端连通出热风支管31。上通气管和下通气管一一对应设置。加工时将蓬松坯料放置在传送带1上,传送到上压板下进行加热。外部风机向进热风总管2内吹入湿热的空气,湿热风从5个进热风支管21进入到上压板4以及下通气孔51内,对坯料上下两个表面加热,湿热风穿过坯料之后,分别进入对应的下通气孔51和上通气孔41内,再通过出热风支管31进入到出热风总管3内。理论上坯料上下表面应该连接相同数目的出热风支管21,这样可以使得坯料上下表面的温差最小,但考虑到湿热风容易不经过坯料,直接从旁边的连接有出热风支管31的上通风管流出,出现加热效率低的问题。经过多次试验发现,仅改变中间的上通气孔41和下通气孔51连接的管道,就能够将坯料上下表面的温差缩小到所需要求,同时能耗最低。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新型板坯加热机调整出风设置,使得坯料上下表面的温度差极大地缩小,生产出来的纤维板的上下表面的密度近似,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板坯加热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板坯加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板坯加热机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水平设置,延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进热风总管,所述进热风总管设置于所述传送带上方,向下延伸出多个进热风支管,所述进热风总管一端连接外部热风机;出热风总管,所述出热风总管设置于所述传送带下方,向上延伸出多个出热风支管;上压板,所述上压板设置于所述传送带和所述进热风总管之间,所述上压板为长方体形,内部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上通气管,其中一个所述上通气管上端连通一根所述出热风支管,其他所述上通气管上端连通所述进热风支管;下压板,所述下压板设置于所述传送带与所述出热风总管之间,所述下压板为长方形,内部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下通气管,其中一个所述下通气管的下端连通一根所述进热风支管,其他所述下通气管下端连通所述出热风支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板坯加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板坯加热机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水平设置,延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进热风总管,所述进热风总管设置于所述传送带上方,向下延伸出多个进热风支管,所述进热风总管一端连接外部热风机;出热风总管,所述出热风总管设置于所述传送带下方,向上延伸出多个出热风支管;上压板,所述上压板设置于所述传送带和所述进热风总管之间,所述上压板为长方体形,内部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上通气管,其中一个所述上通气管上端连通一根所述出热风支管,其他所述上通气管上端连通所述进热风支管;下压板,所述下压板设置于所述传送带与所述出热风总管之间,所述下压板为长方形,内部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下通气管,其中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翔陈忠明汪顺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巨江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