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6926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缩短轴长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的驱动装置。由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3)配置于圆筒状的输出齿轮(12)的内周侧,第二离合器(C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输出齿轮(12)的内周侧,且在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与动力分配机构(3)相邻地配置。其结果,在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与输出齿轮(12)并列配置的部件的数量变少,能够实现驱动装置整体的轴长的缩短。

Driving device of hybrid vehicl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driving device for a hybrid vehicle capable of shortening axle length. The power distribution mechanism is composed of a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3) is arranged on the output gear cylinder (12) of the inner peripheral side of the second clutch (C0)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output gear (12)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and in the direction of rotation of the central axis and the power distribution mechanism (3) adjacent to configuration. As a result, the number of components arranged in parallel with the output gear (12) is reduc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rotation center axis, and the shaft length of the driving device can be shorten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内燃机、两个电动机以及动力分配机构,能够通过利用离合器机构变更驱动力的传递路径来设定多个行驶模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所谓的多轴式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构成为,由差动机构构成的动力分配机构和第一电动机配置于与发动机相同的旋转中心轴线上,副传动轴与这些动力分配机构和第一电动机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地配置,将从动力分配机构输出的驱动力经由副传动轴向差动装置输出。另外,该驱动装置构成为,第二电动机与副传动轴平行地配置,将该第二电动机输出的转矩经由副传动轴向差动装置传递。而且,动力分配机构是由两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的复合行星齿轮机构,通过利用两个离合器机构变更该复合行星齿轮机构中的适当的旋转要素与其他旋转要素之间的连结关系,来设定多个行驶模式。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构成为经由增速机构将发动机与第一电动机连结,另外经由减速机构将发动机与第二电动机连结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的驱动装置。在该驱动装置中,还在增速机构的输出要素与输出齿轮之间设置有第一离合器,另外在发动机与输出齿轮之间设置有第二离合器。根据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驱动装置,通过使这些离合器适当地接合或释放,能够设定利用第一电动机进行发电并利用该电力驱动第二电动机的所谓的串联模式,另外,能够设定将发动机与输出齿轮直接连结而利用发动机进行行驶的模式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14595号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1/138892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驱动装置中,能够设定将发动机所输出的动力的一部分一度变换为电力之后利用该电力驱动第二电动机来行驶的混合动力模式(混联模式)、以及利用蓄电装置的电力驱动第二电动机或者利用蓄电装置的电力驱动第一和第二电动机来行驶的EV模式。然而,无法设定利用发动机驱动第一电动机来发电,利用该电力驱动第二电动机来行驶的所谓的串联模式。相对于此,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驱动装置中,发动机与增速机构连结,且该增速机构能够从输出齿轮切离,而且第二电动机经由减速机构与输出齿轮连结,所以能够设定利用发动机驱动第一电动机来发电,利用该电力驱动第二电动机来行驶的所谓的串联模式。然而,增速机构和减速机构由任一方的旋转要素被固定了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不具有将发动机所输出的动力分配到输出齿轮侧和任一方的电动机侧的功能,无法设定前述混联模式。各种行驶模式或驱动模式通过使离合器适当接合或释放来变更驱动力的传递路径而设定。因此,若追加离合器等接合装置,则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驱动装置中能够设定串联模式,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驱动装置中能够设定混联模式。然而,若追加接合装置,则存在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大型化而车载性变差的问题,以往,难以同时实现可设定的行驶模式或驱动模式的多样化和车载性的提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设定多个行驶模式或驱动模式,而且能够缩短轴长来提高车载性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具备:内燃机;第一电动机,具有发电功能;动力分配机构,通过输入要素、反力要素以及输出要素至少这三个旋转要素来实现差动作用,所述输入要素从所述内燃机接受转矩的传递,所述反力要素从所述第一电动机接受转矩的传递;输出齿轮,从所述输出要素接受转矩的传递;第一离合器机构,将所述内燃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电动机的转子选择性地连结;第二离合器机构,能够使转矩从所述内燃机经由所述动力分配机构到达所述输出齿轮进行传递;以及第二电动机,由所述第一电动机发电得到的电力驱动而输出用于行驶的驱动转矩,所述动力分配机构、所述输出齿轮、所述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配置于同一旋转中心轴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齿轮形成为内径比所述动力分配机构的外径大的圆筒状,所述动力分配机构配置于所述输出齿轮的内周侧,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输出齿轮的内周侧,且在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动力分配机构相邻地配置。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可以是向所述输入要素选择性地传递所述内燃机的输出转矩的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出要素可以与所述输出齿轮连结。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可以是将所述输出要素与所述输出齿轮选择性地连结的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入要素可以与所述内燃机连结。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可以隔着所述动力分配机构而在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相反的一侧,且配置于所述输出齿轮的内周侧。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可以具有进行摩擦接触来传递转矩的摩擦接合部和使所述摩擦接合部进行动作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配置于所述输出齿轮的内周侧,且在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动力分配机构相邻地配置。在本专利技术中,可以还具备:壳体,收容所述动力分配机构和所述输出齿轮;和输入轴,沿着所述动力分配机构的旋转中心轴线插入所述动力分配机构的中心部,接受所述内燃机的输出转矩的传递,所述壳体可以具有第一隔壁部,所述输入轴贯通该第一隔壁部,并且该第一隔壁部经由第一轴承将所述输入轴支撑为能够旋转,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可以配置于所述动力分配机构与所述第一隔壁部之间,所述驱动部可以具有通过液压进行动作的活塞,在所述第一隔壁部的内部可以形成有对所述驱动部供给液压的油路。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隔壁部可以具有与所述输入轴平行地向所述动力分配机构侧延伸的圆筒状的凸部,所述第一轴承可以嵌合于所述凸部的内周侧,且所述驱动部可以嵌入所述凸部的外周侧。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壳体可以具有第二隔壁部,该第二隔壁部在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隔着所述动力分配机构而位于与所述第一隔壁部相反的一侧,所述输出齿轮的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可以由嵌入所述第一隔壁部的第二轴承支撑为能够旋转,且所述输出齿轮的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的第二端部可以由嵌入所述第二隔壁部的第三轴承支撑为能够旋转。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油路可以形成于所述第一隔壁部的所述凸部,并在所述凸部的外周面开口。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设置有将内燃机与第一电动机连结或者解除该连结的第一离合器机构、以及进行从内燃机经由动力分配机构到达输出齿轮的转矩的传递或者解除该传递的第二离合器机构,所以能够设定前述的所谓的串联模式、混联模式。另外,由于在输出齿轮上有时会作用使内燃机的输出转矩增幅后的转矩,所以输出齿轮的宽度较大。因此,通过将输出齿轮配置于动力分配机构的外周侧,在输出齿轮的内周侧会在与动力分配机构相邻的部位产生余裕空间,在该余裕空间配置有第二离合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其结果,在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与输出齿轮并列配置的部件的数量变少,所以驱动装置整体的轴长缩短,能够获得车载性良好的驱动装置。此外,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可以设为摩擦接合部和驱动部中的驱动部。另外,若构成为由第二离合器机构将内燃机的输出转矩向动力分配机构中的输入要素传递,则作用于第二离合器机构的转矩变小而能够使第二离合器机构小型化。因此,能够使驱动装置整体的结构小型化来提高车载性。另一方面,由于第二离合器机构配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具备:内燃机;第一电动机,具有发电功能;动力分配机构,通过输入要素、反力要素以及输出要素至少这三个旋转要素来实现差动作用,所述输入要素从所述内燃机接受转矩的传递,所述反力要素从所述第一电动机接受转矩的传递;输出齿轮,从所述输出要素接受转矩的传递;第一离合器机构,将所述内燃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电动机的转子选择性地连结;第二离合器机构,能够使转矩从所述内燃机经由所述动力分配机构到达所述输出齿轮进行传递;以及第二电动机,由所述第一电动机发电得到的电力驱动而输出用于行驶的驱动转矩,所述动力分配机构、所述输出齿轮、所述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配置于同一旋转中心轴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齿轮形成为内径比所述动力分配机构的外径大的圆筒状,所述动力分配机构配置于所述输出齿轮的内周侧,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输出齿轮的内周侧,且在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动力分配机构相邻地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05 JP 2015-197888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具备:内燃机;第一电动机,具有发电功能;动力分配机构,通过输入要素、反力要素以及输出要素至少这三个旋转要素来实现差动作用,所述输入要素从所述内燃机接受转矩的传递,所述反力要素从所述第一电动机接受转矩的传递;输出齿轮,从所述输出要素接受转矩的传递;第一离合器机构,将所述内燃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电动机的转子选择性地连结;第二离合器机构,能够使转矩从所述内燃机经由所述动力分配机构到达所述输出齿轮进行传递;以及第二电动机,由所述第一电动机发电得到的电力驱动而输出用于行驶的驱动转矩,所述动力分配机构、所述输出齿轮、所述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配置于同一旋转中心轴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齿轮形成为内径比所述动力分配机构的外径大的圆筒状,所述动力分配机构配置于所述输出齿轮的内周侧,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输出齿轮的内周侧,且在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与所述动力分配机构相邻地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是向所述输入要素选择性地传递所述内燃机的输出转矩的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出要素与所述输出齿轮连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是将所述输出要素与所述输出齿轮选择性地连结的离合器机构,所述输入要素与所述内燃机连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隔着所述动力分配机构而在所述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上配置于与所述第二离合器机构相反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田俊树今村达也吉河泰辉田端淳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