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在编织布复膜生产线上的全自动刹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5587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在编织布复膜生产线上的全自动刹车装置,包括张力传感器、自动刹车控制器、比例阀、电磁阀、万向开关、气缸、气缸座、连动螺杆、定位螺母、两个摆动架、固定架、两个刹车夹具、刹车鼓、密封板件、电源,两个摆动架铰接在固定架上,两个刹车夹具分别设在两个摆动架上,刹车鼓设在两个刹车夹具之间,气缸座与定位螺母分别安装在两个摆动架上,气缸设在气缸座上,连动螺杆设在定位螺母上,气缸与连动螺杆相接,气缸与电磁阀相接,电磁阀与比例阀相接;自动刹车控制器分别与张力传感器、比例阀、电磁阀相控制连接,自动刹车控制器与电源相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且运行维修费用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在编织布复膜生产线上的全自动刹车装置
本技术涉及布料生产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在编织布复膜生产线上的全自动刹车装置。
技术介绍
在编织布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会进行复膜处理,其复膜过程主要在复膜生产线上进行,复膜生产线一般由放布机、复合机、收卷机构成。其生产方式为:将大卷的编织布放置在放布机上,并使编织布的端部穿过复合机后绕置在收卷机上,这样通过收卷机与放布机的密切配合,以在编织布上进行复膜。其中,编织布在复膜过程中,为了引导编织布进入到复合机上,在复合机上设置有布面拉力器,使得编织布上具有较大的拉力。由于,放布机、复合机、收卷机是分开设置的,而且各自的传动系统独立,运行时很难达到同步,导致布面出现过松或过紧的情况,进行导致编织布的复膜效果大大降低,影响编织布的质量。为了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在编织布的复膜过程中,需要工人一直蹲守在复合机旁,观察布面的变化,并对编织布的张力进行调节。由于,布面张力的变化并不直观,不同的工人会产生不同的判断结构,导致布面复膜的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产品的质量很难达到统一。同时,长时间的观察工人很容易出现疲劳,也会影响工人的工作质量,并导致布面质量下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在编织布复膜生产线上的全自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张力传感器(1)、自动刹车控制器(2)、比例阀(3)、电磁阀(4)、万向开关(5)、气缸(6)、气缸座(7)、连动螺杆(8)、定位螺母(9)、两个摆动架(10)、固定架(20)、两个刹车夹具(30)、刹车鼓(40)、密封板件(50)、电源(60),其中自动刹车控制器(2)包括张力显示屏(21)、张力调节旋钮(22)、电源开关(23)、控制电路模块;所述刹车鼓(40)呈圆柱状结构,在刹车鼓(40)一侧端面上开设有贯穿至另一侧端面的安装孔(401),所述密封板件(50)设置在刹车鼓(40)端面上,并对安装孔(401)孔口形成遮蔽作用;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在编织布复膜生产线上的全自动刹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张力传感器(1)、自动刹车控制器(2)、比例阀(3)、电磁阀(4)、万向开关(5)、气缸(6)、气缸座(7)、连动螺杆(8)、定位螺母(9)、两个摆动架(10)、固定架(20)、两个刹车夹具(30)、刹车鼓(40)、密封板件(50)、电源(60),其中自动刹车控制器(2)包括张力显示屏(21)、张力调节旋钮(22)、电源开关(23)、控制电路模块;所述刹车鼓(40)呈圆柱状结构,在刹车鼓(40)一侧端面上开设有贯穿至另一侧端面的安装孔(401),所述密封板件(50)设置在刹车鼓(40)端面上,并对安装孔(401)孔口形成遮蔽作用;所述摆动架(10)呈圆弧状结构,并在摆动架(10)上形成有圆弧形凹位(101),所述摆动架(10)一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安装部(102),两个摆动架(10)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固定架(20)上,并使两个摆动架(10)的圆弧形凹位(101)呈相向设置,两个刹车夹具(30)分别设置在两个摆动架(10)的圆弧形凹位(101)上,在两个刹车夹具(30)之间形成有夹装腔(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锡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海力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