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4999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包括定模及动模,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定模内部且由右至左依次排布的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组件、及设置于第一固定组件左端的第一行位,该第一固定组件右端通过一第一限位组件固定于定模上;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第二固定组件上的斜导柱、及设置于第二固定组件右端的行位镶件,该第二固定组件通过一第二限位组件固定于定模上,该行位镶件与第一行位之间通过一扣位相匹配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型合理,运行平稳,互换性良好,刚度与强度性能好,实现快速脱模。

Mold for quick demould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ld rapid demoulding, including the fixed mold and the movable mold also includes a first fixing mechanism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fixed mould and from right to left order arrangement and second fixing mechanism, the first fix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fixed component, and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fixing assembly at the left end of the first line the first fixed component, the right end by a first limiting component is fixed on the fixed mould; the second fixing mechanism comprises second fixed components, set in the second fixed component on the oblique guide pillar, and arranged on the right end of the second fixed component for inserts, the second fixed component through a second limiting component fixed on the fixed mould, the inserts with the first line through a phase matching connection buck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classification, stable operation, good interchangeability, good rigidity and strength performance, and rapid demou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模具加工越发的重要起来,而现有的模具的脱模一般包括三个步骤,首先动模与定模分离,然后镶块与定模分离,最后顶出机构把镶块上的产品顶出。而传统镶块与定模分离往往会导致各部件之间动作不协调,运行不平稳,无法连续动作,互换性差,刚度与强度性能较低,脱模时间变长,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分型合理,运行平稳,互换性良好,刚度与强度性能好,实现快速脱模。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包括定模及动模,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定模内部且由右至左依次排布的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组件、及设置于第一固定组件左端的第一行位,该第一固定组件右端通过一第一限位组件固定于定模上;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第二固定组件上的斜导柱、及设置于第二固定组件右端的行位镶件,该第二固定组件通过一第二限位组件固定于定模上,该行位镶件与第一行位之间通过一扣位相匹配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铲基、设置于第一铲基左侧下部的第一行位连接块、及设置于第一铲基右侧下部的第一限位组件连接块,所述第一铲基与第一限位组件连接块连接处具有一倾斜间隙,所述第一铲基与第一行位连接块贴合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行位通过第一螺丝固定于第一行位连接块上;所述第一限位组件通过第二螺丝固定于第一限位组件连接块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铲基的斜面上嵌入有一第一耐磨块,该第一耐磨块位于第一铲基与第一行位的连接面上,同时,在该第一铲基侧边套设有一第二耐磨块,该第二耐磨块位于第一行位连接块与第一限位组件连接块上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铲基、设置于第二铲基右侧的第二限位组件连接块、及设置于第二限位组件连接块右侧的行位镶件连接块,所述第二铲基与第二限位组件连接块贴合连接,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连接块与行位镶件连接块之间形成一倾斜凹槽,所述斜导柱活动设置于倾斜凹槽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位镶件通过第三螺丝固定于行位镶件连接块上,所述第二限位组件通过第四螺丝固定于第二限位组件连接块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二铲基的斜面上嵌入有一第三耐磨块,该第三耐磨块位于第二铲基与第二限位组件连接块的连接面上,同时,在所述行位镶件连接块下端与定模之间设置有一第四耐磨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定模左右两端的第一外弹簧保护组件,该第一外弹簧保护组件包括第五螺丝及包覆于第五螺丝外部的弹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二限位组件的前端均设有第二外弹簧保护组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定模包括上顶板及设置于上顶板下端的上定板,所述第一固定组件通过第六螺丝固定于上顶板的下端,且该第一固定组件与上定板相贴合;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上端一侧通过第七螺丝与上定板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上定板下端设置有一斜导柱压板,该上定板下端通过斜导柱压板与第二固定组件上的斜导柱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采用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配合的结构设计,模具分型合理,可有效的快速脱模,通过斜导柱的结构设计,提供行位侧向抽芯所需动力,从而脱离行位,顶出产品;采用铲基的结构设计,为了防止因塑胶制品在成型时受到很大的注塑压力,而产生行位后退的情况的发生,采取锁紧定位的措施,从而避免了产品因行位后退而出现毛边披锋现象的问题;采用耐磨块的结构设计,保护了模具的行位及铲基,降低模具的损耗,从而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采用外弹簧保护组件的结构设计,为了防止闩打螺丝松动飞出而发生安全事故。上述是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请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包括定模1及动模,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定模1内部且由右至左依次排布的第一固定机构2与第二固定机构3,所述第一固定机构2包括第一固定组件21、及设置于第一固定组件21左端的第一行位22,该第一固定组件21右端通过一第一限位组件23固定于定模1上;所述第二固定机构3包括第二固定组件31、设置在第二固定组件31上的斜导柱32、及设置于第二固定组件31右端的行位镶件33,该第二固定组件31通过一第二限位组件34固定于定模1上,该行位镶件33与第一行位22之间通过一扣位35相匹配连接。采用第一固定机构2与第二固定机构3的结构设计,模具分型合理,可有效的快速脱模,通过斜导柱32的结构设计,提供行位侧向抽芯所需动力,从而脱离行位,顶出产品。所述第一固定组件21包括第一铲基211、设置于第一铲基211左侧下部的第一行位连接块212、及设置于第一铲基211右侧下部的第一限位组件连接块213,所述第一铲基211与第一限位组件连接块连接处213具有一倾斜间隙,所述第一铲基211与第一行位连接块212贴合连接。采用铲基的结构设计,为了防止因塑胶制品在成型时受到很大的注塑压力,而产生行位后退的情况的发生,采取锁紧定位的措施,从而避免了产品因行位后退而出现毛边披锋现象的问题。所述第一行位22通过第一螺丝固定于第一行位连接块212上;所述第一限位组件23通过第二螺丝固定于第一限位组件连接块213上。采用行位的结构设计,通过侧向抽芯或侧向分型,再做复位动作来拖出产品倒扣,从而达到快速脱模的功能。在所述第一铲基211的斜面上嵌入有一第一耐磨块214,该第一耐磨块214位于第一铲基211与第一行位22的连接面上,同时,在该第一铲基211侧边套设有一第二耐磨块215,该第二耐磨块215位于第一行位连接块212与第一限位组件连接块213上端。所述第二固定组件31包括第二铲基311、设置于第二铲基311右侧的第二限位组件连接块312、及设置于第二限位组件连接块312右侧的行位镶件连接块313,所述第二铲基311与第二限位组件连接块312贴合连接,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连接块312与行位镶件连接块之313间形成一倾斜凹槽314,所述斜导柱32活动设置于倾斜凹槽314中。所述行位镶件313通过第三螺丝固定于行位镶件33连接块上,所述第二限位组件34通过第四螺丝固定于第二限位组件连接块312上。在所述第二铲基311的斜面上嵌入有一第三耐磨块315,该第三耐磨块315位于第二铲基311与第二限位组件连接块312的连接面上,同时,在所述行位镶件连接块313下端与定模1之间设置有一第四耐磨块316。采用第一限位组件22与第二限位组件34的结构设计,是为了限制行程,保护模具。采用第一耐磨块214、第二耐磨块215、第三耐磨块315及第四耐磨块315的结构设计,是因为在行位侧向滑动会产生摩擦,容易会造成磨损烧死,损坏滑块,同时铲基在合模锁死的时候也会产生摩擦,所以在摩擦位放置耐磨块,是为了保护模具的行位及铲基,降低模具的损耗,从而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包括定模及动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定模内部且由右至左依次排布的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组件、及设置于第一固定组件左端的第一行位,该第一固定组件右端通过一第一限位组件固定于定模上;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第二固定组件上的斜导柱、及设置于第二固定组件右端的行位镶件,该第二固定组件通过一第二限位组件固定于定模上,该行位镶件与第一行位之间通过一扣位相匹配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脱模的模具,包括定模及动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定模内部且由右至左依次排布的第一固定机构与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组件、及设置于第一固定组件左端的第一行位,该第一固定组件右端通过一第一限位组件固定于定模上;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第二固定组件、设置在第二固定组件上的斜导柱、及设置于第二固定组件右端的行位镶件,该第二固定组件通过一第二限位组件固定于定模上,该行位镶件与第一行位之间通过一扣位相匹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脱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一铲基、设置于第一铲基左侧下部的第一行位连接块、及设置于第一铲基右侧下部的第一限位组件连接块,所述第一铲基与第一限位组件连接块连接处具有一倾斜间隙,所述第一铲基与第一行位连接块贴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脱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位通过第一螺丝固定于第一行位连接块上;所述第一限位组件通过第二螺丝固定于第一限位组件连接块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脱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铲基的斜面上嵌入有一第一耐磨块,该第一耐磨块位于第一铲基与第一行位的连接面上,同时,在该第一铲基侧边套设有一第二耐磨块,该第二耐磨块位于第一行位连接块与第一限位组件连接块上端。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快速脱模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二铲基、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周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川鹏塑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