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万松昀专利>正文

一种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3226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其包括本体和防护结构,防护结构内部形成电动车的驾乘空间;本体设置多个插接口;防护结构设置多个插接端,每一插接端与对应的一插接口插接;防护结构设置前方透明视窗结构;在防护结构上开设有贯穿防护结构的开槽并且在开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拉链结构,两个拉链结构相互匹配设置;在防护结构上开设有若干贯穿防护结构的透气孔。通过在防护结构内部形成电动车的驾乘空间,电动车的驾乘人员位于防护结构内部,从而能够得到全方位防护,避免自然环境伤害身体健康,且防护结构只需插接于电动车的本体上,具有易于拆装的优点;此外拉链结构的设计,使得驾乘人员进出驾乘空间都很方便,还具有防风与透气等优点。

An electric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lectric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dy and a protective structure, the protective structure is formed inside the vehicl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space; interface; protective structur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inserting ends of a socket inserting each inserting end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ve structure; set in front of the transparent window structure in protective structure; through the slot is arranged on the protective structure and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zipper in the slot, two zipper structure matching set; in the door structur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through holes of protective structure. By forming a protective structure of electric vehicles in the internal driving space, electric vehicle occupants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so as to get the full rang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o avoid harm to their health, and the protective structure only inserted in the vehicle body, has the advantages of easy disassembly; besides zipper structure design, makes the driver driving import the space is very convenient, also has the advantages of wind and a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电动车。
技术介绍
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我国是电动车大国,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电动车数量极多,由此造成的安全问题日趋严重。从能耗角度看,电动车只有摩托车的八分之一、家用轿车的十二分之一;从占有空间看,一辆电动车占有的空间只有一般家用轿车的二十分之一;从道路占用情况看,上下班时间家用轿车往往只有一人,一辆电动车占用的道路空间只有一般私家车的四分之一;因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大力推广电动车而不是禁止电动车。但是,由于电动车的驾乘人员往往缺乏安全防护,不比汽车有外壳,电动车的驾乘人员通常只有头盔,因此,无论是与行人、车辆或者障碍物发生碰撞,电动车的驾乘人员往往多受伤害。并且,长期驾乘电动车,驾乘人员容易被自然环境包括风吹日晒雨淋等摧残,导致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乃至伤害身体健康,尤其是手、脸和膝盖等部位。因此,电动车的驾乘人员缺乏对于头部与躯干的全方位防护、在长期驾乘过程中容易被自然环境伤害身体健康,是需要改进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电动车,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提供对于头部与躯干的全方位防护、避免自然环境伤害身体健康、防护结构易于拆装以及防风、透气等。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动车,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车架结构,以及固定于所述车架结构上的把手结构与车座结构,所述把手结构包括中间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中间体两端的左把手和右把手,所述车座结构包括车座部以及与所述车座部连接的尾端部;所述电动车还包括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至少部分包围所述本体的所述车架结构、所述把手结构与所述车座结构,用于在所述防护结构内部形成所述电动车的驾乘空间;所述本体设置多个插接口;所述防护结构设置多个插接端,各所述插接端与各所述插接口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插接端与对应的一所述插接口插接,用于将所述防护结构安装于所述本体;所述防护结构在其靠近所述把手结构的一侧设置前方透明视窗结构;所述电动车还在所述防护结构上开设有贯穿所述防护结构的开槽并且在所述开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拉链结构,两个所述拉链结构相互匹配设置,用于开关所述开槽;所述电动车还在所述防护结构上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防护结构的透气孔,且所述透气孔位于所述防护结构靠近所述尾端部的一侧。例如,所述开槽位于所述防护结构靠近所述车座部处。优选的,所述防护结构设置有若干充气结构。优选的,所述充气结构为长条形或球形。优选的,所述防护结构设置有连接结构,各所述充气结构分别位于所述连接结构上,且各所述充气结构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布层。优选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顶篷部,以及分别与所述顶篷部连接的前挡部、后包围部和两侧包围部;所述顶篷部、所述前挡部、所述后包围部以及两所述侧包围部分别设置有充气结构,以及所述前挡部、所述后包围部以及两所述侧包围部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所述插接端;所述前挡部设置有所述前方透明视窗结构;至少一所述侧包围部开设有贯穿所述侧包围部的开槽并且在所述开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拉链结构;所述后包围部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后包围部的所述透气孔。例如,所述顶篷部、所述前挡部、所述后包围部以及两所述侧包围部的各所述充气结构相互连通设置。优选的,所述本体的各所述插接口中,至少二所述插接口位于所述中间体,至少二所述插接口位于所述尾端部,以及至少二所述插接口位于所述车架结构;所述插接端包括前插接端、后插接端以及侧插接端;所述前挡部设置至少二前插接端,位于所述中间体的每一所述插接口对应插接一所述前插接端;所述后包围部设置至少二后插接端,位于所述尾端部的每一所述插接口对应插接一所述后插接端;每一所述侧包围部设置至少一侧插接端,位于所述车架结构的每一插接口对应插接一所述侧插接端。优选的,至少二所述插接口位于所述中间体的下部。例如,至少二所述插接口位于所述中间体靠近所述车架结构的下部。优选的,至少二所述插接口位于所述车架结构的下部。优选的,所述左把手和所述右把手上分别设置有后视镜。例如,所述左把手和所述右把手上分别设置有一后视镜,两所述后视镜分别穿过所述防护结构,且所述防护结构设有与两所述后视镜分别对应的两后视透明视窗膜层。例如,所述防护结构在其靠近所述尾端部的一侧设置后方透明视窗膜层。例如,所述后包围部设置有所述后方透明视窗膜层。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采用防护结构,通过在所述防护结构内部形成电动车的驾乘空间,电动车的驾乘人员位于所述防护结构内部,从而能够得到全方位防护,避免自然环境伤害身体健康,且防护结构只需插接于电动车的本体上,具有易于拆装的优点,能够快速拆装收纳,必要时还能够拆卸清洗;此外拉链结构的设计,使得驾乘人员进出驾乘空间都很方便,还具有防风与透气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动车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防护结构部分包围电动车的本体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防护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防护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防护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例如,一种电动车,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车架结构,以及固定于所述车架结构上的把手结构与车座结构,所述把手结构包括中间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中间体两端的左把手和右把手,所述车座结构包括车座部以及与所述车座部连接的尾端部;所述电动车还包括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至少部分包围所述本体的所述车架结构、所述把手结构与所述车座结构,用于在所述防护结构内部形成所述电动车的驾乘空间;所述本体设置多个插接口;所述防护结构设置多个插接端,各所述插接端与各所述插接口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插接端与对应的一所述插接口插接,用于将所述防护结构安装于所述本体;所述防护结构在其靠近所述把手结构的一侧设置前方透明视窗结构;所述电动车还在所述防护结构上开设有贯穿所述防护结构的开槽并且在所述开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拉链结构,两个所述拉链结构相互匹配设置,用于开关所述开槽;所述电动车还在所述防护结构上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防护结构的透气孔,且所述透气孔位于所述防护结构靠近所述尾端部的一侧。这样,通过采用防护结构并在所述防护结构内部形成电动车的驾乘空间,电动车的驾乘人员位于所述防护结构内部,从而能够得到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动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车架结构,以及固定于所述车架结构上的把手结构与车座结构,所述把手结构包括中间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中间体两端的左把手和右把手,所述车座结构包括车座部以及与所述车座部连接的尾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还包括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至少部分包围所述本体的所述车架结构、所述把手结构与所述车座结构,用于在所述防护结构内部形成所述电动车的驾乘空间;所述本体设置多个插接口;所述防护结构设置多个插接端,各所述插接端与各所述插接口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插接端与对应的一所述插接口插接,用于将所述防护结构安装于所述本体;所述防护结构在其靠近所述把手结构的一侧设置前方透明视窗结构;所述电动车还在所述防护结构上开设有贯穿所述防护结构的开槽并且在所述开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拉链结构,两个所述拉链结构相互匹配设置,用于开关所述开槽;所述电动车还在所述防护结构上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防护结构的透气孔,且所述透气孔位于所述防护结构靠近所述尾端部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车架结构,以及固定于所述车架结构上的把手结构与车座结构,所述把手结构包括中间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中间体两端的左把手和右把手,所述车座结构包括车座部以及与所述车座部连接的尾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还包括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至少部分包围所述本体的所述车架结构、所述把手结构与所述车座结构,用于在所述防护结构内部形成所述电动车的驾乘空间;所述本体设置多个插接口;所述防护结构设置多个插接端,各所述插接端与各所述插接口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插接端与对应的一所述插接口插接,用于将所述防护结构安装于所述本体;所述防护结构在其靠近所述把手结构的一侧设置前方透明视窗结构;所述电动车还在所述防护结构上开设有贯穿所述防护结构的开槽并且在所述开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拉链结构,两个所述拉链结构相互匹配设置,用于开关所述开槽;所述电动车还在所述防护结构上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防护结构的透气孔,且所述透气孔位于所述防护结构靠近所述尾端部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设置有若干充气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结构为长条形或球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设置有连接结构,各所述充气结构分别位于所述连接结构上,且各所述充气结构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松昀
申请(专利权)人:万松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