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2032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2 05:24
一种通过嵌合与其他连接器进行电连接的连接器,具有:第1接触部,在第1位置处与其他连接器接触;及第2接触部,在比所述第1位置还接近所述连接器的前端的第2位置处与所述其他连接器接触,并且,所述第2接触部的电阻值高于所述第1接触部的电阻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电气设备从电源等接受电力供给而进行工作,电力通常介由连接器从电源被供给至电气设备。此时所用的连接器藉由凸状的雄连接器和凹状的雌连接器的嵌合而进行电连接。另一方面,近年来作为应对地球温暖化等的对策之一,还研讨了在局域送电中进行电压变换或送电等时电力损失较少并且缆线也不需太粗的直流高电压的电力供给。特别地,服务器等信息处理设备由于大量消费电力,所以更希望进行这样的电力供给。然而,就供给至电气设备的电力而言,如果电压较高,则存在对人体产生影响或对电子部件的动作产生影响的情况。在将这样的高电压电力应用于服务器等信息处理设备的情况下,装置设置或维护时都是由人来进行操作的,所以,作为进行电连接的部分的连接器,需要采用与通常交流商用电源中所用的连接器不同的连接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6-413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从电源所供给的电压为100V以上的情况下,或者,在为直流高电压的情况下,例如,在从电源所供给的电力为直流400V的情况下,如果仍然使用目前的交流100V中所用的连接器,则由于安全性或信赖性难以获得充分的保证,所以很危险。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安全地进行高电压电力供给的连接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通过嵌合与其他连接器电连接的连接器具有:在第1位置处与其他连接器接触的第1接触部;及在比所述第1位置还接近所述连接器的前端的第2位置处与所述其他连接器接触的电阻值比所述第1接触部还高的第2接触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与其他连接器电连接的连接器具有:与其他连接器接触的第1金属板;与其他连接器接触的第2金属板;及与第1金属板和第2金属板连接的电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通过嵌合与其他连接器电连接的连接器具有:具有与其他连接器接触的多个金属板的接触部;及对相邻的金属板进行连接的电阻。[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能够提供一种可应对电压比目前的商用电源还高的电源或直流电源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可安全地进行来自这些电源的电力供给。附图说明[图1]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接触部的斜视图[图2]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接触部的侧视图[图3]第1实施方式的插头接触部的斜视图[图4]第1实施方式的插头接触部的侧视图[图5]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说明图[图6A]从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接触部拔出插头接触部的情况的说明图[图6B]从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接触部拔出插头接触部的情况的说明图[图6C]从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接触部拔出插头接触部的情况的说明图[图6D]从第1实施方式的插座接触部拔出插头接触部的情况的说明图[图7]第2实施方式的插座接触部和插头接触部的斜视图[图8]第2实施方式的插座接触部和插头接触部的俯视图[图9]第2实施方式的插座接触部和插头接触部的侧视图[图10]第2实施方式的插头接触部的说明图[图11]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说明图[图12A]将第2实施方式的插头接触部从插座接触部拔出的情况的说明图[图12B]将第2实施方式的插头接触部从插座接触部拔出的情况的说明图[图13A]将第2实施方式的插头接触部从插座接触部拔出的情况的说明图[图13B]将第2实施方式的插头接触部从插座接触部拔出的情况的说明图[图14A]将第2实施方式的插头接触部从插座接触部拔出的情况的说明图[图14B]将第2实施方式的插头接触部从插座接触部拔出的情况的说明图[图15A]将第2实施方式的插头接触部从插座接触部拔出的情况的说明图[图15B]将第2实施方式的插头接触部从插座接触部拔出的情况的说明图[图16A]将第2实施方式的插头接触部从插座接触部拔出的情况的说明图[图16B]将第2实施方式的插头接触部从插座接触部拔出的情况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相同部件等赋予了相同的符号,并对其说明进行了省略。[第1实施方式]对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插座接触部100的斜视图,图2是侧视图。另外,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插头接触部200的斜视图,图4是侧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是图1和图2所示的插座接触部100或包括插座接触部100的插座连接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藉由与其他连接器嵌合而与其进行电连接。其他连接器是图3和图4所示的板状的插头接触部200或包括插头接触部200的插头连接器。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称为「插座连接器」,并将本实施方式的其他连接器称为「插头连接器」。插座接触部100的周围被由树脂材料等绝缘体形成的框体所覆盖,在框体中的插头接触部200与插座接触部100嵌合的部分上设置了开口。插座接触部100与电源缆线连接。插头接触部200由铜等金属材料形成为板状。插头连接器可包括使插头接触部200露出的、由绝缘体所形成的框体。插头连接器与电子设备等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座接触部100和插头接触部200中的任意一个与电源连接,另一个与电子设备等连接。本实施方式的插座接触部100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第1插座110、第2插座120、第3插座130等。第1插座110由铜等金属材料形成,并具有供插头接触部200进入的、被形成为“コ”字状的第1插座接触部111。第1插座接触部111在端部附近具有与插头接触部200接触的第1接触部112。第1插座接触部111与第1插座端子113连接。第1插座端子113与第2插座端子123和第3插座端子133具有相同的电位。第2插座120由铜等金属材料形成,并具有供插头接触部200进入的、被形成为“コ”字状的第2插座接触部121。第2插座接触部121在端部附近具有与插头接触部200接触的第2接触部122。第2插座接触部121被形成为包围第1插座接触部111,第2接触部122位于第1插座接触部111的外侧。另外,在第2插座接触部121和第2插座端子123之间还设置了第1电阻140。第3插座130由铜等金属材料形成,并具有供插头接触部200进入的、被形成为“コ”字状的第3插座接触部131。第3插座接触部131在端部130a的附近具有与插头接触部200接触的第3接触部132。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接近插头接触部200的顺序配置了第3接触部132、第2接触部122及第1接触部112,第3接触部132位于插座接触部100进行嵌合的方向上的插座接触部100的前端。第3插座接触部131被形成为包围并覆盖第2插座接触部121,第3接触部132位于第2插座接触部121的外侧。另外,在第3插座接触部131和第3插座端子133之间还设置了第2电阻15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电阻150的电阻值高于第1电阻140的电阻值。例如,在电源电压为400V的情况下,一般认为如果所流动的电流为1A以下,则不出产生电弧(arc),所以,第2电阻150的电阻值优选为400Ω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中,如图5所示,插座接触部100与正和负相对应地被设置了2个。同样,与插座接触部100电连接的插头接触部200也与正和负相对应地被设置了2个。接着对从本实施方式的插座连接器卸下(拔出)插头连接器的情况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通过嵌合与其他连接器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接触部,其在第1位置处与所述其他连接器接触;及第2接触部,其在比所述第1位置还接近所述连接器的前端的第2位置处与所述其他连接器接触,并且,所述第2接触部的电阻值高于所述第1接触部的电阻值。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1.28 JP 2014-2416941.一种连接器,其通过嵌合与其他连接器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接触部,其在第1位置处与所述其他连接器接触;及第2接触部,其在比所述第1位置还接近所述连接器的前端的第2位置处与所述其他连接器接触,并且,所述第2接触部的电阻值高于所述第1接触部的电阻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连接器使所述其他连接器分离时,使所述第1接触部与所述其他连接器分离后再使所述第2接触部与所述其他连接器分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3接触部,其与所述其他连接器接触,并且,所述第3接触部的电阻值高于所述第2接触部的电阻值,其中,当从所述连接器使所述其他连接器分离时,使所述第2接触部与所述其他连接器分离后再使所述第3接触部与所述其他连接器分离。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电阻,其与所述第2接触部连接。5.一种连接器,其与其他连接器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金属板,其与所述其他连接器接触;第2金属板,其与所述其他连接器接触;及电阻,其与所述第1金属板和所述第2金属板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桐生幸一小林满近藤孝宏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