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隔离CAN总线过压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98132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非隔离CAN总线过压保护电路,包括CAN总线收发器及与其连接的高、低位总线信号线,还包括连接在所述CAN总线收发器和高、低位总线信号线之间的匹配及滤波电路,用于各节点间的阻抗匹配及过滤共模的电磁干扰;以及,过压保护电路,至少用于将总线共模电压采样后与参考电压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切断或自恢复CAN总线收发器和高、低位总线信号线之间的总线信号传输。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采用CAN总线电气隔离(光电隔离或者磁隔离)方案,实现了对CAN总线收发器及后续电路的非隔离过压保护,省去了隔离元件的成本,实现了低成本的CAN总线过压保护方案,同时节省了隔离元件所需的安装空间等,降低了PCB和产品布局的难度,有利于减小产品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隔离CAN总线过压保护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AN总线过压保护电路,尤其是一种非隔离CAN总线过压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CAN是ControllerAreaNetwork的缩写(以下称为CAN),是ISO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在汽车产业中,出于对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低公害、低成本的要求,各种各样的电子控制系统被开发了出来。由于这些系统之间通信所用的数据类型及对可靠性的要求不尽相同,由多条总线构成的情况很多,线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为适应“减少线束的数量”、“通过多个LAN,进行大量数据的高速通信”的需要,面向汽车的CAN通信协议被开发出,此后,CAN通过ISO11898及ISO11519进行了标准化,在欧洲已是汽车网络的标准协议。CAN总线以其高性能和高可靠性,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工业控制局域网,它实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各节点之间实时、可靠的数据通信。对于提高CAN总线节点的可靠性而言,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采用隔离收发器将总线和控制电路进行电气隔离,将高压干扰阻隔在控制系统之外,有效地保证控制系统及人身安全。不仅如此,电气隔离还可以有效防止形成地环路,抑制由接地电势差、接地环路引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非隔离CAN总线过压保护电路

【技术保护点】
非隔离CAN总线过压保护电路,包括CAN总线收发器(U2)及与其连接的高、低位总线信号线(CAN_H、CAN_L),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CAN总线收发器(U2)和高、低位总线信号线(CAN_H、CAN_L)之间的匹配及滤波电路(1),用于各节点间的阻抗匹配及过滤共模的电磁干扰;以及,过压保护电路(2),至少用于将总线共模电压采样后与参考电压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切断或自恢复CAN总线收发器(U2)和高、低位总线信号线(CAN_H、CAN_L)之间的总线信号传输。

【技术特征摘要】
1.非隔离CAN总线过压保护电路,包括CAN总线收发器(U2)及与其连接的高、低位总线信号线(CAN_H、CAN_L),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CAN总线收发器(U2)和高、低位总线信号线(CAN_H、CAN_L)之间的匹配及滤波电路(1),用于各节点间的阻抗匹配及过滤共模的电磁干扰;以及,过压保护电路(2),至少用于将总线共模电压采样后与参考电压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结果切断或自恢复CAN总线收发器(U2)和高、低位总线信号线(CAN_H、CAN_L)之间的总线信号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隔离CAN总线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及滤波电路(1)包括共模电感(L1)、第一匹配电阻(R3)和第二匹配电阻(R4),所述共模电感(L1)的2脚接高位总线信号线(CAN_H),其1脚接所述过压保护电路(2)及第一匹配电阻(R3)的一端,所述第一匹配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3)接地;所述共模电感(L1)的3脚接低位总线信号线(CAN_L),其4脚接所述过压保护电路(2)及第二匹配电阻(R4)的一端,所述第二匹配电阻(R4)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3)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隔离CAN总线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保护电路(2)包括二级保护电路(21),所述二级保护电路(21)包括过压检测电路(211),用于将总线共模电压采样后与参考电压进行比对并输出高或低电平;及过压关断电路(212),用于根据所述过压检测电路(211)输出的低或高电平切断或自恢复CAN总线收发器(U2)和高、低位总线信号线(CAN_H、CAN_L)之间的总线信号传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隔离CAN总线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检测电路(211)包括第一二极管(D3)、第二二极管(D4)、第一采样电阻(R5)、第二采样电阻(R6)、比较器(U1)及参考电压,所述第一二极管(D3)和第二二极管(D4)的阳极分别接所述共模电感(L1)的1脚及4脚,它们的阴极分别通过串联的第一采样电阻(R5)及第二采样电阻(R6)接地,所述第一采样电阻(R5)和第二采样电阻(R6)的连接端接所述比机器(U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峰朱利东
申请(专利权)人:天索苏州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