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减震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6588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3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技术领域。转子减震支架,包括转子支架,和一轴承,轴承包括外圆环、内圆环,以及设置在内圆环和外圆环之间的滚珠机构,内圆环的右侧固定转子转轴,轴承的外圆环固定在转子支架上;还包括一圆柱形永磁铁,通过一铝合金连接件连接内圆环的左侧;圆柱形永磁铁裸露在内圆环外部;且,圆柱形永磁铁的轴心,与内圆环的轴心重合;转子支架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两块电磁铁;两块电磁铁分别位于圆柱形永磁铁的两端下方;两块电磁铁的磁极,均上下放置。因为磁力具有连贯性和排斥性,通过磁力可以降低摩擦和降低震动,减少噪音,同时增加了转子支架的使用寿命。

Rotor shock absorbing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achinery. The rotor includes a rotor damping bracket, bracket, and a bearing, the bearing outer ring, including the inner ring, and the inner ring and the outer 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all body fix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rotor shaft inner ring, the outer ring of the bearing is fixed on the rotor bracket; also includes a cylindrical permanent magnet, connecting the inner ring through a Aluminum Alloy left; cylindrical permanent magnet bare inner ring external; and cylindrical axis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the axis coincides with the inner ring; the rotor bracket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electromagnets; two electromagnets are located below the two ends of the cylindrical permanent magnet; two electromagnets are placed on the pole. Because of the continuity and repulsion of magnetic force, magnetic force can reduce friction and vibration, reduce noise, and increase the service life of rotor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子减震支架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转子支架。
技术介绍
发动机在发动过程中,由于转子因为转动产生震动,会产生较大的噪音,而且转子的震动对转子支架带来较大的损耗,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子减震支架,解决以上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转子减震支架,包括转子支架,和一轴承,轴承包括外圆环、内圆环,以及设置在内圆环和外圆环之间的滚珠机构,内圆环的右侧固定转子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外圆环固定在所述转子支架上;还包括一圆柱形永磁铁,所述圆柱形永磁铁通过一铝合金连接件连接所述内圆环的左侧,所述圆柱形永磁铁裸露在内圆环外部;且,所述圆柱形永磁铁的轴心,与所述内圆环的轴心重合;所述转子支架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两块电磁铁;两块所述电磁铁分别位于所述圆柱形永磁铁的两端下方;两块电磁铁的磁极,均上下放置;圆柱形永磁铁一端下方的电磁铁,朝上的磁极,与圆柱形永磁铁一端的磁极相排斥;圆柱形永磁铁另一端下方的另一个电磁铁,朝上的磁极,与圆柱形永磁铁另一端的磁极相排斥。因为磁力具有连贯性和排斥性,通过磁力可以降低摩擦和降低震动,减少噪音,同时增加了转子支架的使用寿命。另外,本专利设置了铝合金连接件,铝合金材质不导磁,尽量避免对轴承本身的磁化。所述圆柱形永磁铁距离靠近内圆环的一端,距离内圆环的距离为4~10cm。优选为5cm。尽量避免对轴承的磁化。还设有一压力检测机构,所述压力检测机构设有一压力传感器和一触发电路;压力传感器连接有触发电路;所述触发电路连接一功率放大电路,所述功率放大电路连接两个所述电磁铁,两个所述电磁铁并联;所述压力传感器固定在所述转子支架上,并抵住所述圆柱形永磁铁下方。压力检测机构是已有技术,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过大时通过触发电路,触发电信号。本专利中,利用压力检测机构,检测圆柱形永磁铁向下的压力,在压力超过触发值时,触发电路触发电信号,通过功率放大电路,向两个电磁铁输出电流,进而对圆柱形永磁铁产生排斥力,进而减小内圆环和外圆环之间的压力,进而减小摩擦力。并减少震动。两个电磁铁采用并联结构,可以使电流参数相当,有利于受力均匀。所述圆柱形永磁铁,远离内圆环的一端,固定有一铝合金棒,所述铝合金棒插接在一小轴承内,所述小轴承通过一支撑件,固定在所述转子支架上。小轴承的转动轴心,与圆柱形永磁铁轴心重合。通过小轴承,使圆柱形永磁铁转动平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1,转子减震支架,包括转子支架1,和一轴承3,轴承3包括外圆环、内圆环,以及设置在内圆环和外圆环之间的滚珠机构,内圆环的右侧固定转子转轴2,轴承3的外圆环固定在转子支架1上;还包括一圆柱形永磁铁4,通过一铝合金连接件5连接内圆环的左侧,圆柱形永磁铁4裸露在内圆环外部;且,圆柱形永磁铁4的轴心,与内圆环的轴心重合;转子支架1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两块电磁铁6;两块电磁铁6分别位于圆柱形永磁铁4的两端下方;两块电磁铁6的磁极,均上下放置;圆柱形永磁铁4一端下方的电磁铁6,朝上的磁极,与圆柱形永磁铁4一端的磁极相排斥;圆柱形永磁铁4另一端下方的另一个电磁铁6,朝上的磁极,与圆柱形永磁铁4另一端的磁极相排斥。因为磁力具有连贯性和排斥性,通过磁力可以降低摩擦和降低震动,减少噪音,同时增加了转子支架1的使用寿命。另外,本专利设置了铝合金连接件5,铝合金材质不导磁,尽量避免对轴承3本身的磁化。圆柱形永磁铁距离靠近内圆环的一端,距离内圆环的距离为4~10cm。优选为5cm。尽量避免对轴承3的磁化。还设有一压力检测机构,压力检测机构设有一压力传感器和一触发电路;压力传感器连接有触发电路;触发电路连接一功率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连接两个电磁铁6,两个电磁铁6并联;压力传感器固定在转子支架1上,并抵住圆柱形永磁铁下方。压力检测机构是已有技术,在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过大时通过触发电路,触发电信号。本专利中,利用压力检测机构,检测圆柱形永磁铁向下的压力,在压力超过触发值时,触发电路触发电信号,通过功率放大电路,向两个电磁铁输出电流,进而对圆柱形永磁铁产生排斥力,进而减小内圆环和外圆环之间的压力,进而减小摩擦力。并减少震动。两个电磁铁采用并联结构,可以使电流参数相当,有利于受力均匀。圆柱形永磁铁,远离内圆环的一端,固定有一铝合金棒,铝合金棒插接在一小轴承3内,小轴承3通过一支撑件,固定在转子支架1上。小轴承的转动轴心,与圆柱形永磁铁轴心重合。通过小轴承,使圆柱形永磁铁转动平衡。轴承3,两块电磁铁6均通过一支撑架进行支撑固定。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转子减震支架

【技术保护点】
转子减震支架,包括转子支架,和一轴承,轴承包括外圆环、内圆环,以及设置在内圆环和外圆环之间的滚珠机构,内圆环的右侧固定转子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外圆环固定在所述转子支架上;还包括一圆柱形永磁铁,所述圆柱形永磁铁通过一铝合金连接件连接内圆环的左侧,所述圆柱形永磁铁裸露在内圆环外部;且,所述圆柱形永磁铁的轴心,与所述内圆环的轴心重合;所述转子支架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两块电磁铁;两块所述电磁铁分别位于所述圆柱形永磁铁的两端下方;两块电磁铁的磁极,均上下放置;圆柱形永磁铁一端下方的电磁铁,朝上的磁极,与圆柱形永磁铁一端的磁极相排斥;圆柱形永磁铁另一端下方的另一个电磁铁,朝上的磁极,与圆柱形永磁铁另一端的磁极相排斥。

【技术特征摘要】
1.转子减震支架,包括转子支架,和一轴承,轴承包括外圆环、内圆环,以及设置在内圆环和外圆环之间的滚珠机构,内圆环的右侧固定转子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外圆环固定在所述转子支架上;还包括一圆柱形永磁铁,所述圆柱形永磁铁通过一铝合金连接件连接内圆环的左侧,所述圆柱形永磁铁裸露在内圆环外部;且,所述圆柱形永磁铁的轴心,与所述内圆环的轴心重合;所述转子支架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两块电磁铁;两块所述电磁铁分别位于所述圆柱形永磁铁的两端下方;两块电磁铁的磁极,均上下放置;圆柱形永磁铁一端下方的电磁铁,朝上的磁极,与圆柱形永磁铁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施威重工成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