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向移动式多模式可变气门驱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向移动式多模式可变气门驱动系统,属于发动机气门驱动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人们对车辆的驾驶性和安全性的专注,未来发动机需要在满足排放指标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和安全性。这就需要在驱动和制动全工况范围内,优化发动机性能。而目前备受关注的可变气门、可变冲程数、停缸、辅助制动、新型燃烧方式、可变压缩比、可变EGR等技术大多只在发动机小范围运行工况区域内对其性能进行改善。如现有可变气门技术只应用于在固定冲程数发动机的驱动工况下,并且大多用于汽油机的进气门来降低泵气损失。可变冲程数技术在国内外尚处于研究阶段,并且只用于驱动工况下。现有具有停缸技术的车型只能提供停缸功能,因此,对油耗改善程度偏低,大多只能获得7%左右的油耗降低。另一方面,随着发动机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车辆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辅助制动系统列为车辆必备的附件之一。然而目前辅助制动系统大多存在制动部件长时间工作容易过热、制动效率快速降低、制动效率可控程度低、制动时车辆容易跑偏、制动系统占用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向移动式多模式可变气门驱动系统,它包括气门驱动机构(2),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凸轮轴(3)、凸轮轴轴套(4)、轴向移动机构(5)、气门控制机构(6)、气门调节机构(7);其中,凸轮轴轴套(4)上设置第一凸轮(401)和第二凸轮(402);第一凸轮(401)采用单凸起凸轮叶片或者双凸起凸轮叶片,第二凸轮(402)采用单凸起凸轮叶片或者双凸起凸轮叶片,双凸起凸轮叶片采用型线相同并且相位相差180°凸轮轴转角的两个凸起;气门调节机构(7)具有气门调节机构输入端(7a)、气门调节机构输出端(7b)和气门调节机构调节端(7c);轴向移动机构(5)调节凸轮轴轴套(4)的轴向位置,决 ...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13 CN 20161114242471.一种轴向移动式多模式可变气门驱动系统,它包括气门驱动机构(2),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凸轮轴(3)、凸轮轴轴套(4)、轴向移动机构(5)、气门控制机构(6)、气门调节机构(7);其中,凸轮轴轴套(4)上设置第一凸轮(401)和第二凸轮(402);第一凸轮(401)采用单凸起凸轮叶片或者双凸起凸轮叶片,第二凸轮(402)采用单凸起凸轮叶片或者双凸起凸轮叶片,双凸起凸轮叶片采用型线相同并且相位相差180°凸轮轴转角的两个凸起;气门调节机构(7)具有气门调节机构输入端(7a)、气门调节机构输出端(7b)和气门调节机构调节端(7c);轴向移动机构(5)调节凸轮轴轴套(4)的轴向位置,决定直接或者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气门调节机构输入端(7a)的凸轮是第一凸轮(401)或者第二凸轮(402);气门控制机构(6)直接或通过传动机构调节气门调节机构调节端(7c)的位置,气门调节机构输出端(7b)直接或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气门驱动机构(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向移动式多模式可变气门驱动系统,其特征是:在凸轮轴轴套(4)上增加第三凸轮(403),第三凸轮(403)采用单凸起凸轮叶片或者双凸起凸轮叶片;轴向移动机构(5)调节凸轮轴轴套(4)的轴向位置,决定直接或者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气门调节机构输入端(7a)的凸轮是第一凸轮(401)、第二凸轮(402),或者第三凸轮(4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向移动式多模式可变气门驱动系统,其特征是:增加一个气门驱动机构(2),即第一气门驱动机构(201)和第二气门驱动机构(202),增加气门驱动桥(8);气门调节机构输出端(7b)先直接或通过传动机构再通过气门驱动桥(8)最后分别直接或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第一气门驱动机构(201)和第二气门驱动机构(2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向移动式多模式可变气门驱动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靖晨,田华,隆武强,田江平,王阳,刘威,杨添淏,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