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波段高透过且耐紫外辐照的光学玻璃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5535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紫外波段高透过且耐紫外辐照的光学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加料温度为1230℃,料化透后再次加料,总共加料6次,每次加料间隔约30分钟;所述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磷酸60‑70份,硼酸13‑15份,氧化铝8‑12份,碳酸钡4‑6份,碳酸钾4‑6份,碳酸钙3‑5份,氧化钴1‑1.8份,氧化镍2‑2.8份,还原剂0.5‑1份,稳定剂0.5‑1份;加料完毕后升温,熔炼温度为1330℃,持续4小时;降温从1330℃降至1160℃,降温时间为1个小时,出料温度大约为1160℃,退火,560℃降温,每小时10℃,到300℃时闭电自然降温。

Method for preparing optical glass with high ultraviolet transmittance and ultraviolet radiation resistance in ultraviolet ban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ultraviolet optical glass high transmittance and resistance to ultraviolet radiation,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raw materials are mixed evenly, feeding temperature is 1230 DEG C, material through again after charging, charging a total of 6 times, each feeding interval of about 30 minutes; the raw materials include the following the weight of components: phosphoric acid 60 boric acid 13 70 copies, 15 copies, 12 copies of the 8 alumina barium carbonate, 4 6 copies, 6 copies of 4 potassium carbonate, calcium carbonate 3 5 copies, 1.8 copies of the 1 cobalt oxide, nickel oxide 2 2.8 copies, 0.5 reducing agent 1, 0.5 stabilizer 1; feeding after heating, melting temperature of 1330 DEG C, 4 hour duration; temperature from 1330 degrees to 1160 degrees centigrade, the cooling time is 1 hours, the discharging temperature is about 1160 degrees, 560 degrees Celsius annealing, cooling, 10 per hour to 300 DEG C, closed natural cooling p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紫外波段高透过且耐紫外辐照的光学玻璃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医疗荧光检测设备用玻璃,具体涉及一种紫外波段高透过且耐紫外辐照的光学玻璃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紫外技术在医疗荧光检测有着广泛的应用。紫外玻璃在不同紫外波段(254nm;313nm;365nm)需要有高通过率,同时截止可见光波段。目前国内紫外透射玻璃玻璃存在两方面缺陷:1.紫外波段透过率不高,一般在80%左右;目前紫外玻璃在紫外波段目前峰值透过率仅为80%左右,而目前实际应用要求需要达到85%以上。2.紫外玻璃受到紫外光学长时间照射后,紫外部分透过率会衰退。称之为“老化”现象。由于透过率会随着时间衰退,增加了医疗设备检测的不稳定,并且使用寿命短。由于目前紫外玻璃长时间受到紫外辐射,导致其紫外波段的透过率不断降低,这一老化现象一直无法很好解决。虽然有相关研究需要掺杂一些元素来解决该问题,但始终没有找到合理的元素。目前针对上述两方面的缺陷,行业的一般作法是:尽量减少开机时间,由于受到设备检测精度影响,需要持续更换该紫外玻璃,造成成本浪费。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新的光学玻璃材料,使得紫外玻璃具备在紫外波段的高透性能,同时也能够抗老化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紫外波段高透过且耐紫外辐照的光学玻璃的制备方法,提高紫外玻璃在紫外波段透过率同时,使紫外玻璃具有良好的耐紫外辐照的功能。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紫外波段高透过且耐紫外辐照的光学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加料温度为1230℃,料化透后再次加料,总共加料6次,每次加料间隔约30分钟;所述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磷酸60-70份,硼酸13-15份,氧化铝8-12份,碳酸钡4-6份,碳酸钾4-6份,碳酸钙3-5份,氧化钴1-1.8份,氧化镍2-2.8份,还原剂0.5-1份,稳定剂0.5-1份;步骤二,加料完毕后升温至1100-1500℃,升温时间为0.5-1.5个小时;熔炼温度为1100-1500℃,持续4小时;降温,从1100-1500℃降至1000-1300℃,降温时间为1个小时,出料温度为1000-1300℃;退火,400-600℃降温,每小时10℃,到200-400℃闭电自然降温,即得所述紫外波段高透过且耐紫外辐照的光学玻璃。优选地,所述稳定剂为氧化铈和氧化锶,氧化锶和氧化铈的添加比例为2:1。优选地,所述加料完毕后升温至1330℃,升温时间为1个小时;熔炼温度为1330℃,持续4小时;降温,从1330℃降至1160℃,降温时间为1个小时,出料温度为1160℃;退火,560℃降温,每小时10℃,到300℃闭电自然降温。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拥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通过引入了璃稳定剂:即氧化铈和氧化锶组合;氧化铈通过捕获因为电子辐射产生的自由电子或者正空穴,来减少紫外玻璃老化现象;氧化锶作为强电场网络外体氧化物,聚集玻璃内部多余桥氧,改善玻璃内部结构。从而最终使得玻璃有持久的抗老化功能。解决了目前由于紫外玻璃长时间受到紫外辐射,导致其紫外波段的透过率不断降低,这一老化现象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保证耐紫外辐照的同时,不对玻璃光谱性能造成影响。2.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通过引入玻璃还原剂石酒酸,尽最大可能的消除Fe3+离子,从而提高紫外波段有高透过率。解决了目前紫外玻璃在紫外波段目前峰值透过率仅为80%左右,而目前实际应用要求需要达到85%以上的技术难题。3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光学玻璃在紫外波段的峰值透过率达到90%,可见光450nm-650nm平均透过率为0.13%,起到截止的效果。通过紫外辐照实验,该玻璃紫外透射降低率为2.35%,具有优良的紫外抗老化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紫外玻璃光谱曲线测试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经过紫外光线辐照后的光谱曲线。图3为紫外线辐照前和辐照后的曲线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磷酸是玻璃形成的主体成分。由于紫外玻璃需要透短波段紫外玻璃,因此选用磷酸盐玻璃体系:即P2O5-AL2O3-B2O3玻璃体系;同时考虑到紫外玻璃在可见光部分需要截止,因此着色剂会采用镍,而引入镍离子截止可见光的同时也不能影响紫外光的透射。而在P2O5-AL2O3-B2O3玻璃体系中,碱金属氧化物含量较少,镍离子主要以六配位[NiO6]存在,镍离子在紫外部分有很高的透过率,而且透过范围也移向紫外短波方向,综合考虑,采用磷酸盐结构的玻璃体系。组分控制在60-70重量份,最佳为60-65重量份。本专利技术中硼酸作为磷酸盐结构玻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入硼酸,能够改善磷酸盐玻璃化学稳定性差的缺点。同时,硼酸是良好的助熔剂,可使玻璃熔点降低。硼酸过多容易出现“硼反常现象”,不易过分引入,因此组分控制在13-15重量份,最佳为13-14重量份。本专利技术中氧化铝作为磷酸盐玻璃体系结构的一部分,与磷酸和硼酸形成整磷酸铝(Al2O3·P2O5)与正磷酸硼(B2O3·P2O5),由于玻璃形成AlPO4和BPO4基团,使得磷酸盐原有的层状结构变为架状结构,使得磷酸盐玻璃化学稳定性提升,热膨胀系数降低。组分在8-12重量份,最佳为10重量份。本专利技术中氧化钴作为本专利技术玻璃的着色剂之一,其作用是和另外一种着色剂镍一起使用,截止可见光波段。钴离子在磷酸盐玻璃中以六配位[NiO6]存在,主要在550nm有较强的吸收。组分在1-1.8重量份,最佳为1.5重量份;本专利技术中碳酸钡主要作为助熔剂并且增加玻璃的密度和强度;组分在4-6重量份,最佳为5重量份;本专利技术中碳酸钾,在玻璃中主要起断网作用,能够提高玻璃化学稳定性,表面张力和析晶能力。组分在4-6重量份,最佳为5重量份;本专利技术中碳酸钙属于二价金属氧化物。钙离子有极化桥氧和减弱硅氧键的作用,可以降低玻璃高温黏度,同时减少非桥氧,减少因电离辐射而产生的自由电子被非桥氧捕获,从而导致紫外波段吸收,引起玻璃在紫外波段透过率衰退。但过多会增加玻璃脆性,并容易析晶,因此组分控制在3-5重量份,最佳为3.5-4重量份。本专利技术中氧化镍作为该玻璃的着色剂,配合另一种着色剂钴一起使用,其目的是截止可见光波段。镍离子在磷酸盐玻璃中主要以[NiO6]存在,在430nm有强吸收。但是当引入量过多,则透过率峰值会从430nm向短波方向移动,这对透紫外玻璃是极为不利,因此引入镍2-2.8重量份为宜,最佳量为2.3重量份,与此同时还需要和钴的引入量配比恰当,镍和钴的最佳配比为1:2。本专利技术中石酒酸作为该玻璃的还原剂,为了解决紫外波段透过率低的问题,在玻璃配方中加入适量的还原剂,原因是在玻璃原料中不可避免存在微量杂质Fe3+,从而影响紫外透过率。为提高紫外波段的透过率,引入适当还原剂石酒酸,使Fe3+能够还原到Fe2+,从而减少紫外吸收,提高紫外透过率。具体化学式如下:为了有效控制玻璃原料中的含铁杂质,石酒酸的使用量以0.5-1重量份为宜,最佳为0.7重量份。本专利技术中稳定剂的主要组分为氧化铈和氧化锶;稳定剂的作用主要是尽可能改善紫外玻璃由于受到长时间照射而透过率降低。目前关于紫外玻璃老化原因的原理基本已经阐明:由于电子辐射产生自由电子或者正空穴,被非桥氧,间隙原子所捕获形成新的电子结构,从而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紫外波段高透过且耐紫外辐照的光学玻璃的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紫外波段高透过且耐紫外辐照的光学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加料温度为1230℃,料化透后再次加料,总共加料6次,每次加料间隔约30分钟;所述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磷酸60-70份,硼酸13-15份,氧化铝8-12份,碳酸钡4-6份,碳酸钾4-6份,碳酸钙3-5份,氧化钴1-1.8份,氧化镍2-2.8份,还原剂0.5-1份,稳定剂0.5-1份;步骤二,加料完毕后升温至1100‑1500℃,升温时间为0.5‑1.5个小时;熔炼温度为1100‑1500℃,持续4小时;降温,从1100‑1500℃降至1000‑1300℃,降温时间为1个小时,出料温度为1000‑1300℃;退火,400‑600℃降温,每小时10℃,降至200‑400℃时闭电自然降温,即得所述紫外波段高透过且耐紫外辐照的光学玻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紫外波段高透过且耐紫外辐照的光学玻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取原料混合均匀后,加料温度为1230℃,料化透后再次加料,总共加料6次,每次加料间隔约30分钟;所述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磷酸60-70份,硼酸13-15份,氧化铝8-12份,碳酸钡4-6份,碳酸钾4-6份,碳酸钙3-5份,氧化钴1-1.8份,氧化镍2-2.8份,还原剂0.5-1份,稳定剂0.5-1份;步骤二,加料完毕后升温至1100-1500℃,升温时间为0.5-1.5个小时;熔炼温度为1100-1500℃,持续4小时;降温,从1100-1500℃降至1000-1300℃,降温时间为1个小时,出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杰沈强国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国光光学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