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轿底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3490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轿底一体化装置,包括轿底,直梁、安全钳、提拉杆以及提拉机构;其中,直梁与轿底垂直固定;安全钳内提拉装置沿直梁上下倾斜移动;提拉机构设置于轿底内部;安全钳、提拉杆以及提拉机构之间通过拨动件相互连接,其中,安全钳铰接于拨动件的一端,提拉机构铰接于拨动件的另一端,提拉杆的一端铰接于拨动件的中端;当轿厢有坠落或蹲底趋势时,限速器检测到电梯运行速度异常,限速器钢丝绳带动提拉杆,提拉杆作用于拨动件,从而使得拨动件以提拉机构为轴进行转动,安全钳内提拉装置在拨动件的作用下上倾斜移动作用于导轨,同时提拉机构发生转动,触发触点开关,使电路断开。本轿底一体化装置结构布局合理,对底坑深度要求低。

Bottom integrated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ar bottom integration device, including car bottom, straight beam, safety gear, lifting rod and the pulling mechanism; wherein, the straight beam and car bottom vertical fixation; safety tongs lifting device along the straight beam under moving inclined; pull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of the car interior; between safety gear, lifting rod and the toggle pull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through which the safety clamp is hinged on the end of the toggle, the pulling mechanism is hinged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shifting member, one end of the lifting rod is hinged on the toggle in the end; when the car has crashed or squat at the end of the trend, xiansuqi detected the elevator speed abnormal, speed limit for the wire rope drives the lifting rod, the lifting rod to toggle, which makes the toggle to the pulling mechanism as the shaft rotates, safety tongs lifting device in inclined toggle under the action of moving on rails, At the same time, the pulling mechanism turns and triggers the contact switch to switch the circuit off. The integral structure of the car bottom integrated device has 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low requirement for the depth of the bottom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轿底一体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轿底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一般是轿底与托架分开,轿底与托架之间用胶垫连接,安全钳提垃机构装在托架上。采用现有技术结构,在底坑较深时候可行,当底坑深度较小时,这种结构就不能使用,因为轿底,胶垫,托架及轿底轮自身厚度相加值就偏大,可能已比底坑深度值更大,再加上还有轿厢缓冲距离以及缓冲器本身高度,所以不可行。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轿底一体化装置来减少对底坑深度的要求,扩大操作空间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轿底一体化装置。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轿底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轿底,直梁、安全钳、提拉杆以及提拉机构;其中,所述直梁与所述轿底垂直固定;所述安全钳内提拉装置沿所述直梁上下倾斜移动;所述提拉机构设置于所述轿底内部;所述安全钳、提拉杆以及提拉机构之间通过拨动件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安全钳铰接于所述拨动件的一端,所述提拉机构铰接于所述拨动件的另一端,所述提拉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拨动件的中端;当轿厢有坠落或蹲底趋势时,限速器检测到电梯运行速度异常,所述限速器钢丝绳带动所述提拉杆,所述提拉杆作用于所述拨动件,从而使得所述拨动件以所述提拉机构为轴进行转动,所述安全钳内提拉装置在所述拨动件的作用下向上倾斜移动作用于导轨,同时所述提拉机构发生转动,触发触点开关,使电路断开。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具有斜拉杆,所述斜拉杆的一端与所述轿底连接,所述斜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直梁连接。优选地,所述斜拉杆通过拉条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轿底。优选地,所述触点开关通过开关固定板固定于所述轿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结构布局合理,对底坑深度要求低,节约制作成本等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符合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轿底一体化装置的侧视图。图2为符合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轿底一体化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符合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轿底一体化装置中提拉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轿底;2-斜拉杆;3-安全钳;4-提拉机构;5-开关固定板;6-触点开关;7-提拉杆;8-直梁;9-拉条固定板;10-拨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图1到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轿底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包括轿底1,直梁8、安全钳3、提拉杆7以及提拉机构4;其中,直梁8与轿底1垂直固定。安全钳3内提拉装置可以沿直梁8上下倾斜移动。提拉机构4设置于所述轿底内部,从而节省空间。如图2所示,安全钳3、提拉杆7以及提拉机构4之间通过拨动件10相互连接。其中,安全钳3铰接于拨动件10的一端,提拉机构4铰接于拨动件10的另一端,提拉杆的一端铰接于拨动件10的中端。当轿厢有坠落或蹲底趋势时,限速器(未示出)检测到电梯运行的速度异常,限速器钢丝绳带动提拉杆7发生运动,提拉杆7作用于拨动件10,从而使得拨动件10以提拉机构4为轴进行转动,安全钳3内提拉装置在拨动件10的作用下向上倾斜移动作用于导轨,同时提拉机构4发生转动,触发触点开关6,使电路断开,从而保障电梯安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具有结构布局合理,对底坑深度要求低,节约制作成本等有益效果。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轿底一体化装置还具有斜拉杆2,斜拉杆2的一端与轿底1连接,斜拉杆2的另一端与直梁8连接。通过斜拉杆2可以起到保持直梁8的平衡的效果。优选地,如图2所示,斜拉杆2通过拉条固定板9固定连接于轿底1。通过拉条固定板9可以起到良好的紧固效果。优选地,如图3所示,触点开关6通过开关固定板5固定于轿底1。通过开关固定板5可以起到良好的紧固效果。应当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轿底一体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轿底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轿底,直梁、安全钳、提拉杆以及提拉机构;其中,所述直梁与所述轿底垂直固定;所述安全钳内提拉装置沿所述直梁上下倾斜移动;所述提拉机构设置于所述轿底内部;所述安全钳、提拉杆以及提拉机构之间通过拨动件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安全钳铰接于所述拨动件的一端,所述提拉机构铰接于所述拨动件的另一端,所述提拉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拨动件的中端;当轿厢有坠落或蹲底趋势时,限速器检测到电梯运行速度异常,所述限速器钢丝绳带动所述提拉杆,所述提拉杆作用于所述拨动件,从而使得所述拨动件以所述提拉机构为轴进行转动,所述安全钳内提拉装置在所述拨动件的作用下向上倾斜移动作用于导轨,同时所述提拉机构发生转动,触发触点开关,使电路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轿底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轿底,直梁、安全钳、提拉杆以及提拉机构;其中,所述直梁与所述轿底垂直固定;所述安全钳内提拉装置沿所述直梁上下倾斜移动;所述提拉机构设置于所述轿底内部;所述安全钳、提拉杆以及提拉机构之间通过拨动件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安全钳铰接于所述拨动件的一端,所述提拉机构铰接于所述拨动件的另一端,所述提拉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拨动件的中端;当轿厢有坠落或蹲底趋势时,限速器检测到电梯运行速度异常,所述限速器钢丝绳带动所述提拉杆,所述提拉杆作用于所述拨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煜峰王明夫詹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威茨堡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