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浩奎专利>正文

高、低温豆粕提取蛋白、短肽、核酸、异黄酮、皂甙、低聚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1715 阅读:8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低温豆粕提取蛋白、短肽、核酸、异黄酮、皂甙、低聚糖的方法,它能连续制取。其方法是:将高温或低温脱脂豆粕投到超声破壁浸提罐中经超声破壁、溶解、搅拌、过滤、筛选、分离、浓缩、水解、电渗析、除盐、灭菌、喷雾干燥制得。其特点在于:该生产方法即解决了目前已发现的大豆功能物质在一条生产线上连续提取和生产,又改变了人们一直认为高温粕只能作饲料的传统观念,最终对原料大豆做到“榨干吃净”基本无废物生成,降低了有机污染物的含量,除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外,还降低了环保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的大豆功能物质少品种的加工方式相比,其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大豆深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近代科学研究发现,大豆蛋白分子降解形成的短肽以及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大豆低聚糖、大豆核酸等物质,对于人类具有显著医疗与保健功能,所以这些物质又被称为“大豆功能物质”,以区别于大豆中含有蛋白、脂肪等“营养物质”。但由于大豆功能物质的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高,一些生产企业一般均采用一、二个品种的简单生产工艺,中国专利申请01113946.3号《一种以大豆粕、玉米胚为原料生产分离蛋白过程中提取核酸的方法》,00107606.X号《连续提取大豆分离蛋白、异黄酮、皂甙、低聚糖的工艺》,97105221.2号《一种植物分离蛋白的生产方法》,也只不过是生产四个以下的品种,上述方法均导致主产品功能物质提取后,在废渣、废水中仍留存有不同种类的其它功能物质,这些功能物质如不进行有效的提取,反而会增加废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导致环保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不是上述专利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要弥补现有技术只能提取豆粕中少量品种、浪费资源及污染环境的不足,采用了一种能连续提取蛋白、短肽、核酸、异黄酮、皂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低温豆粕提取蛋白、短肽、核酸、异黄酮、皂甙、低聚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能连续提取蛋白、短肽、核酸、异黄酮、皂甙、低聚糖六种成分,其具体的生产方法如下所述: (1)提取大豆浓缩蛋白 (a)将高温或低温脱脂豆粕投到超声破壁浸提罐中; (b)采用大功率超声波发生器将按一定比例的混合豆粕溶剂中的大豆细胞壁与核膜击破,细胞壁与核膜破碎率大于95%,提高细胞与细胞核内的营养物质及功能物质溶出率。 (c)根据大豆蛋白溶出与等电沉析规律,选择蛋白质溶解度最低,核酸、异黄酮、皂甙、低聚糖溶解度最大的混合溶剂其浓度为55-80%的甲、乙醇,将浸提罐中料液配比成1∶7-10,PH值...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浩奎李荣和梁岐王旭太徐国庆陈星李继富
申请(专利权)人:姜浩奎李荣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