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腔阻抗复合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05625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2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腔阻抗复合消声器,属于消声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和壳体上的进气管、第一出气管与第二出气管,壳体内由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分隔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第三腔室内填充有消声棉;进气管依次穿过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后与第四腔室连通,第一出气管穿过第一隔板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二出气管依次穿过第三隔板和第二隔板与第二腔室连通,第一出气管正对第二出气管设置;第二腔室和第四腔室通过穿过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的芯管连通,第一隔板上设有喇叭口朝向芯管的共振管,共振管将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连通并伸入第一腔室指定长度,进气管和芯管于第三腔室的管壁上分布有多个消声孔。

Four cavity impedance composite silenc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ur cavity impedance composite silencer,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ilencer. Including the intake on the casing and a pipe, the first outlet pipe and the second air outlet pipe, casing separated by the first partition, second and third partition plates for the first chamber, second chamber, third chamber and fourth chamber, third chamber filled with a muffler cotton; the intake pipe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partition, the second and third partition plates connected and the fourth chamber, the first outlet pipe through the first separator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cond chamber, a second air outlet pipe goes through the third and second partition plates and second chamber, the first outlet pipe second is arranged on the air outlet pipe; second and fourth chambers through second and third partition plates of the core pipe, the first baffle is provided with a bell mouth toward the core resonance tube, the first resonance tube chamber and second chamber and extends into the first chamber of the specified length, the intake pipe and the core pipe at A plurality of noise elimination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tube wall of the third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腔阻抗复合消声器
本技术属于消声器
,特别涉及一种四腔阻抗复合消声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程机械在社会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工程机械的噪声主要来自发动机,采用结构合理的消声器可以大大降低噪声污染。目前现有的消声器按消声机理可以分为六种类型,即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微穿孔板消声器、小孔消声器和有源消声器。消声器作为降低汽车发动机排气噪声的一个关键部件,它是通过降低、衰减排气脉动压力来消除噪声。如申请号为201220427110.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低频消声器,包括筒体、进气管、出气管,所述筒体的内腔沿进气方向依次布置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三隔板将筒体分隔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腔室,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上设有通孔,通过通孔分别将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连通;所述进气管一端的开口作为发动机排出废气的进口,另一端伸入第三腔室并与第三腔室连通;所述出气管一端的开口作为废气的排出口,另一端伸入第一腔室并与第一腔室连通;还包括设于筒体内的一端封闭的中间管,中间管开口端位于第一腔室,中间管封闭端位于第四腔室内。申请人发现上述的消声器仅能针对低频噪声,不能在其他频段均具有良好的消声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腔阻抗复合消声器,该消声器具有较高的中高频消声能力。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腔阻抗复合消声器,包括壳体1和壳体1上的进气管2、第一出气管4与第二出气管3,所述壳体1内由前至后由无孔的第一隔板5、有孔的第二隔板6和有孔的第三隔板7分隔为第一腔室8、第二腔室9、第三腔室10和第四腔室11,所述第三腔室10内填充有消声棉15;所述进气管2由第一腔室8侧壁进入依次穿过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和第三隔板7后与第四腔室11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管4由壳体1前端穿过第一隔板5与第二腔室9连通,所述第二出气管3由壳体1后端依次穿过第三隔板7和第二隔板6与第二腔室9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管4正对第二出气管3设置;所述第二腔室9和第四腔室11通过穿过第二隔板6和第三隔板7的芯管12连通,所述第一隔板5上设有喇叭口朝向芯管12的共振管13,所述共振管13将第一腔室8与第二腔室9连通并伸入第一腔室8指定长度,所述进气管2和芯管12于第三腔室10的管壁上分布有多个消声孔16。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壳体1为椭圆柱形,包括筒体17和筒体17前后两端的前端盖19与后端盖18,所述第一出气管4设于前端盖19上,所述第二出气管3设于后端盖18上,所述进气管2设于筒体17上。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进气管2依次由穿过筒体17的进气管段、位于第一腔室8的弯管段和连通第一腔室8与第四腔室11的连通管段构成。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连通管段与第二出气管3分别位于芯管12两侧。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进气管段远离共振管13。优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隔板5与第三隔板7之间设有多块加强板14,所述加强板14靠近筒体17设置,所述第二隔板6与加强板14固定连接。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共振管13正对芯管12且其直径小于芯管12的直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腔阻抗复合消声器,采用椭圆形消声壳体,为单进双出消声器,利用隔板分为四腔结构,形成两处共振消声结构、一处膨胀消声结构和一处阻性消声结构。第四腔室为共振结构,主要针对排气的高阶噪声;第一腔室为亥姆赫兹共振消声结构,主要针对排气的二阶和部分四阶噪声,共振频率通过共振管的直径和长度调节;第三腔室内填充吸声棉为阻性消声结构,用于消除排气高频噪声;第二腔室为膨胀消声结构。气流通过两次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能大幅消除排气中频噪声。综合上述结构设计,该消声器在中高频具备良好的消声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四腔阻抗复合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四腔阻抗复合消声器的前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四腔阻抗复合消声器的后侧视图;图4是图1的C向剖视图;图5是图1的B向剖视图;图6是图1的A向剖视图。图中:1壳体、2进气管、3第二出气管、4第一出气管、5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第三隔板、8第一腔室、9第二腔室、10第三腔室、11第四腔室、12芯管、13共振管、14加强板、15消声棉、16消声孔、17筒体、18后端盖、19前端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见图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腔阻抗复合消声器,该消声器包括壳体1和壳体1侧壁上的进气管2、壳体1前侧的第一出气管4与壳体1后侧的第二出气管3等。其中,壳体1内由前至后由无孔的第一隔板5、有孔的第二隔板6和有孔的第三隔板7分隔为第一腔室8(前共振腔)、第二腔室9(扩张腔)、第三腔室10(阻性腔)和第四腔室11(后共振腔)。其中,第一出气管4与第二出气管3沿横向设置,进气管2从第一腔室8后部进入弯折后横向设置,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和第三隔板7沿纵向平行设置将壳体1分隔为并排设置的四个腔体;更具体地,第一腔室8的体积>第二腔室9的体积>第四腔室11的体积>第三腔室10的体积。其中,第三腔室10内填充有消声棉15。其中,进气管2由第一腔室8后部侧壁进入依次穿过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和第三隔板7后与第四腔室11连通,第一出气管4由壳体1前端穿过第一隔板5与第二腔室9连通,第二出气管3由壳体1后端依次穿过第三隔板7和第二隔板6与第二腔室9连通(可稍微向第二腔室9伸入一段长度),第一出气管4正对第二出气管3设置,且直径相等。其中,第二腔室9和第四腔室11通过穿过第二隔板6和第三隔板7的芯管12连通(其两端可分别稍微向第二腔室9和第四腔室11伸入一段长度),第一隔板5上设有喇叭口朝向芯管12的共振管13,共振管13将第一腔室8与第二腔室9连通并伸入第一腔室8指定长度,其长度和直径根据需要消除的噪声进行调整。进气管2和芯管12于第三腔室10的管壁上分布有多个消声孔16;具体地,芯管12上的消声孔16的孔径和数量均与进气管2上的消声孔16的孔径和数量相等,且消声孔16分布的位置对应。其中,参见图1-6,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壳体1为椭圆柱形,包括椭圆柱形的筒体17和筒体17前后两端的前端盖19与后端盖18,第一出气管4设于前端盖19上,第二出气管3设于后端盖18上,进气管2设于筒体17前部。其中,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进气管2依次由穿过筒体17(上侧)的进气管段、位于第一腔室8的弯管段和连通第一腔室8与第四腔室11的连通管段构成。具体地,第一出气管4、第二出气管3、芯管12、共振管13和连通管段均沿前后向设置。具体地,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连通管段与第二出气管3分别位于芯管12上下两侧,则连通管段、芯管和连通管段由上至下平行设置并倾斜排布。具体地,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进气管段远离共振管13,即弯管段向上弯折。优选地,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隔板5与第三隔板7之间设有多块加强板14以保证多块隔板的稳定,加强板14靠近筒体17且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四腔阻抗复合消声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腔阻抗复合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壳体(1)上的进气管(2)、第一出气管(4)与第二出气管(3),所述壳体(1)内由前至后由无孔的第一隔板(5)、有孔的第二隔板(6)和有孔的第三隔板(7)分隔为第一腔室(8)、第二腔室(9)、第三腔室(10)和第四腔室(11),所述第三腔室(10)内填充有消声棉(15);所述进气管(2)由第一腔室(8)侧壁进入依次穿过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和第三隔板(7)后与第四腔室(11)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管(4)由壳体(1)前端穿过第一隔板(5)与第二腔室(9)连通,所述第二出气管(3)由壳体(1)后端依次穿过第三隔板(7)和第二隔板(6)与第二腔室(9)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管(4)正对第二出气管(3)设置;所述第二腔室(9)和第四腔室(11)通过穿过第二隔板(6)和第三隔板(7)的芯管(12)连通,所述第一隔板(5)上设有喇叭口朝向芯管(12)的共振管(13),所述共振管(13)将第一腔室(8)与第二腔室(9)连通并伸入第一腔室(8)指定长度,所述进气管(2)和芯管(12)于第三腔室(10)的管壁上分布有多个消声孔(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腔阻抗复合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壳体(1)上的进气管(2)、第一出气管(4)与第二出气管(3),所述壳体(1)内由前至后由无孔的第一隔板(5)、有孔的第二隔板(6)和有孔的第三隔板(7)分隔为第一腔室(8)、第二腔室(9)、第三腔室(10)和第四腔室(11),所述第三腔室(10)内填充有消声棉(15);所述进气管(2)由第一腔室(8)侧壁进入依次穿过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和第三隔板(7)后与第四腔室(11)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管(4)由壳体(1)前端穿过第一隔板(5)与第二腔室(9)连通,所述第二出气管(3)由壳体(1)后端依次穿过第三隔板(7)和第二隔板(6)与第二腔室(9)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管(4)正对第二出气管(3)设置;所述第二腔室(9)和第四腔室(11)通过穿过第二隔板(6)和第三隔板(7)的芯管(12)连通,所述第一隔板(5)上设有喇叭口朝向芯管(12)的共振管(13),所述共振管(13)将第一腔室(8)与第二腔室(9)连通并伸入第一腔室(8)指定长度,所述进气管(2)和芯管(12)于第三腔室(10)的管壁上分布有多个消声孔(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昌
申请(专利权)人:华环迪拉宜昌排气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