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平衡重力和抵抗反力的拧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02706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2 0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平衡重力和抵抗反力的拧紧结构,包括滑车组件、平衡器滑轨、弹簧平衡器、电动扳手和碳杆反力臂,滑车组件固定安装在水平方向的平衡器滑轨上,弹簧平衡器的一端连接在平衡器滑轨底部的滑环上,并可以沿着平衡器滑轨的方向滑动,另一端连接在电动扳手手柄的挂环上,碳杆反力臂为弹性可伸缩结构,其两端分别铰接在电动扳手的手柄上和滑车组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平衡扳手自身的重力、抵消扳手在拧紧过程中产生的反力,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再需要工人用手臂或身体来承受扳手本身的重力或扳手在拧紧过程中产生的反力,极大的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体力的消耗,提高装配效率。

Tightening structure capable of balancing gravity and resisting reaction for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lance gravity and resistance force of the tightening structure, including pulley assembly, balancer slide, spring balancer, electric wrench and carbon rod anti slide pulley arm, balancer assembly is fixed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one end connected to the slip ring spring balancer balancer at the bottom of the slide, and can slide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lide balancer,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hanging ring electric wrench handle, anti carbon rod arm for the flexible structure, the two ends are respectively hinged on the handle of the electric wrench and pulley assembly. Gravity, offset wrench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balance the wrench the reaction force generated in the tightening process,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operation, no longer need to force workers with the arms or body to bear the gravity of the wrench or wrench in the process of tightening the labor intensity of workers is reduced greatly, reduce the physical consumptio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平衡重力和抵抗反力的拧紧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的拧紧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平衡重力和抵抗反力的拧紧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动车段车辆检修组装普遍采用的是手持扭矩扳手进行紧固作业,这种手持式的扭矩扳手存在以下缺陷:1.扳手的重力无法消除,在进行大扭矩作业时,扳手比较重,整个作业过程需要工人一直用手端着扳手,扳手的重力靠工人手臂来承受,作业时间长时,会增大工人的劳动强度;2.扳手拧紧螺栓的反力无法消除,目前车间使用的扳手在进行扭矩作业时,由于力矩比较大,工人对工件螺栓施加力矩时,螺栓施加给扳手的反力无法消除,需要工人用身体来承受,体力消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平衡重力和抵抗反力的拧紧结构来满足所有用户需求。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平衡重力和抵抗反力的拧紧结构,包括滑车组件、平衡器滑轨、弹簧平衡器、电动扳手和碳杆反力臂,滑车组件固定安装在水平方向的平衡器滑轨上,弹簧平衡器的一端连接在平衡器滑轨底部的滑环上,并可以沿着平衡器滑轨的方向滑动,另一端连接在电动扳手手柄的挂环上,碳杆反力臂为弹性可伸缩结构,其两端分别铰接在电动扳手的手柄上和滑车组件上。电动扳手在左右移动时,弹簧平衡器会随着电动扳手的移动而左右滑动,从而保证弹簧平衡器始终与扳手垂直,避免扳手重力或拧紧反力分力的产生,方便作业。碳杆反力臂为可伸缩结构,方便电动扳手的左右移动或上下移动,使电动扳手的活动范围更大。进一步地,碳杆反力臂上的相邻两节反力臂连接处设有限位套,增加相邻两节反力臂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抗压强度。进一步地,弹簧平衡器的弹力大小等于电动扳手和碳杆反力臂的重力之和。本技术可以平衡扳手自身的重力、抵消扳手在拧紧过程中产生的反力。工人在用电动扳手对螺栓进行顺时针拧紧的过程中,螺栓会给电动扳手一个沿逆时针方向的反力,反力通过碳杆反力臂传递到滑车组件上,当碳杆反力臂处于倾斜状态时,反力沿竖直方向向上,扳手受到的反力会分解成沿碳杆反力臂轴向的力和垂直于碳杆反力臂轴向的力,沿碳杆反力臂轴向的力通过碳杆反力臂传递到滑车组件上,从而将扳手拧紧产生的反力抵消。弹簧平衡器通过内部调节使之产生弹簧反力,弹簧反力与电动扳手和碳杆反力臂的重力结合,达到平衡状态,可以抵消电动扳手和碳杆反力臂的重力。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再需要工人用手臂或身体来承受扳手本身的重力或扳手在拧紧过程中产生的反力,极大的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体力的消耗,提高装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滑车组件;2、平衡器滑轨;3、弹簧平衡器;4、电动扳手;5、轮对;6、螺栓;7、挂环;8、碳杆反力臂;9、反力臂;10、滑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可平衡重力和抵抗反力的拧紧结构,包括滑车组件1、平衡器滑轨2、弹簧平衡器3、电动扳手4和碳杆反力臂8;滑车组件1固定安装在平衡器滑轨2上,平衡器滑轨2位于水平方向,平衡器滑轨2底部开设有T型槽,T型槽内安装有滑环10;弹簧平衡器3的一端连接在滑环10上,并可以沿着平衡器滑轨2的左右方向滑动,另一端与电动扳手4手柄上的挂环7连接;碳杆反力臂8为弹性可伸缩结构,其两端分别通过铰链连接在电动扳手4的手柄上和滑车组件1上,碳杆反力臂8上的相邻两节反力臂9连接处设有限位套,增加相邻两节反力臂9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抗压强度。将弹簧平衡器3的弹力调整到与电动扳手4和碳杆反力臂8的重力之和一致,从而达到平衡状态。电动扳手4的上、下极限位置必须在弹簧平衡器3和碳杆反力臂8的最大极限行程内。在使用本技术时,将滑车组件上的轮组安装在滑动装置上,实现整个拧紧机构的移动,完成不同轮对轴端的组装作业。在对轮对轴端进行组装作业时,先将滑车组件固定,再将电动扳手4的套筒套在轮对5的螺栓6上,启动电动扳手4的主机,进行拧紧操作,在拧紧过程中,电动扳手4位于水平方向,弹簧平衡器3位于竖直方向,电动扳手对轮对轴端的螺栓进行顺时针拧紧的过程中,螺栓会给电动扳手一个沿逆时针方向的反力,反力通过碳杆反力臂传递到滑车组件上,当碳杆反力臂处于倾斜状态时,反力沿竖直方向向上,扳手受到的反力会分解成沿碳杆反力臂轴向的力和垂直于碳杆反力臂轴向的力,沿碳杆反力臂轴向的力通过碳杆反力臂传递到滑车组件上,从而将沿碳杆反力臂轴向的反力抵消,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弯强度的碳杆,来抵抗垂直于碳杆反力臂轴向的反力,碳杆抗弯强度一般情况下可选择为3x104N/mm2。弹簧平衡器3通过内部调节使之产生弹簧反力,弹簧反力与电动扳手4与碳杆反力臂8结合,达到平衡状态,可以抵消电动扳手4和碳杆反力臂8的重力。在进行下一个螺栓的拧紧操作时,电动扳手4会左右移动或上下移动,弹簧平衡器3会随着电动扳手4的移动而左右滑动,从而保证弹簧平衡器3始终与电动扳手4垂直,避免扳手重力或拧紧反力分力的产生,方便作业。本技术与传统的机械臂相比,采用弹簧平衡器和碳杆反力臂进行拧紧作业时,扳手的位置非常灵活,工人可以很轻松的用扳手头寻找螺栓孔的位置,实现拧紧作业,极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平衡重力和抵抗反力的拧紧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平衡重力和抵抗反力的拧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拧紧结构包括滑车组件(1)、平衡器滑轨(2)、弹簧平衡器(3)、电动扳手(4)和碳杆反力臂(8);滑车组件固定安装在水平方向的平衡器滑轨上;弹簧平衡器的一端连接在平衡器滑轨底部的滑环(10)上,另一端与电动扳手手柄上的挂环(7)连接;碳杆反力臂为弹性可伸缩结构,其两端分别铰接在电动扳手的手柄上和滑车组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平衡重力和抵抗反力的拧紧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拧紧结构包括滑车组件(1)、平衡器滑轨(2)、弹簧平衡器(3)、电动扳手(4)和碳杆反力臂(8);滑车组件固定安装在水平方向的平衡器滑轨上;弹簧平衡器的一端连接在平衡器滑轨底部的滑环(10)上,另一端与电动扳手手柄上的挂环(7)连接;碳杆反力臂为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群华刘少龙夏剑敏何仁年李光耀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铁路局上海动车段龙铁纵横北京轨道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