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产品流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94873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铸产品流道,包括工件和浇注系统,所述浇注系统包括浇注盘,所述浇注盘内部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侧设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连接有通管,所述通管的内侧设有漏斗通道,所述通管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侧设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底部连接有弯管,所述浇注管的底部等距离设有凹形槽,所述工件背面的中部与浇注管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通管、弯管与浇注管的内侧均设有耐火层,所述耐火层的外侧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外侧设有壳体,所述耐火层、隔热层与壳体之间等距离通过锚固钉贯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防止流道直接进料的优点,解决了模具冲蚀的问题。

Flow passage of die-casting produc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ie casting product flow, including the workpiece and the gating system, the gating system comprises a casting plate, both sides of the disc casting are equipped with internal limiting slot, the limited medial groove provided with a stop block two, the limit of the three-way pipe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blocks. The tub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funnel, on both sides of the pipe at the bottom of the open slot is arranged at the inner side of th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block, the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uring pipe, the bottom of the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concave groove distance, and positive activities in central of the pouring pipe the back of the connection, the inner tube, pipe and the pouring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refractory layer, wherein the outer side of the refractory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heat insulating layer, the insulating layer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casing, between the refractory layer and the insulating layer and the shell through the anchor nail penetration distance Wear conn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preventing the direct feeding of the runner,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of mould ero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铸产品流道
本技术涉及铸造
,具体为一种压铸产品流道。
技术介绍
压铸一种金属铸造工艺,其特点时利用模具腔对融化的金属施加高压,模具通常是用强度更高的合金加工而成的,这个过程有些类似注塑成型,随着风电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国外客户对铸件表面质量要求更加苛刻,对铸件企业上产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目前压铸的过程都是将融化后的金属通过浇注通道直接进料,使得直接进料容易造成模仁冲蚀,产品生产时容易拉伤,从而会降低产品生产后的质量,让产品出现不良的几率逐渐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铸产品流道,具备防止流道直接进料的优点,解决了模具冲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铸产品流道,包括工件和浇注系统,所述浇注系统包括浇注盘,所述浇注盘内部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侧设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连接有通管,所述通管的内侧设有漏斗通道,所述通管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侧设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底部连接有弯管,所述弯管的出口处连接有浇注管,所述浇注管的底部等距离设有凹形槽,所述浇注管的正面等距离设有浇注口,所述工件背面的中部与浇注管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通管、弯管与浇注管的内侧均设有耐火层,所述耐火层的外侧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外侧设有壳体,所述耐火层、隔热层与壳体之间等距离通过锚固钉贯穿连接。优选的,所述浇注口的出口处与工件背面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浇注口位于浇注管正面的顶部。优选的,所述通管的出口处与弯管的进口处固定连接,所述漏斗通道顶部的直径大于漏斗通道底部的直径,所述漏斗通道的底部与弯管的进口处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槽贯穿浇注盘并延伸至浇注盘的顶部,两个所述限位块均位于通管外侧的顶部。优选的,所述耐火层采用高耐火材料制成,所述锚固钉的一端贯穿耐火层并延伸至耐火层的内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通管、弯管与浇注管的配合使用,使得融化后的金属能够通过浇注盘流到通管内,再流到弯管中,最后才让弯管中的金属流道浇注管中进行浇注,从而防止融化后的金属直接进料,避免了直接进料会造成模具冲蚀的问题,通过通管中漏斗通道的使用,使得漏斗通道能够让浇注盘中的金属缓慢流到弯管中,从而能够降低金属的流速,减少产品出现拉伤的几率,通过浇注管中凹形槽的使用,使得浇注的金属能够先流到凹形槽内再通过浇注口进行浇注,从而加长了浇注金属从浇注盘流到工件上的时间。2、本技术通过耐火层和隔热层的使用,使得耐火层能够降低浇注金属对流道的损伤,隔热层能够降低热量散发的效率,从而能够提高流道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通管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弯管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浇注管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浇注管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浇注盘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通管、弯管和浇注管的内部示意图。图中:1工件、2浇注系统、21浇注盘、22通管、23弯管、24浇注管、3限位槽、4限位块、5漏斗通道、6卡槽、7卡块、8凹形槽、9浇注口、10耐火层、11隔热层、12壳体、13锚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压铸产品流道,包括工件1和浇注系统2,浇注系统2包括浇注盘21,浇注盘21内部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槽3,限位槽3贯穿浇注盘21并延伸至浇注盘21的顶部,两个限位块4均位于通管22外侧的顶部,限位槽3的内侧设有限位块4,通过限位槽3与限位块4的配合使用,使得限位槽3与限位块4能够让通管22在使用时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了通管22的实用性,两个限位块4之间连接有通管22,通管22的内侧设有漏斗通道5,通过通管22中漏斗通道5的使用,使得漏斗通道5能够让浇注盘21中的金属缓慢流道弯管23中,从而能够降低金属的流速,减少产品出现拉伤的几率,通管22的出口处与弯管23的进口处固定连接,漏斗通道5顶部的直径大于漏斗通道5底部的直径,漏斗通道5的底部与弯管23的进口处活动连接,通管22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6,卡槽6的内侧设有卡块7,通过卡槽6与卡块7的配合使用,使得卡槽6与卡块7能够让通管22与弯管23之间连接得更加紧密,从而提高了弯管23的实用性,卡块7的底部连接有弯管23,弯管23的出口处连接有浇注管24,通过通管22、弯管23与浇注管24的配合使用,使得融化后的金属能够通过浇注盘21流到通管22内,再流到弯管23中,最后才让弯管23中的金属流到浇注管24中进行浇注,从而防止融化后的金属直接进料,避免了直接进料会造成模具冲蚀的问题,浇注管24的底部等距离设有凹形槽8,通过浇注管24中凹形槽8的使用,使得浇注的金属能够先流到凹形槽8内再通过浇注口9进行浇注,从而加长了浇注金属从浇注盘21流到工件1上的时间,浇注管24的正面等距离设有浇注口9,浇注口9的出口处与工件1背面的中部活动连接,浇注口9位于浇注管24正面的顶部,工件1背面的中部与浇注管24的正面活动连接,通管22、弯管23与浇注管24的内侧均设有耐火层10,耐火层10的外侧设有隔热层11,通过耐火层10和隔热层11的使用,使得耐火层10能够降低浇注金属对流道的损伤,隔热层11能够降低热量散发的效率,从而能够提高流道的实用性,耐火层10采用高耐火材料制成,锚固钉13的一端贯穿耐火层10并延伸至耐火层10的内侧,隔热层11的外侧设有壳体12,耐火层10、隔热层11与壳体12之间等距离通过锚固钉13贯穿连接。使用时,将融化后的金属导入浇注盘21内,浇注盘21中的金属流到通管22内,通管22中的金属流到弯管23中,弯管23中的金属再流到浇注管24中进行进料。综上所述,该压铸产品流道,通过通管22、弯管23和浇注管24的使用,解决了直接进料会造成模具冲蚀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压铸产品流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铸产品流道,包括工件(1)和浇注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系统(2)包括浇注盘(21),所述浇注盘(21)内部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槽(3),所述限位槽(3)的内侧设有限位块(4),两个所述限位块(4)之间连接有通管(22),所述通管(22)的内侧设有漏斗通道(5),所述通管(22)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6),所述卡槽(6)的内侧设有卡块(7),所述卡块(7)的底部连接有弯管(23),所述弯管(23)的出口处连接有浇注管(24),所述浇注管(24)的底部等距离设有凹形槽(8),所述浇注管(24)的正面等距离设有浇注口(9),所述工件(1)背面的中部与浇注管(24)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通管(22)、弯管(23)与浇注管(24)的内侧均设有耐火层(10),所述耐火层(10)的外侧设有隔热层(11),所述隔热层(11)的外侧设有壳体(12),所述耐火层(10)、隔热层(11)与壳体(12)之间等距离通过锚固钉(13)贯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铸产品流道,包括工件(1)和浇注系统(2),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注系统(2)包括浇注盘(21),所述浇注盘(21)内部的两侧均设有限位槽(3),所述限位槽(3)的内侧设有限位块(4),两个所述限位块(4)之间连接有通管(22),所述通管(22)的内侧设有漏斗通道(5),所述通管(22)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6),所述卡槽(6)的内侧设有卡块(7),所述卡块(7)的底部连接有弯管(23),所述弯管(23)的出口处连接有浇注管(24),所述浇注管(24)的底部等距离设有凹形槽(8),所述浇注管(24)的正面等距离设有浇注口(9),所述工件(1)背面的中部与浇注管(24)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通管(22)、弯管(23)与浇注管(24)的内侧均设有耐火层(10),所述耐火层(10)的外侧设有隔热层(11),所述隔热层(11)的外侧设有壳体(12),所述耐火层(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江姚华森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鸿格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