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发脉冲产生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85380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触发脉冲产生电路,包括RC充放电电路、第一和第二三极管及偏置电路。RC充放电电路包括充电电阻、充电电容及放电支路。充电电阻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充电电容和放电支路的一端,充电电容和放电支路的另一端接地。放电支路上设有用于控制放电支路的导通和截止的控制开关。第一三极管的第一端与直流电源连接,第二端接地。偏置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连接,输出端与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第一端和偏置电路的电源端与直流电源连接,第二三极管的第二端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控制触发脉冲产生的时间间隔,满足DC/DC控制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发脉冲产生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发脉冲产生电路。
技术介绍
在某些产品电路中,如DC/DC变换器,需要设计相关触发电路,以配合控制器完成相应的控制需求,比如连续控制、不连续控制等。目前,触发脉冲产生电路大多用在晶闸管的导通控制,这类触发电路的类型按组成元件分为: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集成触发电路和计算机数字触发电路等,一般由同步环节、移相环节、脉冲形成环节和功率放大输出环节组成。由于晶闸管导通控制电路的元器件较多,控制环节多,电路组成相对复杂,所以容易出现故障;同时,此类电路对脉冲的同步性、控制精度要求较高,对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高,所以设计成本很高;而且此类电路无法在DC/DC变换中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灵活地调整触发脉冲序列的时间间隔,因此无法达到相应的控制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由分立元件组成的触发脉冲产生电路,其能控制触发脉冲产生的时间间隔,满足DC/DC控制需求,同时,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价比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触发脉冲产生电路,包括RC充放电电路、第一三极管、偏置电路和第二三极管;RC充放电电路包括充电电阻、充电电容以及与充电电容并联连接的放电支路;充电电阻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连接,充电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充电电容和放电支路的一端,充电电容和放电支路的另一端接地;放电支路上设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控制信号,以控制该放电支路的导通和截止;第一三极管的第一端与直流电源连接,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接地;偏置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连接,偏置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向第二三极管提供偏置电压,以使第二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第二三极管的第一端和偏置电路的电源端均与直流电源连接,第二三极管的第二端接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触发脉冲产生电路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通过调整相应电阻、电容等器件的参数来灵活地调整触发脉冲序列的时间间隔,在DC/DC变换中实现系统的PWM连续控制、不连续控制等功能,方便灵活地达到相应的控制要求;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触发脉冲产生电路主要由三极管、电阻、电容等分立器件组成,电路结构简单,采用元器件较少,不易发生故障,可靠性高,设计成本低。而且由于电路延时时间短,响应时间快,因此控制精度高,其产生的触发脉冲时间间隔误差在1μs左右。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发脉冲产生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发脉冲产生电路的多个节点以及控制信号的电压波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触发脉冲产生电路100包括RC充放电电路1、第一三极管Q1、偏置电路2和第二三极管Q2。RC充放电电路1包括充电电阻R1、充电电容C1以及与充电电容C1并联连接的放电支路11。充电电阻R1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控制端连接,充电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充电电容C1和放电支路11的一端,充电电容C1和放电支路11的另一端接地。放电支路11上设有控制开关Q3,控制开关Q3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控制信号,以控制该放电支路11的导通和截止。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开关Q3为开关管;放电支路11包括放电电阻R2,放电电阻R2的一端分别与充电电阻R1的另一端和充电电容C1的一端连接,放电电阻R2的另一端与开关管Q3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管Q3的第二端接地,开关管Q3的控制端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控制信号。开关管Q3可采用三极管或MOS管,其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导通,通过放电电阻R2给充电电容C1放电。第一三极管Q1的第一端与直流电源VDD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第二端接地。偏置电路2的输入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第二端连接,偏置电路2的输出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向第二三极管Q2提供偏置电压,以使第二三极管Q2工作在饱和状态。第二三极管Q2的第一端和偏置电路2的电源端均与直流电源VDD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第二端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均为PNP三极管;直流电源VDD可以是5V、3.3V等。PNP三极管的基极为该PNP三极管的控制端,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为该PNP三极管的第一端,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为该PNP三极管的第二端。触发脉冲产生电路包括第一接地电阻R3和第二接地电阻R5,第一接地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1的第二端和偏置电路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第二接地电阻R5与第二三极管Q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也可采用NPN三极管。在本实施例中,偏置电路包括第一偏置电阻R6、第二偏置电阻R7和第三偏置电阻R8。第一偏置电阻R6的一端分别与直流电源VDD和第二三极管Q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偏置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偏置电阻R7的一端和第三偏置电阻R8的一端连接;第二偏置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偏置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控制端连接。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发脉冲产生电路的多个节点的电压波形示意图。以下结合图2对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触发脉冲产生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过程做更详细的描述。当控制信号为低电平0V时,开关管Q3截止,直流电源VDD经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结给充电电容C1充电,在图2所示的t1时间内,其充电波形呈指数形式,第一三极管Q1工作在饱和状态,节点2的电位V2等于VDD。在图2所示的t2时间段,充电电容C1充满,RC充电结束,在PNP三极管为硅管的情况下,节点1的电位V1=VDD-0.7,第一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节点2的电位V2下降到VDD/2左右,同时,由于偏置电路2的缘故,使得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位被控制在VDD-0.7与VDD/2之间。此时,第二三极管Q2达到饱和工作条件,节点3的电位V3由0V变成VDD,形成上升沿触发脉冲。在本实施例中,该触发脉冲被发送给微控制器3,微控制器3检测到触发脉冲的上升沿后,根据设计要求,使控制信号变为高电平。该控制信号可以由微控制器3直接输出,也可以是由被微控制器3所控制的其它电路输出,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开关管Q3收到高电平的控制信号时会导通,充电电容C1经放电电阻R2放电,节点1的电位V1降到0V,第一三极管Q1再次工作在饱和状态,第二三极管Q2随之截止,节点3的电位V3变为0V。经过图2所示的时间长度t3后,控制信号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此时,充电电容C1经第一三极管Q1再次进行充电,循环产生触发脉冲。实际应用时,可根据控制信号高电平持续时间的要求,通过调整R1、C1的参数来匹配触发脉冲产生电路的工作时序。以上描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所做的进一步说明。但是,本技术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法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情况下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推广、演绎,因此,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内容不应限制本技术确定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触发脉冲产生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发脉冲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RC充放电电路、第一三极管、偏置电路和第二三极管;所述RC充放电电路包括充电电阻、充电电容以及与所述充电电容并联连接的放电支路;所述充电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充电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充电电容和所述放电支路的一端,所述充电电容和所述放电支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放电支路上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控制信号,以控制该放电支路的导通和截止;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一端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偏置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偏置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向第二三极管提供偏置电压,以使第二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一端和所述偏置电路的电源端均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二端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发脉冲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RC充放电电路、第一三极管、偏置电路和第二三极管;所述RC充放电电路包括充电电阻、充电电容以及与所述充电电容并联连接的放电支路;所述充电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充电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充电电容和所述放电支路的一端,所述充电电容和所述放电支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放电支路上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控制信号,以控制该放电支路的导通和截止;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一端与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偏置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偏置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向第二三极管提供偏置电压,以使第二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一端和所述偏置电路的电源端均与所述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二端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发脉冲产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为开关管;所述放电支路包括放电电阻,所述放电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充电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充电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放电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用于接收所述的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宜洋徐海承杰
申请(专利权)人:科博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