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ick mouth and the mouth of the airport boarding bridge, airport port has a door frame docking with the aircraft, the aircraft external position has a side door close to the external device, machine port comprises a first frame, a second frame body and a drive mechanism; the second frame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frame, second the frame body can move between a first position and a second position;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driving the second frame body movement;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frame body consists of frame, frame and door docking is completed, the second frame is positioned at the first position,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door frame, the second frame is in the second position, to avoid the external equipment. The receiving port of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movement avoidance of the part of the outer side of the aircraft which needs to be avoided near the picking port. The utility model avoids the gap and the safety caused by the part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existing boarding gate of the existing boarding gate, and the operation is more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机口及设有该接机口的登机桥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场设备
,具体而言,设计一种接机口以及设有该接机口的登机桥。
技术介绍
航空旅客登机桥发展至今,随着国内外标准对登机桥功能和安全要求的提高,安全标准特别是对飞机及人员的保护始终放在产品安全的第一位,因此登机桥特别是其接机口与飞机的对接必须保证安全和可靠。在现有登机桥接机时,当接机口与舱门和个别外部设备(例如风速管)位置较接近的类型飞机(如B737、B787等)对接时,接机口的左侧(风速管通常位于飞机舱门前侧,即接机口对接时的左侧)部分的结构容易与风速管产生碰撞,容易导致风速管的损坏。针对上述问题,在现有接机口中,通常做法是把接机口的左侧部分做成可拆的结构,当对接上述类型飞机时,把可拆的部分拆下来再对接飞机。然而,这种可拆式接机口在对接飞机时会存在间隙,而这种间隙容易造成旅客从登机桥上跌落。并且,可拆部分的拆装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此类结构的拆装操作属于高空作业,存在较大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能够避免与飞机外部设备碰撞且无需拆卸的接机口。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登机桥。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接机口,具有与飞机的一舱门对接的框架,所述接机口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以及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框体设于所述第一框体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框体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切换;所述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机口,具有与飞机(10)的一舱门(101)对接的框架(1),所述接机口包括:第一框体(11);第二框体(12),设于所述第一框体(11)上;以及驱动机构(13),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框体(12)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切换;所述第二框体(1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框体(12)与所述第一框体(11)对接组成所述框架(1);所述第二框体(12)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框体(12)与所述第一框体(11)之间形成一规避空间(P)。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机口,具有与飞机(10)的一舱门(101)对接的框架(1),所述接机口包括:第一框体(11);第二框体(12),设于所述第一框体(11)上;以及驱动机构(13),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框体(12)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切换;所述第二框体(1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框体(12)与所述第一框体(11)对接组成所述框架(1);所述第二框体(12)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框体(12)与所述第一框体(11)之间形成一规避空间(P)。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机口,还包括导向机构(14),所述导向机构(14)包括:导引件,设于所述第一框体(11)上,所述导引件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相对方向相同;以及滑动件,设于所述第二框体(12)上,且与所述导引件滑移配合,以使所述第二框体(12)能够沿所述导引件的延伸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机口,其中,所述第一框体(11)包括第一顶梁(111)、第一底板(112)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第一立柱(113),所述第二框体(12)包括第二顶梁(121)、第二底板(122)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第二立柱(123),所述第二框体(12)可升降地设于所述第一框体(11)上,以在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一框体(11)与第二框体(12)对接组成所述框架(1)时,所述第一底板(112)与第二底板(122)组成所述框架(1)的底板,所述第一顶梁(111)与第二顶梁(121)组成所述框架(1)的顶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机口,其中,所述第一底板(112)反向于所述第一立柱(113)一侧的前端角具有开槽结构,所述第二底板(122)与所述开槽结构形状对应,所述第二框体(1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底板(122)嵌合于所述开槽结构,所述第二框体(12)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底板(122)与第一底板(112)之间形成所述规避空间(P)。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机口,其中,所述导引件为一竖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乐贤,孟大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集天达空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