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69546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及汽车,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包括支架、套管和堵头;支架采用截面为“U”的开档结构并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支架一端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沿横向开设有贯通孔,支架另一端的底板沿纵向开设有通过孔,通过孔的内侧壁为圆柱面;套管套设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贯通孔中并焊接固定;堵头密封固定于套管的后端。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密封性好、支撑强度大的优点,可有效保证扭杆弹簧的工作性能。所述汽车其扭杆弹簧具有安装方便、防锈蚀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Torsion bar spring adjusting arm assembly and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orsion bar spring adjusting arm assembly and automobile torsion bar spring adjusting arm assembly comprises a bracket, casing and plug; bracket used in section \open file U\ and first and second side plates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plate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nd a bracket, one end of the first side plate and the second side plate along the transverse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through holes, the other end of the floor along the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vertically, through the medial wall hole is a cylindrical surface; a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casing and the second plates in welding and fixing; plug seal is fixed on the rear cas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good tightness and strong supporting strength, and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working performance of the torsion bar spring. The torsion bar spring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strong rust resistance and long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以及安装有该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的汽车。
技术介绍
在汽车领域,对于采用双叉臂扭杆弹簧的独立悬架系统,由于扭杆弹簧自身结构的特点,需要将扭杆弹簧通过前连接支架连接到下控制臂上,并通过后调整臂连接到车间支架上。可通过松紧调整螺栓控制螺纹露出的长度,以便调整整车姿态。在整车行驶过程中,车轮的上下跳动会带动下控制臂摆动,并使扭杆弹簧产生扭转变形,产生弹性应力会缓冲路面冲击。由此可见,扭杆弹簧及其连接部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车的性能,但现有的扭杆弹簧及其连接安装部件还存在着储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是现有的调整臂存在结构复杂、密封性差、支撑强度小、容易损坏的问题,影响了扭杆弹簧及整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及汽车,所述调整臂总成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密封性好、支撑强度大的优点,可有效保证扭杆弹簧的工作性能;所述汽车其扭杆弹簧具有安装方便、防锈蚀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包括:支架、套管和堵头;所述支架采用截面为“U”的开档结构,并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支架一端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沿横向开设有贯通孔,支架另一端的底板沿纵向开设有通过孔,通过孔的内侧壁为圆柱面;所述套管套设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贯通孔中并焊接固定;所述堵头密封固定于套管的后端;套管的前端用于连接扭杆弹簧,通过孔用于安装调整螺栓。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其中,所述支架远离贯通孔的一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其中,所述支架由钣金经冲压形成,所述连接板由第二侧板通过弯折形成并与第一侧板焊接固定。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其中,所述套管的内腔中设有花键结构,安装使用时,扭杆弹簧的后端套设于套管中并通过花键结构配合连接。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其中,所述套管的前端外周壁上沿周向开设有环形凹槽,安装使用时,所述环形凹槽用于安装防尘罩。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其中,所述堵头包括封堵盘和垂直固定于封堵盘中心的限位柱,其中,封堵盘与套管的后端周壁焊接固定,限位柱伸入套管的内腔中。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的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架、套管和堵头;让支架采用截面为“U”的开档结构,具体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让支架一端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沿横向开设贯通孔,让支架另一端的底板沿纵向开设通过孔,并使通过孔的内侧壁为圆柱面。让套管套设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贯通孔中并焊接固定,让堵头密封固定于套管的后端。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密封性好、强度大的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在实际应用中,将本技术安装于车间支架上,并使扭杆弹簧的后端与套管的前端连接,让调整螺栓的下端通过圆柱形垫块安装于通过孔中,即完成了本技术与车间支架、扭杆弹簧和调整螺栓的连接过程。本技术通过让支架采用截面为“U”的开档结构,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可减轻重量,并方便调整螺栓从支架中穿过。同时,本技术通过在套管的后端设置堵头,增强了套管后端的密封性,提高了套管内部及扭杆弹簧的防锈蚀性能。另外,本技术让通过孔的内侧壁采用圆柱面,在通过打紧或松动调整螺栓调整车姿态时,调整螺栓会相对于调整臂总成存在一定量的摆角,采用圆柱面可使调整螺栓及圆柱形垫块顺畅摆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其扭杆弹簧具有安装方便、防锈蚀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工作性能稳定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的爆炸图;其中,1、支架;11、底板;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贯通孔;15、通过孔;16、连接板;2、套管;21、环形凹槽;3、堵头;31、封堵盘;32、限位柱;4、扭杆弹簧;41、防尘罩;5、调整螺栓;51、圆柱形垫块;6、车间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既提供了一种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又提供了安装该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的汽车。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支架1、套管2和堵头3。让支架1采用截面为“U”的开档结构,其具体包括底板11和设置于底板11两侧的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让支架1一端的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沿横向开设贯通孔14,以便安装套管2,让支架1另一端的底板11沿纵向开设通过孔15,并使通过孔15的内侧壁为圆柱面,以便安装调整螺栓及其圆柱形垫块。让套管2套设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贯通孔14中并焊接固定,并使堵头3密封固定于套管2的后端。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密封性好、强度大的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在实际应用中,将本技术安装于车间支架6上,并使扭杆弹簧4的后端与套管2的前端连接,让调整螺栓5的下端通过圆柱形垫块51安装于通过孔中,即完成了本技术与车间支架6、扭杆弹簧4和调整螺栓5的连接过程。本技术通过让支架1采用截面为“U”的开档结构,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可减轻重量,并方便调整螺栓5从支架1中穿过。同时,本技术通过在套管2的后端设置堵头3,增强了套管2后端的密封性,提高了套管2内部及扭杆弹簧4的防锈蚀性能。另外,本技术让通过孔15的内侧壁采用圆柱面,在通过打紧或松动调整螺栓5调整车姿态时,调整螺栓5会相对于调整臂总成会存在一定的摆角,采用圆柱面可使调整螺栓5及圆柱形垫块51顺畅摆动。作为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让支架1在远离贯通孔14的一端设置连接板16,并让连接板16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固定连接。这一结构可有效增强支架1的强度。在具体制备和应用中,本技术通常让支架1采用钣金经冲压形成,让连接板16由第二侧板13通过弯折形成并与第一侧板12焊接固定。这一结构特征可进行一步增强支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套管(2)和堵头(3);所述支架(1)采用截面为“U”的开档结构,并包括底板(11)和设置于底板(11)两侧的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支架(1)一端的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沿横向开设有贯通孔(14),支架(1)另一端的底板(11)沿纵向开设有通过孔(15),通过孔(15)的内侧壁为圆柱面;所述套管(2)套设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贯通孔(14)中并焊接固定;所述堵头(3)密封固定于套管(2)的后端;套管(2)的前端用于连接扭杆弹簧,通过孔(15)用于安装调整螺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套管(2)和堵头(3);所述支架(1)采用截面为“U”的开档结构,并包括底板(11)和设置于底板(11)两侧的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支架(1)一端的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沿横向开设有贯通孔(14),支架(1)另一端的底板(11)沿纵向开设有通过孔(15),通过孔(15)的内侧壁为圆柱面;所述套管(2)套设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的贯通孔(14)中并焊接固定;所述堵头(3)密封固定于套管(2)的后端;套管(2)的前端用于连接扭杆弹簧,通过孔(15)用于安装调整螺栓。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扭杆弹簧调整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远离贯通孔(14)的一端设有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的两侧分别与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固定连接。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洲曹广雷郑雪鹏于慧康豪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